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精彩纷呈






一说到情结,在现实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这就是一个人老生活在一个地方,久而久之地,就会生出一种特别的情愫,永远会留下难以磨灭的情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故乡情结。
我的老家是湖北夷陵区分乡。说到我的故乡情结,我可最难忘的是我老家对面东边的国家级4A景区的旅游胜地一一百里荒了。
百里荒在宜昌市夷陵区和远安县、当阳市三县区交界处,素有“脚踏三县”之称。总面积为31.8平方公里,距离宜昌中心城区52.3公里。平均坡度为22度,常年气温在18°——22°左右,最高气温为28°。这里牛羊成群,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天高气爽,山清水秀,的确是一个千里难寻,秀美异常的人间仙境。
自小时起,几十年来,无论是每天对她的观瞻遥望,还是亲到实地观览,百里荒的一切,在我眼中,她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大到一山一洼,小到一草一木,总是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自然,一点也不厌倦。在我的记忆脑海里,至少我有三次亲到实地考察经历,因此特别地令人一生难忘。
(一)一上百里荒,满目是荒凉
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去百里荒,那是一九七五年四月的一天,正是暮春时节。
那年,我刚好十八岁。那是我高中毕业后的第一年,回乡在农村当农民不到半年,大队党支部就让我任共青团支部副书记。然后抽调我参加人民公社路线工作队,参与农村经济工作清理。当时我分在刘家冲大队三队,与人民公社下派干部刘宏忠,聂邦杰,还有本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杨祖金同志一起,组成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刘家冲七个生产队的经济清理工作,由刘宏忠任工作组组长。
当时,清查的重点为三生产队和第五生产队。清理工作方法步骤为一查帐单是否相符,有没有管理干部贪污挪用,多吃多占;二查实物仓库,有没有监守自盗,私分粮物现象,三查生产队干部工作作风,有没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生活作风腐败,违法乱纪现象。工作方式为内查二调三举报这就是有名的“四清”运动。
有一天,组长刘宏忠交给我和杨祖金一项工作任务,他说,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牵扯到当时的队长刘XX把集体稻谷进贡给了人民公社几个管理干部朱xx和杨某某。因此二人现已调到土门龙泉公社工作了,要去调查核实一下,要求带回证明材料,查证落实并处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当时,从分乡到土门龙泉,去来有三四十里路,又少行车,全靠步行走山路。所以,接到任务后的第二天清晨,我和杨祖金同志就出发了。先向南调查朱XX的情况,再查“杨xx"借粮一事。
于是,我们便翻山越岭,经过五队东风渠,再上杨家岗,然后又经杨家畈,上背马山,攀“鼻孔粱”,走柏家坪,再下老林沟(又名深通沟),到宋家嘴,至罗家畈,最后才找到朱xx住家。
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才完成了一个调查任务。然后,又向东北方向去百里荒山脚下的一个叫"水竹林沟"的地方去核实杨某某“借粮”情况。一直忙到下午二点多,才把材料弄落实。
此时,早已过了吃午饭时间,(也没地方吃饭)人也累得精疲力竭。但是,为了更快回家,只好从杨xx住家先上百里荒的陷(汗)马岗,然后再途经东牯牛,再经青树坡,到高场,最后过碾子岗。再回分乡。
那时。当我们爬上一千多米的最高山峰时,初见百里荒,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满地的荒茎野草,一片荒凉。五六里路,也没一户像样的住户人家。尽管是暮春时节,应是春光明媚的好季节,但是在我们眼中,除了看到山坳深处有些映山红花开和一些葛根藤花,金银花,还有一些荆棘藤花。再加上一些野山梨花外,就是满山的丛林杂草。偶尔还看到有几块贫瘠的田块,除了稀稀疏疏的几株油菜花,就是听见到处有斑鸠咕咕的叫声和藏在野草丛林中间的野鸡求偶打鸣声音,然后就什么也不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百里荒。真如当年夷陵县令欧阳修诗中所描写的那样:”荒烟几家聚,野廋一刀田”,满目是荒凉啊。
那时,我们走的是荆棘路,喝的是山泉流水。又饥又渴,至到下午三点多,才在东牯牛处一个名叫韩家窝子的住户人家那儿落下脚。好说歹说,恳求主人给我们弄一点吃的。但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哪一家有丰衣足食的景况呢。他们就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多余的粮米来周济给我们。一再央求之下,这家主人也只好说中午他们吃面糊粥还剩一点点,问我们吃不吃。
在饥饿难耐之下,我们也只好吃了他们剩下来的一点麦面馄饨(当地人叫"面子汤”)和菜羹剩汤,饭后每人付了半斤粮票和一角二分钱,我们才下青树坡,到高场,又途经碾子岗,最后到分乡,递交了调查材料后才回到家里,度过了这艰辛的一天。
如今想来,仍然历历在目,好不心酸凄凉。于是,在我的印象中不免留下了有这样的感受:“说起百里荒,满目是凄凉。处处是荒草,田里不长粮。野鸡山上叫,屋里泪汪汪。终年四季苦,一提尽哀伤”。
(二)二上百里荒,满目新景象,遍地见牛羊。
时光似水,日月如梭。转眼就是物换星移了。
当我第二次走进百里荒的时候,已是时过二十年之后的事。那是一九九五年五月的一天,当时,我已在分乡初中任办公室主任了,早已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了。
