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文庆(陕西)
一来留坝,就淋着雾一样的细雨,在老街上徜徉了。我脚下都是用宽厚板凳面大小的石条铺就的街地,被久远岁月里不知多少马蹄、牛蹄敲打过,被不知多少葛麻鞋、草鞋、布鞋、绣花鞋、皮鞋踩踏过,被不知多少山风、多少天光磨砺过。湿漉漉、油亮亮的,雨雾被秋风裹着,拂着脸和衣襟,雨中的老街静回到留坝厅时代的光阴里去了。
民俗学家说,到一个地方,村落、古街呈现出来的氛围和景象才是它的底色。留坝老街,让我转身背对未来,踏进了杳渺的百姓生活的纵深里。
北门是牌坊式的,它的两扇门页敞开着,将城门开到最大,似乎要将城北山岭的青绿全都吞进城门里。
北门内悬挂着几百几千个红灯笼,让人恍惚是走进了明时或日本的江户时代。红灯笼上是楷书的“留坝厅街”墨字。就这一个“厅”字,就让人禁不住涌起思古之幽情。留坝和佛坪一样,在清代是设了厅的,其同知级别比县爷要高半级,因为当时这里也极为荒远、野吊,匪事频发,凶险得防不胜防。
沿街两侧,有些墙下闲放着石碌碡、石磨、石碓窝以及其它石器。石头最为耐得消磨,可风侵雨蚀,也抹掉了它们的棱角和糙痕,似乎还能看见湍急的时光之浪的碰溅和回漩。这些石器,勾起人对碾麦场、碾豆场和磨舂粮食场景的想象。
古时山地空旷荒芜,渐次接续成街道时受着坡坎溪河的限制,街道就仄斜曲折,你拆我补,朝向杂乱,造成人家的房舍高矮宽窄各不相同,前后错落,但它毕竟是一条厅街,数度统一整饬后,就少了些犬牙差互。不时有一户小院或窄巷幽深或豁然地通向背街、后街,让老街能透口气,不是那么憋闷和古板。
人家的墙上、门边,悬挂有长长短短的包谷串,大蒜把,或者金瓜、丝瓜、辣椒串之类,一派太初农园老圃景象。
街道两边是放有盆景的,而更多的是墙根下发出三三两两的苇棵、芭蕉、瘦树、爬藤,让人生出走在王谢门外、苏州园林里的错觉。
作者简介:
黄文庆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作协主席,著名诗歌、散文、小说、诗评作家,在《诗刊》《星星》《中国诗人》《诗潮》《美文》、新诗典等报刊发表,已出散文集《一窗青山》等三部。现居陕西汉中佛坪。
————————*————————*————————
(来源: 作者投稿)
本期责编: 何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