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岳定海散文作品
郴江幸自绕郴山(外八篇)
甲辰年(2024年)深秋10月15日至21日,我们夫妇从绵阳坐专车到成都,又转卧铺动车直抵长沙,休息一晚,沿途报站,灯光晕染,迷迷糊糊。大约半个月前,省外朋友们发来邀请函,岳老师请您到湖南走一走。说实在话,接到这个邀请,内心怦然心动。2017年初夏,我也是与两三好友同行,驱车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到广西,进行了一次深度游的文学采风活动。那次,前后花时十六天,行程上万里,途经重庆朝天门、渣滓洞,白公馆、解放碑、贵阳软禁杨虎城的洞穴、甲秀楼、湖南长沙几个景点、芙蓉镇、桂林山水和阳朔西街。那次采风,开阔眼界,放大胸襟,极目西南,神游太空……快二十年转瞬即逝,许多记忆模糊了,时轮也远去了,但一些鲜活的人与事,在心里丰富,满盈,跳跃,生动。那时湖南长沙橘子洲还是一座偏僻的江心岛,没有现在的恢弘与庄严。恰好在我几十年的阅读里,对从韶山冲走出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充满敬意。
1925年冬季,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开展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在家乡,毛泽东创建中共韶山支部,成立农民协会。由于有人告密,湖南省长赵恒惕于同年8月下令湘潭方面迅速逮捕毛泽东。幸好有内部同志告知,毛幸免于难。同日毛泽东从韶山离开,准备去广州参加中共第三次会议。临行前,重游橘子洲,他的心情与其说是激昂,不如说是忧郁中带着些许的悲凉。32岁的毛泽东,长期在革命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更加坚定要改变中国命运的信心和决心。心潮澎湃之时,诗人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一直以来,我喜欢毛泽东这首诗词,对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备加推崇。这是改造旧世界创立新世纪的惊天一问!毛泽东还在娄山关写一首诗词,其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诗行拨动心弦,激荡人间。毛泽东写的“寥廓江天万里霜”,以辽阔的视野,写尽天下雄浑。我多次吟诵毛泽东青春版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尚记得在我故乡的1966年,街坊,同学,革命战士,全卷入文革的洪流,人们在县城狭窄的照相馆留影,多数要在底片上添这句毛泽东的铭言,以刻下岁月的符号。
我漫步长沙橘子洲头,它已经被打造成一个洁净而带着红色记忆的公园了。鲜花盛开在小岛四周,杂树保留着生命的坚韧,浩浩汤汤的湘江绕岛北流。我执意走下梯级,向岛首栏杆走去,它的前方,气吞山河的湘江涌向宽阔的天边。我惊讶,很少在内陆城市,看见波澜如此壮阔的气势,看见水浪如此激烈之豪迈!说到豪情,我又想起毛泽东另一首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一直觉得,这两句诗,是对位于四川泸定县铁索桥的绝唱!那13根锃亮的铁索,维系着千钧一发的革命危境,也连接通向天安门广场的通天大道!前几年,我看一部红色电视剧时,竟然是无语凝噎。剧中用沉重的画外音朗读“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时,我心被缩紧了,暮云愁,这人,这云,这秋,这枪杆子出政权的真理,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实际的铿锵有力的行动!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洒满鲜血,毛泽东与卢德铭举起不屈的枪时一一“暮云愁!”当然,毛泽东还用轻快语调写出“路隘 林深 苔滑”这样灵动的句子,用诙谐的诗行赞美新中国的“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将一片满目疮痍的天地改造成人间仙境!余心叹服!
