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老兵永远跟党走
王恩平
辽宁省朝阳铁路中学是我难以忘怀的母校。
记得那是1961年的仲夏的一天,当我收到了朝阳铁中入学通知书那一刻,我这个平时寡言少语的少年,也露出久违的甜蜜笑容。
在学校开学之际,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朝阳铁中,开始了初中生涯。
上个世纪60年代,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朝阳铁中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那时,我们经常吃不饱饭,饿的饥肠辘辘,睡觉也睡不踏实。
冬季来临,由于宿舍采暖不好,有时半夜还会被冻醒。
由于天气寒冷,就连厕所管道都被冻住了。鉴于厕所不能使用,学校便在男宿舍门口放置一口大缸,学生们睡眼朦胧醒来就往大缸里便溺。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雷锋的战友到朝阳铁中做报告,我被雷锋精神深深所打动,并励志发誓向雷锋学习!
1965年,我被学校树立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66年7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佩戴上了一枚闪烁的团徽,从那一刻起,我就是一名新团员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奠定了我人生轨迹的正确方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让我越走越宽广。
1968年,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我们全校同学响应毛主席号召,去农村插队落户。
1968年10月20日,我下乡插队被分配到朝阳县贾家店国营农场河北大队周台子小队,从此,开启我的知青生活。
周台子小队地处较平坦山坡顶上,村里无一亩水浇地。因此,我们下乡不久就开始打井,其实,人工挖井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凭力气干。每天上工钟敲响,我棉袄一抿,麻绳腰部一扎,第一个下井作业。抡镐刨石,沙石装筐......傍晚收工时,坐在土筐里,上面的同学们用绳子把我拽上来。
周台子下乡知识青年共计17人,13个男生,4个女生。在井下干活阴冷潮湿、又苦又累、还容易塌方。为锻炼自己,我积极要求下井干活。
1968年年底部队开始征兵,经乡亲们推荐,大队党支部批准,医院体检合格,我光荣的应征入伍,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并在解放军这座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锻炼成长。
1969年7月,我跟随十六军“三七”双管高炮团3132部队4中队13小队,挺近牡丹江绥芬河反修前线。
在前线我沐浴了战火风云的洗礼,在苦与累、生与死面前没有退却。1971年6月29日,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一晃50年过去了,2021年7月1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光荣的佩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与此同时,建党百年,我还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优秀的共产党员。
1973年3月,当我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时,我还十分留恋部队的生活。所以,我发誓要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带回到地方,力争做到退役不褪色,作为一名老兵永远跟党走,在地方继续谱写人生美好的未来。
1978年,我在盟环保办监测站水质监测科工作。其主要工作,就是对老哈河水系进行水质调查监测和采集水样,一年进行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三期水质采样。
在平水期采集水样时,刚好进入冬季,气候骤然寒冷,穿笨重的水裤下河取水样时,冰凉刺骨的冷,从脚底一直冷到身上,手和脚都已冻麻木了,有的地方还得破冰下水取样,瓶子从河里灌满水拿出来,瓶子外层就立即滴水成冰了。
由于水裤凉,河里更凉,自己的关节炎、腰疼病也犯了。
即使这样,我也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坚持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干好本职工作。
记得,那是1979年的汛期的7月28日这天,由张宇科长带队,我和护和以及司机师傅李守文一行4人驱车百余里地去要道图河采集水样。
要道图河流丰水期有3个断面取样,需要坐船到河中间灌瓶水。
当我们抵达要道图地点时,天气骤变,远方不断传来轰隆隆地打雷声,船夫刚要划船离岸时,就见一名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匆匆赶来,连人带车都上了船。
船上共计6人,外加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儿,小船只好负重行驶在河流中。
当小船缓慢的行至到河流中间时,上游突发大水,河水猛涨,滔滔洪水倾泻而下,只见河流湍急,并猛烈撞击着小船,眼看一叶小舟随时会有船翻人亡危险。而下游又有旋涡,又有悬崖峭壁,面对眼前惊心动魄的场景,船上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船夫表情十分惊慌,撑桨的手臂在颤抖。而船上的其他人,有的呼喊救命,有的欲跳水逃生,那名妇女怀抱的孩儿更是惊吓得大声哭泣。
面对此情此景,让我这个曾历经过战火风云洗礼,在生死面前不畏惧的退役老兵,不禁热血沸腾,大喊一声,我来了!扑通一声便跳下浑浊的洪水之中,我竭尽全力,用肩膀抗住小船。船夫见状,也拼命划桨,合力拼搏,拍浪击流,只见颠簸的一叶舟船艰难地抵达对岸,瞬间转危为安。
那位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激动地说:“你救活一船人的生命,你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呀!”而那个妇女也眼含泪水地说:“同志,是你救了我们母子俩,我咋感谢你呀!”
时间转瞬即逝。不觉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被我救过的那名小男孩儿也该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了。
我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事迹,得到同志们的好评。
1980年7月,昭乌达盟公署直属机关召开的先进党支部和模范共产党员的表奖大会,我光荣的出席了会议。
时至今日,我还保存着那代表我荣誉的出席证。
一天,我偶然翻阅了早已泛黄的,昭盟环保监测站,在1979年年末为我出具的鉴定书,尤其是最后那句:“王恩平同志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且保证了工作按计划的顺利进行。”这才促使我动笔写下了这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作者:王恩平
写于2023年12月16日
作者简介:王恩平、男、出生于1947年、老三届高中知青、参军五年、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本人一生酷爱文学。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