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能用才是力量”,是《高快学习方略》中的一句话。为了让大家能将听课成果固化下来,所以学校要求每一个观课的老师都写下观后感……”张海峰老师的话吸引了既是家长又是辅导员的我,午休时间,我拿起笔,迅速写了这篇《观后感》。
来到实达,有幸成为辅导员。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学习与成长旅程,赢得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游刃有余。
之前,和孩子们一样,我学习知识时,看似懂了,但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进入了如孟先生所说的“一听就懂,一做就懵;一看就会,一做就毁;一想就乐,一做就错”的学习怪圈。听懂和学会,完全是两回事,层次完全不同。听老师讲,那还是老师的知识,学生没有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就做不到灵活运用。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学习,除了书本知识外,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分享别人的知识经验获得的。走进教室听老师们的课,大先生、小老师的“三标课堂”丰富多彩。听马燕飞老师的数学,辛丽华老师的道法,王小芳老师的生物,李慧娟老师的语文,重新感受新的教育教学氛围。
小老师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发现了未知的美好。当大先生把学习目标和要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写在黑板上时,小老师们从不同的基础出发进行学习,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了“认真学,深钻研”的积极性。
小老师之间是学习进步的最大资源,他们的讲述和传授,是加深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过程,作为辅导员和一名家长,“三标课堂”让我收获了很多。
回到家庭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应该从小去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并且越早培养越好。父母一定要学会提问,通过提问迫使孩子实现从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思考的转变。提问要由表及里,提问是有技巧的,我们可以用“目标分类法”,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认知一理解一应用一评价一创新。
重塑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交流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学会与别人交流,或者让别人来解答他心中的疑惑。在探讨的过程中,就相当于头脑风暴,需要孩子开动脑筋。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就会主动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她)的成绩也会在思考中不断提高。
最后,用孟先生的一段话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学,最好的管理是自理,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自育、自学、自理、自评,是世界上最简单有效的教育,谁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谁就掌握了学习、工作、生活的王道。”
作者:樊树梅(实达学生家长,辅导员)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