我边走边想,当今社会,山水相连,千古同脉,万世闪耀。毛泽东,邓小平,十大元帅,文学家,科学家,哲人,体育家和千千万万的人民,为普天之下造福!也与日月同辉!我向园外走去,忍不住回头一看,橘子洲头越来越小,已定格在每一位拜访者的心中!参观完卓尔不群的橘子洲头后,我乘车辆前往唐朝最负盛名的湖南郴州市,由于高速公路一侧围栏修缮,我们的车子从长沙开向郴州,竟然用了8小时。郴州这个地名生僻,有人念深,有人念林,实则读音为 chen “称”。第三天上午,我们坐云梯上莽山,才知郴州连绵不绝群山之间,崛起一座山叫莽山。它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与广东交界的宜章县境内,山高林密,峰如刀削,分布湖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人们称游览莽山是洗肺之旅。我与夫人和朋友们走走看看,笑称莽山在我故乡盐亭,呼为莽子,寓意笨拙。然而莽山的奇崛与不同凡响,出乎我的预料。晚上在湖南郴州燕子岩溶洞吃晚餐,系平生第一次!溶洞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静静地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五彩斑斓的灯光犹如舞台聚光,将这些石头精灵映衬得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于光影交织的奇幻世界。我想哭,大自然的寿命活过人类,所有直立动物的殊荣,在这座淡泊名利的溶洞前,实在是不值一提!晚宴后朋友们安排我们下榻郴州市荣裕国际酒店,安静,高雅。次日,走进郴州市711矿全国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到711矿跌宕的历史及一代代矿工的奉献精神,参观者心如春潮。711矿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铀矿,建于1958年,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我转念一想,四川绵阳更厉害,两弹一星策源地在此,是祖国走向现代化的守护神,敬意油然而生!当然,郴州市极负盛名的小东江美景也不能错过!黎明的雾,四围寂然,弯月如钩。静静的江面,一层乳白色的雾霭铺展开来,像半夜悄悄落下的一场瑞雪,等待着给睡醒后的小东江一个意外的惊喜,岸上的人,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也怕惊扰那朦胧的梦境。时光匆匆而过,说实在话,这次应湖南朋友们邀请我抵湘的文学采风活动,主要一点是冲北宋词人秦观去的。大名鼎鼎的郴州旅舍和三绝碑都和秦观有关。秦观字少游,扬州人,苏东坡的得意门生。他的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几乎无人不知。我想,四川苏东坡万丈光芒,连“苏门四学士”也是神采飞扬。当年,秦观因党争被削去官职,贬谪到郴州,在寥落的苏仙岭写下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绝响千年。这首词由苏轼题跋,米芾书丹,刻于崖石之上,所以世称“三绝碑”。我在朋友们的陪伴下驱车到达郴州市苏仙岭,这座山峰上有辽阔的观景台,张学良将军被囚禁一百天的屈将室。我匆匆忙忙乘车下山,绕道在苏仙岭右边山麓寻着了秦观羁绊的“郴州旅舍“,孤零零的一座小院,催生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也提升了祖国文化界的高贵气质!作者秦观一生名重当时,却命途多舛,诗词语言清丽雅致,体现跌宕起伏人生经历,著有《淮海集》。学者评价秦观词的地位:“秦观的词数量虽少,但是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宋词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让我大声的敬佩的朗诵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吧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我诵读完,月亮还没升起,满天乌云挤在一堆,从缝隙里露出星光,我兀自坐在这座遗世独立的郴州旅舍台阶上,想说什么,不知道,眼泪悄悄的流下来……
心心念念几十年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与爱晚亭,在秋日的下午我来了!一个文脉丰盈的书院,必有大儒问世,山河磅礴。几十年前,我到过长沙,惜与岳麓书院擦肩而过,这就成了一个大问号,多久去?何时去?答案终于等到,秋日下午去,秋日晚上归。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注视岳麓书院与天象的对应,与风水的汇聚。一个穿长衫子的青年自兹走过,目光坚毅,背影沉稳。几十年后,竟然带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走上翻身解放大道,登上北京天安门的城楼!
美妙的湖南文学采风之旅,收官之作如此舒坦!再谢朋友们一路的提前关照,再祝与四川并驾齐驱的湖南人文璀璨!
秦观的暮秋
1
我在暮色里弃车步行,走向心中的山:湖南郴州苏仙岭,远远一望,山不高而饱满,峰不陡而嶙峋;在天际线映衬下,如一排错落有致的音阶,弹响一曲属于秦观的悲歌。
苏仙岭山顶还有一座“屈将室”,属于民国时期蒋公关押张学良将军的囚禁地,这些错综复杂的近代史,不说也罢。
我和夫人走到苏仙岭脚下,是条岔路,一条直向山脉,一条直向郴州旅舍和白鹿洞。我眼含兴奋,对夫人讲,您与朋友们坐摆渡车上山去看郴州市貌,我去寻秦观一座孤零零的客栈。
夫人与朋友们在嘱咐里走远了。
我执着的走向右边小道。
这是甲辰年的秋天,已渐寒凉,溽暑不再。
2
秦观在我心中是个谜。
秦观,江苏高邮人,生于北宋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柳永,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晏殊的词对后世词坛多有影响;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晏几道的词作表达人生的悲欢离合;贺铸的词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周邦彦是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那么占有词坛一席之地的秦观呢?史学家称秦观的词风格婉约,对后世婉约词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元丰八年(1085),秦观考中进士,宋元祐七年(1091),苏轼自扬州召还,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朝夕相处。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内部派别斗争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是因噎废食之举。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不合时宜。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师生关系密切,他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谪。元符元年(1098)秋,贬迁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在雷州,秦观走过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师生二人相见,恍如梦境。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00)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奉命北还,却死在路上。
秦观一生最大的成就,体现在婉约派的艺术表现方面,向世人展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秦观诗作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文坛自成一家。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一生,因涉党祸屡遭贬谪。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这首小令,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一诉行旅艰辛。作为一个审美对象,“驿亭深闭”既是现实的意象,也是心灵的象征!在新旧党争的政局变幻中,词人无辜受害,如今身坐党籍,艰难跋涉在贬途中,身心憔悴,纵有满肚的不平又怎敢铺展? “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荒凉破败。词人孤灯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只觉得薄薄的衾被已挡不住寒意侵身,一定是外面下了霜,才送来这寒气逼人吧!王国维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此其一斑。 “无寐,无寐”两次叠用,突出了词人多少烦闷、无奈、凄苦的心绪……门外,马儿嘶鸣,是在催人上路啊,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极省俭的笔墨,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委婉地传递出秦观郁积于心的生命不平:遭谗受害,屡遭贬谪,岁暮飘零!
