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归雁叹暮秋
文/黄石华
云天几阵雁沈浮,涌泄哀嚎郁则忧。
眼见知时山已暮,心惊感物际深秋。
风沙荡荡残花尽,江海茫茫夕照流。
欲以寻芳无处得,奈何沉静待春谋。

《七律·归雁叹暮秋》赏析
明月吟秋
黄石华先生之《七律·归雁叹暮秋》,乃一抒怀之作也。全诗以归雁为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变迁时内心的无奈与期待。
开篇即以大雁南飞之景象入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雁在空中飞翔的情态,同时以“沈浮”二字形容其飞行状态,隐喻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涌泄哀嚎”四字,则将大雁的叫声赋予了人的情感色彩,既表现了大雁迁徙时的艰辛,又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虑与不安。
“眼见知时山已暮,心惊感物际深秋”,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写,表达出时间流逝、季节转换给人带来的深刻感受。“山已暮”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黄昏时刻,更是象征着人生的某个阶段即将结束。“心惊感物际深秋”一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风沙、残花、江海、夕照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美好事物消逝的过程,同时也寓意着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有无限的遗憾与思考。
尾联“欲以寻芳无处得,奈何沉静待春谋”,则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收束全篇,表明即便是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人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等待新的生机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可,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内心保持平和与希望,就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综上所述,《七律·归雁叹暮秋》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既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又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