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0月15日至17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走进位于三晋大地大地的原平市实达中学初一二年级,连续两天半的“三标课堂”现场评课、指导《大众教育学》读书总结会,给学校的大先生们带去了诸多感动、惊喜与收获。今选大先生王建宁、边贵云和张美青的观后感,以飨读友。

王建宁:
再谈“三标课堂”
通过两天半时间的观摩学习,我对“三标课堂”“高快演讲”的感悟更深了。感谢孟国泰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公益大爱,我坚信实达的“三标课堂”定会行稳致远。
通过此次学习,我再次感悟到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三标高快”的课堂,笑声多了,掌声也多了,小老师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了,参与率得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真正的变成了课堂的主人。
与小老师的变化相比,大先生也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课堂的说教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这一身份的转变,真正成为了小老师学习的好伙伴,课上讲得少了,压力也变小了,大先生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在小老师的感染下,课堂充满了欢乐。
课堂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却也万变不离其宗,即设置目标、达成目标与反馈目标,这一过程的完成主体是小老师,小老师便是课堂的主人。对子之间的互帮互助,所有的小老师均有专人监督和辅导,沉默不语的小老师一改常规,终于能起立答问,这让我领悟到了教学面向全体的新滋味。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课堂的授课过程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教学目标的设置,让小老师们很明确地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该怎么干,学习起来有章可循。
另外,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实行个体先独立完成,完成不了对子帮,对子帮扶不了,小组其他成员帮,小组还帮不了的向外组寻求帮。
在中心问题的指引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子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科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他起着航标的作用。所以对班级中各个学科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学科小组长必须先达标,清楚地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该做些什么,尤其在交流讨论时应该怎么做。对子之间帮扶,小组之间的探讨交流,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在这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小老师们是快乐的,所以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再次感谢孟先生不远千里莅临我校指导的辛苦付出,感谢他对教师成长的醍醐灌顶般的点拨,感谢边校长的高屋建瓴的架构和引领,感谢实达三标骨干团队的凝心聚力,我坚信实达的“三标课堂”明天会更好!
边贵云:
指向核心素养的三标课堂
座谈会上听了同仁们的分享再结合16日上午孟国泰先生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我对“三标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三标课堂教学是践行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熟读课标,在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实施“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模式来践行课标。
第二,回归课本教材,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深度挖掘,鼓励学生尝试将每节生物学概念建构起来,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看过听过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
第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大先生”,学生是“小老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要做知识的建构者,相信学生就是“小老师”,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能力。
总之,每次的学习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愿我们在“三标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上抱团成长、共研共学、携手前进。
让我们在“三标课堂”中,将学科素养落地生根吧。
张美青:
三标课堂,点亮教育之光
步入“三标课堂”的教学之旅,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境界的大门。在这段充满探索与成长的历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三标课堂”的魅力与价值。
在课堂上,明确的小老师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小老师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三标课堂”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精准的导航。
“三标课堂”赋予了教学活动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了一次精彩的展示。
在教学中,我以优秀大先生为标杆,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通过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等,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自己的教
三标课堂,是一场教育的变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三标课堂”的引领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小老师们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作者:王建宁、边贵云、张美青(原平市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