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老童谣
文/李磊
一
老童谣,就像一本落上一层灰尘的旧故事书,你不去触碰它,它就那样安安静静的躺着,里面记载着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唱不衰的百姓生活,没有乐谱,没有曲调,朴素的流淌着乡间文化的精髓。每一首童谣,都如同一颗夜晚的明珠,闪烁着一个过往时光的印记,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忆与感动。
八十年代的乡下,没有交通工具,串亲戚全靠双腿去走,每次去外婆家,一路上蹦蹦跳跳,那时的路,或泥泞或坎坷,但每一步都承载着童年的欢笑与期待,嘴里一遍一遍反复哼唱着这首老童谣:
小雀啾啾,
上外婆家瞅瞅。
做的啥饭?
蒸嘞虚糕。
外婆看见怪喜欢,
妗子看见瞪两眼。
妗子、妗子您甭瞪,
豌豆开花儿俺就走。
走到山里有石头,走到河里有泥鳅。
大哩逮不住,
小哩拱泥里头。
近些的亲戚,三、五里地,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旅行。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追逐嬉戏。每一颗稻穗,每一株草,都是路上的伙伴。每次的旅途都是一次探险,走过田间地头,穿过大片的麦田,直至眼前隐约的炊烟呼唤着我们加快脚步。
远些的亲戚,如十几里地远的外婆家,却是孩子们心中的一个神秘向往。在那个期待已久的日子里,背上一个小小的包袱,踏上那漫长的旅程。清晨的露水还挂在叶尖上,晶莹剔透。一路上蹦蹦跳跳,小石子在脚下跳跃,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我们嘴里哼唱着老童谣,“小雀啾啾,上外婆家瞅瞅……” 那没有音符旋律,带着乡土的纯真与情感的馥郁。谣词里“蒸嘞虚糕”仿佛就在眼前,外婆刚掀开锅盖,散发着香气的记忆如简笔画般展开。那时的我们,不惧路途遥远,不畏跋涉艰辛。
每当口渴时,我们便蹲下身子,捧起一捧清凉的溪水润润喉咙。沿途的风景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青山绿水、小桥流水、农夫忙碌的身影交织着和谐的美丽。
虽然山路迢迢万丈长,但在这漫长的路上,我们学会了坚持与勇敢。当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时,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满足。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外婆家。
那片竹林、那座老屋、还有那片绿油油的菜地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亲情的温暖。外婆总是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妗子那声“来了啊”带着浓浓的乡音和深深的关怀,并没有出现谣词里“妗子看见瞪两眼”的尴尬画面。
在八十年代的乡下,有那份纯真的情感和深深的亲情。这份亲情的牵挂,比任何华丽的词汇都要深沉和隽永。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那些温馨的画面、那首歌谣、那段时光都会深深地印在心底。
当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如今再回首那段旅程时心中依旧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那时的我们虽然年少无知却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那时的路虽然崎岖难行却满载着纯真的欢笑与幸福。这就是那个八十年代的乡下岁月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回忆与感动。
二
古有悠悠老童谣,千年流传笑儿心头绕。一声一声地歌唱着过往岁月,一篇一篇地传唱着人生篇章。每一个童谣都藏匿于时间的尘封中,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记忆里的村子里,农忙结束的人们归家后,家中老人已经做好了饭,大海碗里舀好粥,菜盘里盛好菜,热腾腾的馒头捏在手,不约而同出了家门口,或蹲或坐,边聊边大口吃饭。小孩子们个个端着小碗,挤在一堆,没吃两口饭,欢快的笑声夹杂着稚嫩的童音你一句、我一句声声传起:
筛箩箩,
打面面。
问问小妮儿吃啥饭,
烙油馍,
咸鸭蛋,
面疙瘩,
甩鸡蛋,
呼噜呼噜两大碗。
小孩儿童们唱出的谣词清脆而动听,仿佛是傍晚西山晚霞深处发出的天籁之音,声音中充满了童年的欢乐和无忧。
大人们则是在交谈着庄稼地里的收成、家中的琐事、村里的新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仿佛这些简单的话语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在这宁静的傍晚,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热气腾腾的饭菜、简单的谈笑、孩子们的童谣、大人们的交谈……这一切仿佛都定格在了一瞬间,让人心生向往。这就是家乡村子里的生活,简单而真实,充满了温暖和朴实的爱。
在这一瞬间,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天都是那么地充实和美好。夜深了,人们渐渐散去,但那份温暖和幸福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烙油馍,咸鸭蛋,面疙瘩,甩鸡蛋,呼噜呼噜两大碗……”这动听的谣词就像留在人间的礼物,一份简单而又真实的幸福。
