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0月15日至17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走进位于三晋大地大地的原平市实达中学初一二年级,连续两天半的“三标课堂”现场评课、指导《大众教育学》读书总结会,给学校的大先生们带去了诸多感动、惊喜与收获。今选大先生赵娟儿、郝云霞和王晓青的观后感,以飨读友。

赵娟儿:
唤醒我内心追求教育真善美的志向
今天参加完“《大众教育学》的读书分享颁奖典礼暨座谈会”后,让我感触颇多,感恩、感谢我们拥有教育大智慧的边校长、美丽睿智的宋校长,在引领我们学校进行“三标课堂”的改革中无私奉献,让我们也及其幸运地接触到了教育界的牛人——孟国泰先生!
通过孟国泰先生在我校为时两天半的莅临指导,听每一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以及孟先生给我们的现场点拨指导,让我醍醐灌顶,真正唤醒了我内心追求教育真善美的志向!
孟先生的那种对于教育的活力和热情真切地感染到我,让我明白了对于教育的活力和热情真的无关于年龄,而是我们内心对于教育和对孩子们的肯定、支持和不断的双向奔赴和成长。
希望今后的我真正地去蜕变,去成长,改变之前的一些固有思维和自我束缚,大胆地去践行我们“三标课堂”和《大众教育学》中的好理念,让我和我的孩子们能够持续地发光发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再次感谢我们的可亲可敬的孟先生,和为我们提供成长平台的边校长和宋校长!
郝云霞:
三标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首先感谢孟国泰先生,边校长和宋校长的嘉许,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在教育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感谢孟国泰先生远道而来,走进课堂,认真听完我的课,对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指导,教会了我怎么充分利用“对子”这个最大的资源,教会了我怎么让同学们更好地学好英语,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背诵在英语学科中的重要性。
当在课堂最后,孟先生能准确说出我读《大众教育学》后写的每篇文章并就文章内容与我进行交流分享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感谢他在用心地记住每个人和每件事。
回想走在三标路上的这三年,思绪万千,感恩各位领导和我的恩师温树椿老师对实达中学“三标课堂“所做的努力,依然记得当初刚接触“三标课堂”时,温老师对我的鼓励,她说:这是一架螺旋桨飞机,起飞的时候也许是困难的,但飞起来以后你们就快了,厉害了。
恩师的话,我永远记在心中。每每遇到困难,就想着要努力,要坚持。
三年来,在2104班主任赵利梅和2102班班主任韩梅的带领下,我们两个班级的各位任课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所有教师的这种努力让我动容,三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师生们都得到了成长……
时光流转,如今,我又站在2405班的教室里,三标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王晓青:
用好“三标课堂”为学子开智慧、图福祉
除了感谢,还有敬佩。孟国泰先生远道而来,为我们传播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原平这块土地上,三标课堂呈现出燎原之势。
三标课堂强调“发现小老师,唤醒小老师,点燃小老师,相信小老师,快乐小老师,成就小老师”,给予小老师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了小老师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标课堂关注小老师们的个体差异,通过小组教学和对子帮扶,使每个小老师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标课堂通过设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小老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标课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小老师的参与度,使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它需要大先生引导小老师根据学情和课后习题先行确立学习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和可行。在达成目标时,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个体自教的基础上,“个人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符合认知规律,高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反馈目标及时看到小老师的教学效果。
三标课堂虽然注重小老师的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他们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小老师都能得到适当的帮助,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标课堂强调目标的设置、达成和反馈,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把控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实施,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学无止境,任重道远,希望我们今后继续探究创新,用好“三标课堂”为小老师们开智慧、图福祉。
作者:赵娟儿、郝云霞、王小青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