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桐”官司
冈桐者,桐之生于高冈者也。
古之冈桐,即生于高冈之泡桐也。
《大雅·卷阿》有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此古之梧桐即冈桐。
古之梧桐,适于作琴瑟。冈桐者,生于山石之处,生长较平地缓慢,故纹理细密,发声免于虚空,故作琴为佳者。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有“峄阳孤桐”,以示峰阳之桐不同一般。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汉《风俗通》说“梧桐生峄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清雅。”可与《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峄阳孤桐”互证。
非惟峄山,他山之梧桐,亦擅于作琴瑟。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龙门之琴瑟。注云:龙门,山名也。
云和山,《周礼·大司乐》云:云和之琴瑟,以礼天神。注云:云和,山名也。
空桑山,《大司乐》云:空桑之琴瑟。注云:空桑,山名也。此言云和、空桑山之桐耳,可为琴瑟,以礼天神地祗也。
寒山,张协《七命》云:寒山之桐,出自太冥,含黄钟以吐干,据苍岑而孤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书》中云:桐"于山石之间生者,作乐器则鸣"。此言是也。
然而自南北朝以后,何者为冈桐,竟经历了一个反复过程,产生了学术官司。
南朝陶弘景认为桐有四种:青、梧、白、冈。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白桐,与冈桐无异,唯有华、子尔;冈桐,无子,材中琴瑟者。此处青桐实为今梧桐未成熟皮青者。而冈桐则白桐生于高冈未产子者,因其生长缓慢缘故。
北宋陆佃《埤雅》,认为青桐就是梧桐。白桐华而不实,可作琴瑟。他说陶弘景说的不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说法,冈桐就是油桐。他认为,"盖梧性便湿,不生于冈,故此桐有冈之号。毛诗曰,梧桐不生山冈,太平而后生朝阳。"
此处《毛诗》者,为汉毛亨、毛苌所传《诗经》注解。所谓梧桐不生于冈,不过经学家想当然尔。所谓圣王出,天下太平,梧生高冈,以招凤凰。其实,梧桐不过自然生物尔,其生于何时何地,与太平何干?此腐儒语尔。陆佃竞以此为凭,断冈桐种类,又一腐儒而已。
北宋苏颂《图经》除了延续了贾思勰青桐、梧桐、白桐和冈桐的分类外,还提出了有頳桐、刺桐等。另外又说冈桐可能是油桐。对冈桐出现了两种说法,说明就没有实际考察过,不过转抄前人而已。
北宋寇宗奭编著的《本草衍义》提出了白桐、梧桐、荏桐、冈桐之别。他正确的指出,荏桐是现在的油桐。但将冈桐描述为“无花,不中作琴,体重”。
南宋郑樵的《通志》则判断说古籍中的桐就是白桐,也叫梧桐,却认为椅即楸木就是冈桐。
到了明李思珍《本草纲目》这里,经访探后,断了这场官司,肯定油桐名确为荏桐,而冈桐为白桐之紫花者,又名为紫花桐,即泡桐里的毛泡桐。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北魏以前的说法去了。
所以啊,上古梧桐即泡桐,生于高冈者作琴瑟犹为佳,此理甚明。后人不辨古今,自相猜臆,故弄出许多学术"官司”,不过书里虫蠹,庸人自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