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孟国泰先生从教41周年,41年来,他用激情与智慧书写了一页页令人瞩目的教育篇章。自1997年1月起,他开始全力以赴研究并推行“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前身),至今已27年。27年来,他矢志不渝、勇立潮头,创立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新理论、新实践,编辑出版教育图书千余种,演讲报告千余场,指导品牌学校建设四十余所……成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基人、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创始人、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今选孟国泰教育思想中的部分创新元素,以飨读友。
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五大建设体系:新文化体系,新课程体系,新课堂体系,新管理体系,新质量体系。
从个体出发的新文化建设体系,是指从“己文化”出发的“甲乙文化、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县域文化、省域文化、国家文化、人类文化、星际文化、宇宙文化”建设体系,旨在建设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大观园”。
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建设体系,是指从“己课程”出发的“甲乙课程、小组课程、班级课程、年级课程、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县域课程、省域课程、国家课程、人类课程、星际课程、宇宙课程”建设体系,旨在建设一个精彩纷呈的“课程大世界”。
从个体出发的新课堂建设体系,是指从“己课堂”出发的“甲乙课堂、小组课堂、班级课堂、年级课堂、学校课堂、家庭课堂、社区课堂、县域课堂、省域课堂、国家课堂、人类课堂、星际课堂、宇宙课堂”建设体系,旨在建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课堂百花园”。
从个体出发的新管理建设体系,是指从“已管理”出发的“甲乙管理、小组管理、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县域管理、省域管理、国家管理、人类管理、星际管理、宇宙管理”建设体系,旨在建设一个科学艺术的“管理新高地”。
从个体出发的新质量建设体系,是指从“已质量”出发的“甲乙质量、小组质量、班级质量、年级质量,学校质量,家庭质量、社区质量、县域质量、省域质量、国家质量、人类质量、星际质量、宇宙质量”建设体系,旨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新天地”。
真正的教育是从个体出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大世界。
我爱我的国家,从个体出发。
从个体出发,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
二、新五育(新五乐)
体情智创和,
体放第一个。
体育情育智育创育和育,育育相扣;
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乐乐无穷。
“乐”按层次分,可分为“小乐、中乐、大乐”。“知足常乐”是小乐,小乐是乞者原则;“知足不常乐”是中乐,中乐是勤者境界;“永不知足为大乐",大乐是智者哲学。
“乐”按内容分,可分为“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
体乐: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
情乐:志向远大、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气质高雅。
智乐:观察敏锐、注意集中、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想象宽广。
创乐:勤于实践、个性鲜活、有所创造、不断创新、人格独立。
和乐:和气和睦、和谐和平、和真和善、和美和畅,和分和合。
教以生为本,生以乐为本。快乐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第一要旨,其使命是让快乐成为人生的第一习惯。
三、新教育(1):教育是导育
教学是导学,
教师是导师,
教室是导室,
教材是导材,
教案是导案,
……
生命教育是生命导育,
创新教育是创新导育,
素质教育是素质导育。
何谓教育?就是从个体出发,引导与疏导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体、情、智、创、和”,在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同时,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活动。
认识与发现、尊重与相信、解放与松绑、疏导与赏识、点燃与唤醒、组织与调动、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的第一课程。
四、新教育(2):最简单有效的教育是自育
因材自教,因人自育。
因为自爱,所以自育;
因为自育,所以教育。
他爱再大,没有自爱,也是白牵挂;
他育再强大,没有自育,都是白搭。
人不自育,天王老子也拿你没办法;
人若自育,荒蛮之地也能生根开花。
自己因自己,
自己教自己,
自己育自己,
自己就是好老师。
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自育,
最好的教学是自教自学,
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
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自价。
复杂的教育简单做,
简单的教育重复做;
重复的教育坚持做,
坚持的教育创新做;
创新的教育快乐做,
快乐的教育一生做。
五、新课堂:从个体出发的三标课堂
课堂是落实课程的天堂,分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区)、大课堂(大千世界)。
真正的课堂是自己教自己的心灵课堂。
设置目标(哪里去?),达成目标(怎么去?),反馈目标(到了吗?)。
每一个学生不仅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最好的师资力量。每一个小组长都是班主任,每一个学生都是学科老师。
新时代大先生的使命是,发现小老师,唤醒小老师,点燃小老师,相信小老师,快乐小老师,成就小老师。
对子教对子,
对子帮对子,
对子考对子,
对子评对子。
人人都是小老师,
个个都是好老师。
个体不会对子帮,
对子不会小组帮,
小组不会全班帮,
全班不会老师帮。
