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屈原故里历险记》的一些精彩片段:1. 初入屈原祠的奇遇:
- 故事开始,暑假的一天,小男孩艾子规和他妈妈艾美美乘坐一条喷火小飞龙来到屈原祠游玩。刚到大门口,一个稻草人大喊“救命呀一一”,这声呼救瞬间吸引了艾子规的注意。善良的艾子规立刻追随稻草人而去,帮助稻草人扑灭了身上的火。随后,艾子规进入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屈原祠,结果迷失了方向。这一系列的情节发展迅速,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着艾子规一同踏入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2. 半夜的奇异景象:
- 到了半夜,在迷宫般的屈原祠里,艾子规遇到了复活的屈原塑像、树人、屈姑、萤火虫、水孩子等奇特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奇幻的氛围。比如树人,它的形象高大而神秘,仿佛是屈原祠里的守护者;萤火虫则像一群小精灵,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为艾子规指引着方向;水孩子在水中灵动地穿梭,与艾子规展开了一段奇妙的交流。这些奇异的景象和角色的互动,展现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屈原故里的神秘与神奇。
3. 与屈原老爷爷的对话:
- 在冒险的过程中,艾子规遇到了化作老爷爷的屈原。屈原老爷爷向艾子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理想和追求,让艾子规对屈原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段对话不仅是故事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对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屈原老爷爷与艾子规的交流,读者可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求索精神等,对孩子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屈原老爷爷讲述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怀,让艾子规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4. 屈姑公司的奇妙经历:
- 艾子规在屈姑公司也经历了一系列奇妙的事情。屈姑公司里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发明和创造,让艾子规大开眼界。他在这里看到了用橙子制作的神奇药水,能够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和勇敢;还看到了能够自动飞行的龙舟,仿佛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器。这些奇妙的发明和创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也让读者对屈姑公司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5. 长岭村的探险:
- 艾子规在长岭村的探险也是故事的一个精彩部分。长岭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艾子规在这里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一起探索了长岭村的山林、溪流和古老的建筑。在探险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结协作和勇敢面对,最终克服了困难。这段经历不仅让艾子规成长了许多,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屈原故里历险记》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作者的个人经历与情感连接:
- 故乡情怀:作者韩裕平是秭归茅坪镇长岭村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秭归是屈原的故乡,这里的山水、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这种对故乡的热爱和熟悉,促使他想要通过创作一部以秭归为背景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片土地。
- 个人经历启发:作者常年边打工边创作,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他曾多次游览屈原祠,在跪拜屈原祠里的屈原青铜像、仰望凤凰山时产生了奇思妙想,这成为了《屈原故里历险记》的创作契机。
2. 屈原文化的影响:
- 文化底蕴深厚:秭归作为屈原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屈原文化资源。屈原的诗歌、精神、传说等在当地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作者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受屈原文化的熏陶,对屈原有着崇敬和独特的理解。
- 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精神和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者希望通过创作一部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品,让孩子们能够更轻松地了解屈原和屈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屈原精神。
3.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推动:
- 地域特色鲜明:秭归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如屈原祠、长岭村、屈姑公司等地方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些地方不仅是作者熟悉的场景,也是秭归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作者将这些地方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能够更好地展现秭归的地域文化,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秭归的魅力。
- 旅游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秭归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者创作《屈原故里历险记》,也是希望能够将文学与旅游相结合,为秭归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贡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秭归旅游,了解秭归的文化。
4. 儿童文学市场的需求:
- 缺乏本土儿童文学作品:在当时的儿童文学市场上,缺乏以秭归地区为背景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希望能够创作一本具有秭归特色的儿童读物,填补这一空白,为秭归的孩子们提供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
-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价值观:作者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希望通过《屈原故里历险记》这本书,为孩子们带来新鲜奇特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的勇气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