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弯的河,柔柔的美
文/廖曙光
早上从唐克镇出发,奔向心仪已久的若尔盖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
湛蓝的天空下,山脊附近几抹白云轻盈地游走。宽阔的道路旁建有藏民的集中居住区。成群的牛羊像云彩一般飘在草甸上,黝黑的牦牛一律垂着齐地的“流苏”,奶牛的穿着有些花哨,绵羊老是裹着绒绒的冬装,它们悠然自得地咀嚼着清晨的第一缕惬意。
这里曾属深度贫困地区范围,而如今,好一派西部牧歌风情啊!我心情不由更加润朗起来了,不禁畅想着黄河九曲第一湾该是怎样的曼妙柔美呢?
远方的朋友发来微信说,最好能等到太阳落山,欣赏那长河落日的壮景。于是,我循着这个思路想象着,当晨光熹微,草原上薄雾缥缈,睡眼惺忪的她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而夕阳西下时,红霞漫天,水天交互辉映,整个河谷笼罩在一片金黄中。这样想着很快就到景区了。而此时,空气明净,气温不高,柔和的阳光均匀地撒在草原上,那些涂抹上去的明黄、鹅黄和淡黄,让草原生动起来,又仿佛给以秋的暗示。那些白苞筋骨草、黑色钝苞雪莲、浅紫色密花香薷、粉紫色湿生扁蕾等小精灵,或独个儿、或组团式的巧妙织入漫无边际的草毯,仿佛悄悄地走进了草原的梦。
登高是为了望远。“哇!好漂亮啊!”忽然听到一片尖叫声。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我循声向远方眺望,曲折的黄河和白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巨大的S型图腾。奔流的河水将草原分割成若干线型圆润的河洲和小岛,静静的草原把河水偎依得无比婀娜与灵动!在蓝天辉映下,蜿蜒曲折的黄河犹如一练碧蓝的飘带随风拂向天际,从另外一个方向看,活像银亮的巨龙挣脱茫茫原野的束缚逶迤而去。河岸左侧,随弯曲的岸线隆起数座浅丘,自然的匠心独运,丰富了“画”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山顶上的圆锥体型观景台小巧玲珑,不够容纳游客的惊叹与欢呼。游客们都按捺不住,纷纷架起“长枪短炮”忘情地选角度、调焦距,拍到极致才心满意足。同伴们只管由着自己的性子,摆弄那优雅的,夸张的,甚至幽默的POSE,但一定要把她们的灿烂和远方弯弯的河柔柔的美定格在照片中!
观景台左边,索格藏寺的金顶闪闪发光,后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地。我知道自己对美的捕捉和理解还远远不够,于是我想用心来体会。
极目远眺,黄河九曲更加风姿绰约,如飞天赠予的飘带,如指挥家潇洒地划出的一段优美的旋律。这里被誉为“宇宙中庄严的幻影”。早在唐朝,刘禹锡在诗中喻为银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堪称神来之笔。及至近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身处不同的时代,人们会有不同的感悟,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是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变的情怀。
如果看得更远一些,天如穹庐,远山环绕,黄河九曲恰似嵌在宝盒之中的璀璨明珠。的确,这段河流有别于云南碧塔海和新疆赛格里木湖等高原湖泊,这是一片湿地,更是一方宝地。她不仅奉献了自然之美,还默默地滋养着华夏大地。每年,若尔盖湿地都可以向黄河提供愈30%的水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母亲河的“蓄水池”。
虽然令人流连忘返,但不得不依依惜别。穿过小餐厅,一位藏族妇女背着三件瓶装矿泉水,她佝偻着身躯,脸上淌出细密的汗珠,高原红愈加明显,我迟疑了一下,可惜没有扶她一把。半道上又碰到一位,她戴着头巾,背着东西往上爬,我准备从侧面给她拍照,不期然她回头慈祥地看着我,我报以淡淡的微笑。
原来她们就像泰山的“挑山工”一样,靠体力将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的搬到山上,也正是这些可敬的牧民们,用辛勤的汗水将这片迷人的土地建成了富饶的家园。扶梯外,金黄的草甸沐浴在阳光中,散发出带有泥土气息的青草香。
作别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黄河九曲的轮廓,藏族母亲的身影,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