六、新学习(1):做中学,教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做中学,学中做;
教中学,学中教;
用中学,学中用;
创中学,学中创。
做即学,用即学,
教即学,创即学。
做就是最好的学,
用就是最好的学,
创就是最好的学,
教就是最好的学。
七、新学习(2)
听过看过,不算学过;
思过讲过,才算学过;
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
学思做,三位一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不做则废。
学用学用,要学要用,只学不用,会变笨虫。
运用运用,要运要用;只运不用,难以成功。
学创学创,要学要创,只学不创,没有希望。
学习学习,要学要习;只学不习,不叫学习。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只学不问,必然变笨。
学术学术,学而有术;生搬硬套,不学无术。
学道学道,学而有道;道冠古今,康庄大道。
八、新做人:人性矛盾论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假设,“人之初,性本恶”也是一个假设。人,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有“真善美"的一面,就有“假丑恶”的另一面。 “真善美"与“假丑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与生俱来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尽量抑制“人”的假丑恶,张扬“人”的真善美,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自信(勤奋、勇敢、乐观、积极、诚信……)的自己,一个自卑(懒惰、懦弱、悲观、消极、虚伪……)的自己;自信(勤奋、勇敢、乐观、积极、诚信……)的自己一旦战胜了自卑(懒惰、懦弱、悲观、消极、虚伪……)自己,他就做了最好的自己。
真善美与假丑恶,瞬间就转化。
瞬间,做最好的自己。
九、知识相对论,创新无止境。
所谓相对知识,就是在一定时空之下产生的任何知识,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无法超越时空变得永恒,因此,几乎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
把在一定时空之下产生的相对知识当成绝对真理教给他人,既愧对知识创造者,又贻害知识学习者。
凡相对知识,几乎都有着致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对知识论,为创造、创新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教学,是一个相对知识,于是,陶行知创新出了“教学做合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一个相对知识,于是陶行知创新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提出“剩余价值”并写了《资本论》,这是相对知识。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对马克思的最大尊重是创新他并超越他。
“独木不成林”,说这话的人,肯定没有到过西双版纳,因为在西双版纳就有独木成林的自然景观。
十、真善美新论
真、善、美是一组中性词。其褒义词是:和真、和善、和美;反义词是:伪真、伪善、伪美。和真、和善、和美,才是真正的真、善、美。
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他人的生命和谐,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和谐,是人生最大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
十一、万物新教育论
关注万物,热爱万物,
赞美万物,保护万物。
拜万物为师,
向万物学习。
接受天地万物的滋养,
成为天地万物的精灵。
十二、创育论
创育是教育的灵魂。
发展鲜活个性,促进创新精神,铸造独立人格是创育的关键。
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勤于实践、乐于完善,是创育的标杆。
十三、新三做: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位一体,不分先后。
学习是做人的基础,
做人是学习的大厦。
先做人,还是先做事(学问)?我再一次强调,做事(做学问)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连事情(学问)都做不好的人,也是做不好人的。若把做人与做事(做学问)分个谁先谁后,往往会造成认知的偏差、人生的错乱。
十四、新视野
角度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
高度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出路决定活路,
活路决定人生。
认知一变,就有新思路;
格局一变,就有新人生。
站得太低,灌木也是望天树;
靠得太近,蚂蚁也是长颈鹿。
月球上面看地球,地球还算是个球;
银河上面看地球,地球根本不算球;
连地球都不算球,人那点事算什么?
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许多人因观念陈旧,认知所限,定势所绊,往往会作茧自缚。他们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知水平,扩大视野格局,找到新思路,才能破茧成蝶!
十五、新阅读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
鼻之所嗅,舌之所尝,
身之所感,皆为阅读。
读天读地读人间,
读书读文读经典。
十六、新勤奋:智勤(智学、智做、智活)
智勤,是有方向、有方式、有方法的勤。
天道酬智勤。
智勤出天才,愚勤出蠢才。
书山有路智勤为径,学海无涯智乐作舟。(原文:韩愈)
智勤一日,可得一夜安眠;智勤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原文:达•芬奇)
业精于智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原文:韩愈)
十七、新解“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
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就能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同时,获得快乐与幸福。
任何教育者只要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整理:青力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