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淮坊十笏园
作者||李国强
2024年10月27日,山东省潍坊市拜访战友期间,在刘海涛警官的热情相邀和陪同下,利用高铁开车前短短的时间,游览了潍城十笏园博物馆,非常激动,有感而发。
十笏园坐落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光绪11年(1885)潍县首富丁善宝重修扩建为私人花园,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回廊、曲桥、亭榭,不同建筑特点的房屋300余间,21个院落,整个建筑与园林的布局,紧凑而不拥挤,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
2007年,潍坊市政府批准成立潍坊十笏园博物馆,馆址就设在十笏园内,为这百年名园增添了新的内涵。
十笏园东与白浪河为邻,西与城隍庙隔路相望,南是东风街,西北角有关侯庙、孔融祠与之相伴。以“十笏”命名,见于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历代达官名士、文人墨客过潍者,无不以得游斯园为幸。
十笏园一步一景,时换景异,令人心醉神怡。
1、芳池春水
园林以水为魂。小池一方,清波荡漾,萍草扶风,游鱼成群,园林亦随之灵动明媚。
2、亭舫涛音
池内有亭,曰“四照亭”,上题“涛音”。池东北建有船形石舫“稳如舟”,犹如游艇泊岸,似闻涛声依依。
3、诗情砚香
园内正面以“砚香园”做主体,为原主人藏书之所,意在诗书传家,文墨相承。
4、小楼春雨
“砚香楼”西侧建有重檐圆窗的“春雨楼”,俏丽典雅,古色古香。
5、风雅草庐
池水南侧建“十笏草堂”,做宴客之用。
“砚香楼”与“十笏草堂”南北相对,中间夹一“四照亭”,形成一条中轴线,从南到北将“十笏草堂”、“四照亭”、“砚香楼”贯穿起来。整个建筑,稳健古雅,属于北方传统营造方式的建园特点。
6、廊桥遗韵
园林以西回廊曲折,有小桥通四照亭,廊内题刻皆与郑板桥先生有关,看后回味悠长。
7、翠山秀亭
院中挖池叠石于东侧堆成假山,上建可览园景全貌的“蔚秀亭”。
8、园中有园
园林西院被称为“园中园”,西厢房分别为“静如山房”、“秋声馆”。静如山房,取其安闲洁净之意,为园主人接待贵宾佳客下榻之处。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丁善宝孙丁锡田著书立说之处。
院北面过厅为“深柳读书堂”,过厅北院厅房为“颂芬书屋”,厅内画栋雕梁经百年而色犹艳,后院正厅为“雪庵”。1925年7月康有为来此园时改题为“小书巢”,即兴留诗一首“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以赞誉。
这个民居建筑群具有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建筑年代依次为明代、清代早中期;十笏园博物馆的陈列也蔚为大观,与古民居互为映托,相得益彰,诉说着历史的演进和物质文化的传承。
汉代朝觐持笏板,应答记事兼遮面。
潍城胡家牌坊街,建有精巧玲珑园。
粉墙黛瓦白浪邻,关候孔融庙祠伴。
嘉靖刑部胡府邸,光绪丁家重改建。
南北走向长方形,三跨并行中轴线。
占地三千四百平,中西东部各成园。
前部水池为中心,四合园庭散周边。
典型北方建筑群,江南云水穿插间。
楼台亭榭书斋房,曲桥回廊假山点。
主体建筑砚香楼,二层高阔三开间。
芳池春水听涛音,翠山秀亭俏雅典。
十笏草堂宴宾客,深柳颂芬书雪庵。
板桥题字四照壁,南海居留有诗篇。
十笏并非狭窄小,低调谨慎风格见。
布局新巧匠心运,错落谨致浑天然。
南观苏杭北游潍,全国文物列重点。
文人名士过潍者,无不流连忘回返。
今日偶做画中人,心醉柛怡赛似仙。
2024-10-29 于大连
作者简介:
李国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曹县生人,高中毕业后下乡到知青点,1978年11月参军入伍,2003年9月退役,在大连高校工作多年。爱好文学和阅读,喜欢写点自己喜欢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多有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