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已过霜降的节气,需细寻一处栖心湾,静候秋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王益作协刘辉主席就给了我们王益作协会员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在柿树沟社区见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云岗老师,带我们走进他《心目中的散文》。
云岗,本名唐云岗,陕西蒲城县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陕西省首届“百优计划”入选作家,陕西文学研究所重点研究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城市在远方》(上下)《大孔》、中短篇小说集《永远的家事》《罕井》《雪落大地》、散文集《苜蓿》等。《城市在远方》《永恒的秦腔》分别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1954——2014)》长篇小说卷和散文卷。曾获梁斌小说奖、柳青文学奖、延安文学奖等奖项。
唐老师首先从真、新、爱三个字,打开散文的大门,分别用真实、真情、真感六个字,一一举例,并详细讲解了鲁迅先生的《我的故乡》,史铁生老师《秋天的怀念》,朱自清老师《背影》,散文文字的功力所在,尤其是最后,斯琴高娃老师对贾平凹老师写的《母亲》的朗读,让人潸然泪下。
他们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我们读懂巴金的——“把心交给读者”的内涵。通过云岗老师解析汪曾祺的《多年的父子成兄弟》,冰心的《小桔灯》,鲁迅先生的《秋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许地山的《落花生》,贾平凹的《我是农民》,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余秋雨的《冷雨》、《一个王朝的背影》,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创意之外,还让我们体会情到深处是高潮的写真,看别人,想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和主人公一起变成泪点低的人。
云岗老师通过文学的精品作阐释文学是一种精神,一直营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让文人有《史记》的风骨,客观而真实。他说细节就像细胞,白描手法就是简洁、明了在方纪的《挥手之间》中,采用的就是这个手法。
其实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这是巴金的名言,也是云岗老师的收尾之语,他说古代的散文更美。我阅读过的有《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滕王阁序》、《爱莲说》、《秋声赋》、《前赤壁赋》、《陋室铭》、《登泰山记》、《师说》、《醉翁亭记》、《登岳阳楼》等,今日此情此景,我最喜欢的两句依旧是《滕王阁序》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室外,放眼望去,岁月霜华,山海春花,谁偷造了这一片片雪白,不染尘初心,疗愈着最后的秋意,让清霜逐云,缱绻成悠长的牵念。
文学一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恰如岁月与我以风霜,我与岁月以风度。谁不是染尽霜华,温存依旧?出游半世,归来还是少年!
生命一如既往,惊喜与温暖同在。刘辉主席说云岗老师更擅长写小说,下次期待他给我们讲小说。
秋暮露成霜,寒来风不藏。繁华成过往,心暖身不凉。愿我们与文学优雅相伴,从容向寒。
楚丰华
2024.10.27
17:38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9909195598 /19909198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