当时,我们已与宜昌市第三中学成为联谊手拉手学校。大约是劳动节假后的第四天“五四"青年节,宜昌市第三中学在校长兼书记陈明信亲自带领他们学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还有一百多名学生到我们学校搞联谊活动,为解决乡村中学图书和教学设备不足的困难,到分乡中学捐赠一些图书和教学用品。
还有些贫困生救助经费。作为受助单位,为感恩回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农村乡下的教育发展情况,争取更多地支持,我们校委会经过多次研究决定,还是带他们到农村乡下去走走,体验一下人民生活,顺便带这些领导教师和学生到百里荒去看看风景。
自然。校长章良仁和校委会主要成员们及其少量教师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向导和陪护解说员了。 自古以来,分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乡镇。勤劳朴实善良的分乡人也是勇于奋进创业的人。
那时候。已是七八年改革开放后的十好几年了。分乡已由传统的集体化经济体制模式转向了分田到户成为个体承包经济体制形式。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也正在逐步转型向养殖业多种经济发展模式。
在百里荒一带,成片的森林和荒山,还有农田,都已承包到农户了。昔日在百里荒一带仅靠种田,采煤,烧石灰等职业的生产方式,已加进去了广种反季蔬菜和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一些养殖业,还有大力发展多经济如种药材,上市场做生意等一些新开发项目。
于是,到处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天早上八点左右,我们就开始上车,然后从分乡中学大门口公路上出发,自南而北,过集镇街道,先上土城岭,途径东风渠渡槽后,车调头由西向东。又途经农场,抵达高场,经建新上坡走岭,直奔百里荒。
那时,到百里荒所在地虽可以通车了,但是,由于还是初创时期,受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道路还是崎不平,弯道多,也不宽敞,加上又是简易的二级泥土公路,所以,四五辆客车装载的一百多名师生,难免左晃右摇,使乘坐的人们不免提心吊胆,目眩神惊。特别是城里来的女学生时而还发出尖叫的声音,好不难受。一直到了百里荒后,才算惊魂落地,放下心来。
到了目的地,我们刚下车,就被眼前的一片景象迷住了:站在山坡高处,举目遥望,方圆百里荒,已是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草长莺飞了。
只见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红得像火,白得似雪,还有黄色的老虎花,也珠光迷人。白色的野李花,在微微的山风中,散发出诱人的芳香。那些粉中带紫的葛藤花,还有蓝色的牵牛藤喇叭花,也在迎风招展,露出迷人的笑容。还有在芳草林中,正在啃草吃食的牛羊,这儿一群,那儿几只,“哞——,“咩咩”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唱一和,仿佛正在欢迎远来的客人们。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也不由得心旷神怡。昔日百里荒山大人稀,荒草野岭的景象,似乎已一去不复返了。在我的记忆中,十几年前惨淡景象,早就一扫而空,旧貌换新颜了。
于是,我和来访的师生们,时而在一起爬山攀岭,时而又一起采花折枝。时而在一起看牛看观羊,还不时地解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那时候,我们在一起,渴了喝山溪清泉,累了躺在草地上看白云蓝天。在一起闲谈的时候,先向他们讲些有关百里荒在历史上的轶闻趣事,如与三国历史演义故事相关的“对骂山",”陷马岗"“摽洗池"”烧饼坡",打望岩,还有历史上百里荒、“东牯牛”和布袋淌,这些地名的由来等等。然后再向他们讲当地的民众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是如何艰苦创业,大办钢铁,伐林开荒,移山改田,解决温饱问题的故事。特别加重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分乡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又如何加快脱贫致富,分田到户,逐步推行产能升级,实现体制改革,进行植树造林,治山修路,实现种养结合,寻找市场的事迹,从而加深了他们对百里荒的情感认知,体验到了农村乡下的美好真是来之不易。
此时此刻,讲述人讲得有声有色,听者则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半天多的光景,就这样轻松过去了,收获颇丰,好不快活。
那时。我们师生们在一起,不但唱起了“我从山里来也”的民间山歌,还在一起集体背诵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句。真正感受到了在江南高原百里荒游览的诗情画意,分享了百里荒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至到下午四点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百里荒,回到了学校,送走了客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于是,我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五言排律一首
(平水,阳韵)
游百里荒
春游百里荒,遍野尽芬芳;
风拂草低首,牛羊体貌庄。
登高望鸟去,心旷眼明光。
既可观环宇,痴迷绿海洋。
渴求甘露水,饥食美糇粮。
