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岱《《陶庵梦忆》序》
(一)
何时公子入山中,
似醒似昏还梦中。
往事萦前待追记,
陶庵梦忆寄平生。
一支轻灵之笔将追忆平生,犹醒还梦之微妙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好笔!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为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琅嬛文集》
(二)
依稀故国笔端寻,
五十年来梦幻身。
昔日奢华贵公子,
今朝困苦作山人!
此文为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陶庵梦忆》所作之序。岱出身于仕宦世家,前半生之生活,“轻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封建士大夫之风流浪漫也,惜逢末世,明清鼎移,张岱 “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生活窘迫,“常至炊断”,故旧也视其为“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今昔对比,恍若 "隔世",愤激得几乎要自杀。要消胸中块垒,惟有用轻灵之笔"梦忆""梦寻"来追念乡土和故国,以寄浮生。昔日之生活,"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种种琐事,包括许多掌故,形诸笔下,就是《陶庵梦忆》的散文篇章,篇幅短小,然内涵甚丰。
旧梦已醒,犹似梦中。故虽戚而能谐,歌与哭同声,轻松中含蕴着寒冰下的艰涩与呜咽。用作者的话说,"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此,其作品常常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意境深杳而朦胧,似真似幻,如诗如画。此中情由,读者不可不查。
(三)
本文的文眼在于"鸡鸣枕上,夜气方回",落脚在"痴人梦呓"。盖陶庵披发入山,生活困苦,孤然独处,魂不得安,夜难成眠。夜深入静之际,时醒时梦之中,直至鸡鸣。此种环境,头脑异常兴奋,最易想东想西,且发平时未悟。想至目前困苦,"瓶粟屡罄,不能举火"之状,便悟所谓伯夷叔叔齐不食周粟乃后人粉饰之词,实为其同自己一样隐居,无力烟火,直至饿死而已。
悟罢首阳二人之事,便又想起往日散逸优游生涯,同今日困状相较,又生自悔之心。根据佛家因果之说,今日窘迫,莫非往日享受太过之报应?若非如此,怎至目前境地?(此即如今"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之悟也)
思想若此,便起空感,人生不过大梦一场而已,昔日之奢华,不过黄粱梦,槐安国梦而己。如今梦己几尽消散,挥笔追忆,佛前一一追悔,然又有自喜之心,犹在梦中不去,不为痴人者,为何?
由此作者思绪再发散,想西陵脚夫失酒,愿其为梦不醒,又想寒士中举,恐其为梦。自己不就处于这种欲醒欲梦之态么,大梦将醒,著书留恋不已,不过像卢生一样痴人梦呓罢了。
思及于此,乃悟自己已知前非,又留恋不已,一奌名根未化,恰似出家人四大皆空,然虽劫火猛烈,犹留舍利。区别只是人家尽悟,自己将悟未彻悟而已。
此文之妙,就在于将今与往,醒与梦,空与实,用一支轻灵之笔,似电影曼太奇之境头切换,描绘连接一起,自悔,自嘲,自栩,记叙,抒情,议论交错,给人似梦非梦,亦真亦幻感,文中有画,文中有诗,此陶庵行文之妙也。
后世之红楼梦及作者人生幻灭之感,执笔记往日诸姊之举,不亦此乎?那《好了歌》不就似本文第二段么?作者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也痴人说梦乎?
这便是文人的通病了。屈原不是说过嘛,"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屈原的思绪可以在九天邀游,但他仍不能摆脱人世的悲哀,出世而不能,入世而不得,只好寄托在文字间。不亦悲乎?
吾亦文人,亦好作梦。梦则有醒。此乃梦中醒,醒中梦,添生活几分亮色而已,若还抱梦不醒,则痴人耳,吾不为也。
记于二一年十月十六日凌晨梦醒之际。
(四)
刚写完《陶庵梦忆》序读后感,猛想起苏轼中秋词两首,兹录好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此人,乃醒中梦,梦中醒妙人也。吾不能学李白神游于九天,愿学子瞻逍遥于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