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中华元素阴阳文化理论的感悟
姜少英(山东)
2024年8月21日是我今生最幸运而又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我意外地收到了于许成院长赠送的《元素周期律与人生》《数字周期律与人生》《全息周期律与人生》三部社科巨著,真是欣喜万分、特别珍爱……我爱读书,对于院长撰写的《三生》著作特别感兴趣。我先是浏览了全套书的目录、前言、序言及众多读者的中肯点评,再从首本开始专心细读……很快,我就了解了《三生》著作的大体梗概,并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汲取人生营养。
于许成院长用了近20年的坚守与执着,老骥伏枥、呕心沥血,写下了这三部270万字的贯通古今中外文化的益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巨著,太不简单了!我在想:在神州中华中,齐鲁大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古有孔子、孟子,今有于子等。下面我以先分析、后总结的思路,浅谈我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对元素文化的认识与探索
于许成院长创立的中华元素阴阳文化,是新理论、新语言。这一理论体系是在领导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治国理政、全球理念的感召鞭策下,是在古今中外文化理论的滋润下,是在40多年的化学教学生涯背景下而形成的,从化学等自然学科来辩证中华文化是科学的。大家先弄清楚,元素是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如:金、银、铜、铁等。非金属如:氢、氮、氧、碳等。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基本微粒。在化学领域里,自然界中的每种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大家都知道宇宙万物、人体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因为元素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元素周期律就成了元素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宇宙万物及人体的变化中,元素原子是变化中的终极引领者,谁置元素原子的变化规律之外,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报应,若能天人合一、蓬勃向上,方可生生不息。
二、对阴阳文化的追溯与展望
太极阴阳文化最早是由伏羲《易经》提出来的,这一发现,再经过周文王、老子、孔子三位圣人共同创新,而构成了太极阴阳理论体系,引以自豪的,是家乡曲阜的孔圣人,为《周易》撰写了《易传》,使《周易》的哲学思想更加系统化和学理化。阴阳的本义在最直观的层面上,是用来描绘自然界中的现象,如阳光和阴影。阳为阳光,是明亮、温暖、活跃的面,阴为阴影,是阴暗、凉爽、静止的面。太极阴阳的广义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用来解释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在历史悠久的中医学中,认为人体健康是阴阳平衡,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衡。阴阳平衡或中庸不仅是中医学界理想的最佳结果,也是中华文化追求的理想状态。通过以上的学习“铺垫”,咱们再去学习于院长的《三生》著作,就会感觉容易理解了。
三、对元素阴阳文化的感悟与憧憬
2023年3月23日领导人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发展理念。倡导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科技发展、战争杀戮等,通过合作与对话,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于许成院长紧跟领导人的步伐,坚持深入学习研究,将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元素周期律与古代太极阴阳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及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与八卦周期律是联通的,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贯通等,在世界上首创创立了元素阴阳文化理论体系,实现了科学知识中国化,万物理论易理化这一伟大创举。
愿我们一起加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认真学习、研究中华元素阴阳文化理论,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构建人类新文化理论体系,实现科学读懂中国、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理想。
——2024年10月24日
作者简介:姜少英 ,笔名一枝梅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人。毕业于莱西市师范学校,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在职自考学历,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高级教师。春泥诗社莱西分社会员。自2000年提笔写作以来,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文章,几十次参加各级征文大赛获奖。被市教育体育局授予"莱西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莱西市教育科研带头人"称号。今年在"相约七夕"全国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中,作品《"七夕"的悄悄话》荣获"一等奖"、"最受读者喜欢的百佳作品奖"、荣获"中华十大作家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