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先生好!请恕叨扰,晚生愚钝,有几点不明,拜请先生指点迷津。
昨日在抄至第二回贾雨村见到冷子兴后问都中有没有新闻,冷子兴回答说没有什么新闻,只是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于是,二人关于宗家之事有段对话。在此段对话中,贾雨村说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越发生疏难认了。”
晚生只对其中“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一句有些不解。
因为冷子兴接下来的介绍非常清晰:“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再说荣府你听……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无需再往上追述,仅从“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一点,宁荣二府绝对是同一根脉,贾雨村又为什么只说“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呢?晚生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还有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见面时的年龄问题,晚生也有些不明。
本回里,在贾雨村被聘为林如海家“西宾”,即给林黛玉当老师之前,关于林如海的家事有这样一段话:“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此段话很明确,贾雨村在给林黛玉当老师时,林黛玉“年方五岁”,书接上文有一句话特重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一疾而终。”就是说,林黛玉刚六岁。贾雨村“将辞馆别图”之时,林如海“将他留下”。至于留几年,书中没有交代。紧接着便是遇到冷子兴和张如圭,这才有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正常推算,贾雨村留在林府最多一年的时间,此时,林黛玉也就六七岁。
再说贾宝玉,冷子兴在讲到贾政因为宝玉抓周,“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大怒后“便大不喜悦”。接下来的这句话很关键:“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子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根据后面的情节,贾宝玉一直管林黛玉叫林妹妹。也就是说,林黛玉进京都到贾府的时候,宝玉八岁,最多九岁,而林黛玉只有七岁,最多八岁。
书中详表: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哩’。”
此段话足见宝玉和黛玉同居一室。贾母之所以“想了一想”同意,应该是考虑到两个人还是孩子。如果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贾母老太太再糊涂也不会同意。
但是,之前宝玉跟黛玉见面时“一阵脚步响”“转身去了”的动作,又完全是一个进入青春期男孩儿走路带风、毛毛愣愣的举止。
所以,晚生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此时的年龄及表现的反差如此大,确有些不解。恭请先生指教一二。
2024年10月28日早
卢祥云,在多年老干部工作和老年宣传工作中,喜爱《红楼梦》,曾任辽宁省铁岭市《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多次参加全国《红楼梦》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其中《红楼梦时代背景新考》发表于《红楼》杂志2002年第一期;《从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看端木先生》发表于北京曹雪芹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曹雪芹研究》。与女儿合作出版《梦回人生》,在网络发表多篇读《红楼梦》随笔,疫情期间用书法抄写完120回《红楼梦》。现又开始抄第二遍《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