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失的陪读路
文/窦海娥
老金的儿子小金已然三十五岁,却仍未娶妻,在农村,这堪称大龄“剩男”,可把老金夫妇急坏了。两口子到处托人帮忙,给小金安排相亲。然而,每次相亲皆不顺利,不是女方瞧不上小金,便是小金与对方毫无感觉。有一回,小金好不容易对一位姑娘萌生好感,怎奈姑娘嫌弃他家在村里,担忧日后孩子的教育条件不佳。这使小金深受打击,愈发心灰意冷。老金望着儿子日益消沉,内心痛苦不堪。他开始反省自身,是不是自己有所不足,未能给儿子创造优良的条件。为了儿子的婚事,老金甚至打算拿出多年积攒的积蓄,在城里为小金购置一套房子。可小金坚决不肯,他觉得依靠父母的钱财买房娶妻,心中过意不去。时光匆匆,小金的婚事依旧毫无头绪。而村里的闲言碎语却越来越多,有人说小金太过挑剔,有人讲老金家风水欠佳。老金两口子在这些压力之下,身体也逐渐衰弱。小金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暗自发誓,定要尽快寻得媳妇,让父母安心。
就在这时,小金在一次外出务工时,偶然结识了一位同样来自农村的姑娘杏花,二人彼此钟情,迅速闪婚。婚后不久,杏花便为老金家诞下一个大胖小子,可把老金一家乐坏了。老金整天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念叨:“这可如何是好,我没啥文化,给孙子取名可真是个难题”。正说着,村里便有人给老金出主意找算命先生取名,算命先生依照生辰八字和老金的期望,为老金的孙子取名“远志”。
很快,远志到了上学的年纪。按理说,老金家距离镇上不远,教育条件也算过得去。可老金忽然忆起,算命先生起名时曾说:“这孩子命好,日后定能当大官”。老金心里琢磨:“能当官那必定是读书的好苗子,得进城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可是进城就意味着得有人陪读,一家人商量之后觉得,老金两口子没文化,不适合陪读,儿子小金在外务工,没时间陪读,儿媳杏花虽说文化程度也不高,好歹有个初中文凭,能辅导作业。就这样,远志陪读的重任落在了杏花身上。杏花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家乡的宁静生活,拖着沉重的行李,怀着满满的期望,进城陪读。
初进城时,杏花满怀憧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远志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有煎得金黄的鸡蛋、热气腾腾的牛奶,还有自己亲手包的小笼包。送远志去学校后,她又匆忙赶去菜市场,挑选新鲜又便宜的食材,只为能在有限的预算里给远志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中午,她会提前守在校门口,等着远志下课,递上装满饭菜的保温桶,看着他吃得香甜,自己心里才踏实。晚上,她陪远志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一题一题地耐心讲解,哪怕自己也不太懂,就翻书、上网查资料,一定要让远志弄明白。
远志在杏花的悉心照料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在学校的各项竞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获得荣誉奖项。老师对远志赞不绝口,认为他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未来必定能考上顶尖的学府。杏花满心欢喜,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直到远志六年级这年,老金家的梦,被一场家长会打破了。学校要召开小升初家长会,杏花自然必须前往。
那是一个阳光有些刺眼的午后,杏花特意换上了一身整洁但略显陈旧的衣服,怀着几分忐忑走进了学校。校园里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家长们陆续走进教室,杏花找了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下。
正是在这次家长会上,杏花无意间听到了几位家长在角落里的交谈。她们围在一起,轻声细语,却如同惊雷般在杏花耳边炸响。她们在谈陪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提到了陪读外的生活。其中一位家长骄傲地说起自己给孩子买最新款的名牌服装,全靠自己发朋友圈赚钱。那位家长穿着时髦,一头精心打理过的卷发,脸上妆容精致。她眉飞色舞地描述着自己如何在朋友圈推销各种商品,如何轻松赚到钱给孩子买各种名牌。她旁边的几位家长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不时发出赞叹声。
杏花听着那位家长的话语,心间陡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孩子远志,那孩子总是身着朴素的衣裳,一心扑在学习之上。那几件已然洗得微微发白的校服,便是远志平日里的惯常穿着。想到此处,杏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之情,只觉自己未能给孩子提供更为优渥的物质条件。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己那双粗糙的手上,那上面满是多年操劳所留下的岁月痕迹。
家长会结束后,杏花一路上都在想着那些家长的话。她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心事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杏花却无心欣赏。回到家,她看着正在认真做作业的远志。远志坐在简陋的书桌前,灯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额头上微微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杏花欲言又止,她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说起自己的心事。远志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妈妈。杏花勉强笑了笑,说:“没事,好好写作业。”
然而,这件事就如同在杏花心中扎了根一般。杏花一直渴盼着能够为儿子远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当她在朋友圈中窥见赚钱的契机后,便一门心思地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密切关注兼职信息。这一关注不要紧,仿佛手机也通晓了杏花的心思,每日不停地推送各种轻松赚钱的广告。很快,杏花便被手机推送的轻松赚钱广告深深吸引。在邻居大妈的提议下,她也曾思量过做手工活,可又觉得来钱实在太慢。恰在此时,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位“成功人士”。此人巧舌如簧,信誓旦旦地声称只要跟着他“创业”,便能轻松斩获高额回报。杏花被他的话语深深触动,全然不顾远志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将陪读的精力尽数投入到“创业”之中。
起初,杏花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取得了不少收益,尝到甜头的杏花也拉拢他身边的陪读妈妈加入“创业”行列,慢慢地,杏花也不满足于赚的一点小钱,开始四处借钱投资,满心欢喜地等着丰厚的回报。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她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承诺的收益不再兑现了,那个带领她创业的“成功人士”也开始变得难以联系。杏花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自责之中。结果可想而知,杏花落入电信刷单诈骗的陷阱,被骗得血本无归,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远志望着曾经坚强的母亲变得如此狼狈不堪,心中满是无奈与怨恨,也逐渐变得叛逆起来,甚至开始逃学。最终,老金家再也不敢让杏花陪读了,杏花只能带着远志黯然回到了农村。回到农村的杏花,沦为了村里人的笑柄。昔日那些对她进城陪读满怀期待的村民们,如今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杏花走在路上,总能听到那刺耳的嘲讽之声:“瞧瞧她,以为进城就能飞黄腾达,结果还不是灰溜溜地回来了。”杏花家的亲戚也对她避之不及,生怕她开口借钱。曾经与她关系亲密的邻居,也不再与她往来,仿佛她是瘟神一般。
杏花试图找一份工作来偿还债务,可村里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她去求村里的砖厂老板,却被无情回绝:“你连陪读都能搞砸,我可不敢用你。”老金夫妇年纪已大,就连家里的田地,也因长时间无人打理,变得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杏花每日以泪洗面,懊悔自己当初的虚荣与愚昧,可如今一切都已然为时已晚。
远志在这样的环境中,性格愈发孤僻,对未来彻底丧失了希望。杏花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在进城陪读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不仅害了自己,更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简介:
窦海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热爱文学,作品散见于《青春诗刊》、当地文学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