三
童谣是岁月沉淀的宝藏,承载着代代相传的记忆,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眷恋。每一首童谣,都是心灵的滋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它是一幅画,记录着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它是一首歌,唱响着儿时的欢声笑语。
那些家乡里经典的老童谣,如同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它们像那初升的朝阳,温暖而明亮;它们像那轻柔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那些动听而朴实的旋律,那熟悉的词句,如同一道道彩虹,跨越时空的鸿沟,连接起代代人的心声,仿佛间,又回到了弯弯月亮、皎洁月光下的家乡,老槐树下,坐在奶奶的怀抱里,轻声哼唱:
月亮走,我也走,
一赶赶到庙后头。
庙后头有棵石榴树,
石榴树上卧斑鸠。
斑鸠斑鸠你吃啥饭?
臊子面条肉浇头。
每当夜幕降临,那弯弯的月亮悄然升起,“月亮走,我也走”,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月亮成为了相伴相随的好朋友,月的光辉洒满大地,这是童年记忆中的那盏明灯,也是人生最初的步履,跟随着月亮的步伐,探索着这个奇妙的世界。
庙宇、石榴树、斑鸠……在童谣的世界里,这轻松欢快的意象构成了心中念念不忘的故乡,仿佛又回到了那片土地,感受着家乡的味道、风土人情的气息。那些温暖的回忆像春风拂过心田,轻轻触动着自己的心弦。
那些淳朴的谣词,简单却饱含着深情与童趣,那里面有小时候吃到的最美的美味,听到的最美的童话。在无数个夜晚里,它伴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在许多个欢聚时刻,它为我们的心灵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在这漫漫岁月中,家乡的老童谣成为了人们心中一道风景线,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在炎热的夏日,老童谣都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安慰。
四
“蜗牛蜗牛犁地哩, 蚂蚁蚂蚁送饭哩。送嘞啥饭,豇豆花,绿豆面,扑哧扑哧两大碗。”
“肚子疼,上大营,大营有个好先生,扎哩扎,拧哩拧,给你肚子拧个大窟窿,看你鳖娃儿疼不疼。”
……
记忆中的老童谣很多,经过漫长的岁月,却依旧焕发着无尽的魅力。它的韵律伴随着当年的小孩儿童在岁月里成长,历经风霜,依旧清脆而明亮,依旧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着质朴的韵味与生活的气息。家乡的老童谣里蕴含着广大人民的智慧与哲理,她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勇敢地追求梦想。她让我们懂得珍惜友谊、关爱家人、尊重他人。
在那些美好的谣词中,我们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前进的动力,每一次吟唱家乡的老童谣,都能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那些逝去的时光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纯真的年代,老童谣又如同珍贵的文物,传承着祖祖辈辈的记忆,她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时间在不断地前进,然而在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份执念,在诉说着家乡的老童谣带给我的那些温暖而难忘的回忆。就像一抹七色彩虹,在这繁杂的生活中给大家带来了安慰和期望。
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聆听那些经典难忘的老童谣。让那些美丽的旋律和深情的词句,滋润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心房。让那份纯真的情感和无尽的回忆,永远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让我们在生活的路上,不忘初心,珍惜当下。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份最纯真的情感和最美好的回忆。让那些童年的歌声和笑声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
“哈巴狗,上南山,吃金豆 ,拉金砖。”
“猫猫呀,狗狗呀,哄哄俺孩睡觉吧。东风凉,西风凉,给俺孩蒸条大绵羊。”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子想要一顶瓜皮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
作者简介:
李磊,男,43岁,军旅7年,2008年转业安置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从事环境执法、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