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一周,我们老两口带小外甥回商河小住,县城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原本的老旧家属院基本都已经拆迁完,许多新小区竞相涌现,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带孩子去小区西面的滨河公园遛弯。滨河公园是县城西边的一个沿河公园,从小区的西门出去,穿过马路即可以看到开阔的河道,凭栏西望,夕阳垂暮,红霞满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商河人,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这条河几十年来的巨变。商中河又名跃进河,是一条于1958年开挖的引水河道,1969~1970年按“1964年雨型”排涝标准扩大治理,如今这个革命化的名字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知道了。
1971年我上班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条河的存在,河东是县城的外环路,河西是大片的农田,因为其在县城最西面被称为“西大河”。河边长满了芦苇,等冬天河道冻结实了,勤快的农人就会冒着严寒来割芦苇杆,回家集束成捆打成垫子,盖在屋顶上之后细细地抹上泥,最后加瓦片,在当时就是很好的配置了。那些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萧瑟,河边也少有人去。
九十年代初,我家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河水还算清澈,我们还曾经带着她和邻居们一起去河里摸螺蛳和河蚌。随着时代的发展,县城的工业企业逐年增加,排污越来越多,河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那几年县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荒凉河道经历了河道清淤、驳岸修砌、场地铺设以及景观修建等工作,变成了一个河边绿草如茵,有着浮雕、题刻点缀,景观廊桥齐备的滨河公园。
在绿荫的掩映下,河水波光粼粼,河边经常有人垂钓,他们或坐或立,手持钓竿,神情专注,显得格外悠然自得。孩子也喜欢去河边,无拘无束的奔跑,追逐路过的小朋友,观察水面上跳跃的鱼儿,用小手触摸岸边的花花草草。
每次回家小住,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县城的快速发展与变迁,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感到骄傲和欣慰。

作者简介
韩云令,女,汉族,1954年10月生,商河县尹巷镇韩胡同村,1971年参加工作,现已退休,一生于名利无缘,平时只喜欢读书,国画,努力用文笔记录生活所思所想,用画笔描绘所见所闻,曾在齐鲁晚报壶点号发表《泥上偶然留…》《充满哀思和…》《莫到桑榆晚为…》《关于五一的些许回忆》还有发表于稻田文学的《老年学画》和北京头条《母亲的针线活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