闲暇赏歌舞,随声唱小康。
身居仙圣境,恍若在天堂。
梦忆好佳景,深情思故乡。
(三)三到百里荒,满目是兴旺,一览更难忘
最值得令人难忘的是2011年7月1日。这天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日子。
作为快三十年党龄的一名普通党员和老教师代表,我参与了中共分乡镇党委在百里荒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庆典大会”。聆听了镇委书记李发斌和原区人大主任彭明吉给我们到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党课。
两个领导人,高屋建瓴,以喜闻乐见话语方式,深入浅出的语言,不仅回顾了我党的建设历程和取得非凡的成就,还特别接地气地回顾了几十年来,分乡百里荒自古至今地方发展变化的历史概况,从当年的杂草丛生演变到今天的风景名胜区;从最初人们的生活方式刀砍火种,饥寒交迫的原始生活状态到现在的社会繁荣兴旺,民乐家康幸福情景;从方圆上万亩的荒山,年产不足千吨粮的山坳野岭,到年收入将近过亿元的富美山乡,真是地下天上,难以思量。
漫长的岁月,悠久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分乡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发奋努力勤劳向上善良美德,他们一代又一代人所建立的功勋将会永远记在发展史上。另外他们还就分乡及其百里荒的未来发展也作了远景规划和设想展望。
这一堂生动有趣的党课,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还有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的力量,因此特别叫人难忘。
那一天,我一到百里荒,也感觉到好像生活在天上。这里不仅是大宜昌的后花园,而且还是一个声名遐迩,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了。
党课报告会后,我乘兴参观游览了百里荒4A景区一些建筑开发后的实地建筑物,再一次感受到了时代在发展,百里荒也如日中天,到处呈现一片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发展景象。
还记得那一天, 我和与会的几百名代表,不仅乘车在沿途看到了山清水秀的风景,还体验感受到在宽阔的水泥道路上乘车,能轻松地爬坡上岭,好像腾云驾雾,直上云端一样。
会后,还深入到百里荒实地,亲身感受到了她风景如画的美丽。从百里荒北大门到南大门外;从东面临近远安当阳,和西面远望夕阳。从高处的山岗风力发电铁塔到地处丛林山花,一个个地看,一处处地观。随意漫步,乘风而行,一路温馨,好不快活。
是的, 你看,如果你来到百里荒,映入眼帘的便是: 一排排的高楼大厦,比比皆是的亭台楼阁,众多的池沼水榭;还有高耸入云的青松翠柏,笔直的水泥道路;宽阔的停车广场;以及远山深处的蒙古包,穿红着绿的男女游客们;还有正在山坡上自由漫行吃草的牛羊,满山遍野的绿色丛林和山果,随时出现在眼前的田园里的碧绿白菜,青色辣椒,红的西红柿,裸露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异草花卉,坝,立呈眼前,便会真正感受到此处真是物华天宝,满目风光,不是人间,似在天堂。
当然,还有那些正在驰骋的骏马,飞翔的雄鹰,鸣叫的蝉,戏闹的鸟雀,左右晃荡跨涧的玻璃栈道;以及供游客乘座的“滑翼”机,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绚丽画卷,尽呈人们面前,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
如果你还觉得一天时间太短看不完,那么不妨就在山上住上几天,还可朝看红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旦赏风光旖旎,夜观星汉灿烂。渴饮山泉甘甜,饥食美味佳肴。在山楂树下照照相,在戏剧广场上跳跳舞或是唱唱歌。
总之,远可饱览风云变幻,近可乐赏戏剧歌谣,尽享人间至乐,岂不美哉?春来观花艳,夏来享清凉;秋来赏风光,冬来观雪风,不是仙境,又胜似仙境。每时每刻,你会感觉到:你正生活在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
至今还记得在那一天中,我是耳朵不时地听,脚也不停地走,眼睛更不间断地看。从上午八点至到下午五点,从会议大厅到现场实地,不仅亲聆了,而且也目睹了。我感觉到,眼中的百里荒,根本不是荒,而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天堂!尽管那天我走了几十里路,看到了上百个景点,但是,这一天我也没感觉到累,而且还收获满满。
是啊, 还是改革开放好,因为有了党的好领导,百里荒才有如此模样。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和政策,如果没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努力奋斗和拼搏,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百里荒也永远不会兴旺发达,成为今天繁荣景象。
如今, 我经常在想:几十年来,我三上百里荒,每次感受却大不一样。虽每次来都间隔在十年以上,但是,我真真切切地见到了她同我一样,在不断地时空中发展壮大成长。还由此想到,我们的国家也正是这样,小到一个地方,一个乡镇,一个县区,变化之大是这样。那么,大到一个省市,最终到一个国家,又该发展变化到何等程度,真是不可思量啊!
我庆幸自己生在好时代,赶上了一个好社会。我感谢国家和好制度,还有英明的共产党,我们才享受到了人生的好时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假若能够活到一百岁,我一定会每年都来光顾这个美丽的地方,来欣赏游览百里荒的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