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子》续集自序
作者:陈治文
耄耋童心写儿歌,
晚晴笔耕亦丰收。
青春虽逝精神在,
自得其乐无他求。
几句顺口溜,权当《老来子续集》的开头语。
予学生时代便偏爱文学。后步入社会走上教育等岗位,亦舞文弄墨多年直至退休。如曾做中学教师,教的语文,离不开作文。常与学生同作,谓之下水作文。曾任乡镇文化站长,为搞宣传,创作过不少各种体裁的文艺节目。还当过乡党委办公室主任兼秘书,担任过乡人大秘书,写过各类材料、报告和公文。后来相当长时间兼任市乡镇特约记者,更是写了许多新闻消息,通讯报道……唯有纯文学创作忙得沒有沾边,被丢弃一旁。
退休后,我有了大把属于自己的闲余时间,不知怎么打发,真有点闲得慌。麻将是从未摸过,怎么玩法,是杆面仗吹火,一窍不通。有时也同老友甩几把扑克,或打五红星,或玩斗地主,还来过掼蛋。但时间一长也乏味了。下棋沒耐心,钓鱼坐不住。自然而然地想起码字的老本行了。于是结合自身经历和文学爱好,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小说,诗歌,诗词等。拾芝麻凑斗合,竟有数十篇。其中绝大多数上了报刊,成铅字留下了印记。在儿子陈正井的帮助下,整理制成家藏书五册,名曰《老来子》。己经分别给儿女们留存。本打算就此搁笔,但是写作冲动仍有,写作灵感仍在。居然聊发少年狂,决定不虚度年华,珍惜夕阳红。继续拿起笔,埋头码文字。並将兴趣转向了新的领域。童心不泯,童情再现。写起了童谣童诗和儿歌。一写竟然也有数十上百首了。《老来子》后又孕育了第二胎。于是请儿子正井再辛苦一番,也集结成册,曰《老来子续篇》。仍制家藏书五册,传于后人。
附代说一下,此册所收入新作逾百篇(首)。都为第一册《老来子》之后所习作。也都为报刊和网络平台所用过的作品。比较杂。有童谣童诗儿歌,有现代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评论,散文和游记等各种文体。大体分三部分推出。即诗歌类,小说类,散文游记评论类。细一盘点,近几年自娱之作数量远远超过第一册《老来子》。
晚年写作有四大好处:其一,能有效地打发闲暇时间,做自己高兴的事。精神更富有,生话更充实,活得也潇洒。其二,能防老年痴呆,防抑郁症,也防焦虑症。动手动脑,有益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其三,能以文会友,广交朋友,相互学习,既拓宽眼界,又不断提升自己,获益匪浅,其四,给子孙后代文化传承留下一笔精神文化财富,让书香门第代代相传承!治文治文,以志寄文,码字治文,也是对我名字的最佳诠释。
特别意义是:自己向自己的8O大寿献上了一份具有独特意义的厚重礼物!老朽心满意足矣!
凡入集此书之文字,皆为我已经公开发表之作品。它们分别曾刊载在《扬州晚报》,《高邮日报》,《珠胡》,《高邮诗词》,《菱川吟草》等。或在《当代文艺》。《江南诗萃》,《高邮文联》,《汪迷部落》,《宝应文苑》,《运河儿女》,《点击文化在线》等网络平台推出。
是为序!
写于2024年8月,盛夏酷暑的扬州。
附:儿子陈正井的《编后记》
编 后 记
从《老来子》到《老来子续集》,从家风传承到忆苦思甜,从故人往事到美食游记,从诗歌散文到小说评论,涉猎之广、体裁之丰,无不反映出老父亲的生活智慧和生活阅历,非常值得我们晚辈们学习和传承。作为文章的第一读者和编辑,深深感受到老父亲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文学。精神。短短几年时间里,老父亲写出了数百篇散文、小说、诗歌、评论,尤其是近耄耋之年以稚童之心写出了朗朗上口的童歌童谣,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老父亲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辗转过多个工作岗位,为其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保持外出旅游这一爱好以外,就是充分利用闲余时间,结合自身经历和文学爱好,用来创作文章,留下美好回忆。老父亲常说,经常动笔写文章好处多,既能打发闲暇时间不虚度晚年,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有利身心健康,还可以以文会友提升自己,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晚辈们留下精神财富书香传承。老父亲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1年“出版”《老来子》,如今(2024年)《老来子续集》即将问世。老父亲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活的挚爱,她必将给我们后辈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到了儿孙们晚年的时候,仍值得一读。
2024年10月于上海青浦桂花园
【作者简介】
陈治文,江苏高邮市人。退休教师。爱好文学。退休后笔耕不止,涉小说,散文,诗词等。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现为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