再读名满天下的第二首: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词作也日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他何尝不将心中的悲愤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秦观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灵犀,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
后读贬谪路上惨淡的第三首: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写除夕寒夜难眠闻曲,传达出客地寂寞之感。起二句写所见,作者先勾勒了一个寂冷的环境。湖南古称湘天。首句说湖南岁暮风雨交加,初次惊破寒天冻地,这意味着气候将由冷转暖。“破寒初”,即刚进入初春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所谓春寒时候。尤其在毫无复苏希望的词人枯寂的心房里,更是感觉凄凉。总之,给人透露出一股寂冷凄凉的情味。人世间除旧迎新的气氛,一点儿也看不见,闻不到。一个“虚”字,道出了词人心头郁闷寡欢况味,可见贬谪生活的寂寥。而今秦观身贬郴州,连雁子传书也不可能了。写他离乡日益遥远,处境更加危苦。 关于本词结句,与晏几道“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句可称双璧。明人沈际飞评说,“伤心!”(见《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这两个字确是道出了本篇的感情特点。从内容到音调,无不充满哀伤情调色彩。
3
甲辰暮秋,我应湖南朋友们之邀,专门乘坐动车卧铺在一天一夜后到达郴州,在寻访一些著名山水与人文后,我抵达苏仙岭。其时黄昏,内心凄怆,遥想一位孤傲而漂泊的灵魂,在落难之际,栖身郴州旅舍写下伟大的词篇《踏莎行.郴州旅舍》。至此,我记住了孤馆、斜阳、郴江、潇湘……然而,郴州旅舍仅是秦观这本大书的封面,翻开目录,恍入人间仙景,美不胜收!且读秦观暗香疏影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已成为千古爱情名句。在《满庭芳.山抹微云》篇: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勾勒出一幅直达天体尽头的哀婉画面,表达了词人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一句“纤云弄巧”,一句“山抹微云”,丰富了祖国文学的宝库,辽阔的走进古往今来人们的心中!
高邮出了个秦观,当属北宋词坛大家之一!在天幕上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站在嘉禾门口
嘉禾这个县名生僻,一般人不知道它位于中国哪里?
我这次去湖南长沙和郴州游历,弄明白了嘉禾的位置,隶属郴州,藏身一片山地之间。
为什么提到嘉禾?不仅仅是湖南嘉禾出湘菜,也出当代肖克将军,而且还出了个作家古华。古华本名罗鸿玉,1942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二象村,村里有四五十户人家,树林参差不齐、小溪潺潺流动,风景优美。古华1962年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犬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1978年以后,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通过湖南山村妇女胡玉音靠劳动发家、却屡遭不幸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古华的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也着力批判极“左”路线,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天想一想,在那个时代,天上掉下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沉重的山,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真善美、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一锅炒的苟且与潦倒日子。在那样的年月里,有在夹缝中像野草生存反抗的秦书田和胡玉音,有渴望权力、煽风点火的李国香和王秋赦,有给人希望和安慰的谷燕山,对党忠诚但是背叛了胡玉音的黎满庚……他们不是小说和电影里虚构人物,展现的却是赤裸裸的人性、善与恶的真相。这就是荒唐时代里面产生的扭曲的人们,整人和被整人都是时代祭坛上的牺牲品。对比《活着》《芙蓉镇》这两本中国了不起的小说,眼前的迷雾一点点散去,我得以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黑与白的全貌。两位作家余华和古华,用艺术的笔法,真实而深刻地讲述了两个内容不同但在精神内核上一致的故事:活着,即便是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活着》的主人公福贵,《芙蓉镇》的主人公胡玉音,两个小人物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全部缩影:被迫害、活着、忍受、死去,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然而就是千千万万和他们一样平凡的人,在黑夜的年代,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泪祭我的父亲母亲,其中一段如下:“四清”运动期间,我母亲所在的十字街副食店有两个嗅觉灵敏的经理一个叫任胡子一个叫宋经理的,热衷于下班后抓政治学习。一个秋夜,学习会照常进行,这批从民国过来的四类分子麻木地踡在角落头听经理训斥,任胡子上来就“龟儿子”地乱骂一通,骂啥呢?副食店盘点下来短了款,任胡子认定是几个老家伙搞的事,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地嚷一阵,威逼这几个“老运动员”退赔并写检查才脱得到手杆。老店员煞是委屈,小心翼翼地解释,意即没敢盗拿公家钱财。一时惹得任胡子冒火,顺手操起小酒桌上一个酒杯砸向漆黑角落才解了恨。他转头看见我父亲我母亲坐在小长凳上不说话,嘴上又骂咧咧了:“岳云茂,你推的烟这响反映不香呐?咹。”声音透着严厉,我父亲仄着身子不理他,任胡子眼一瞪:“翅膀硬求了,敢顶老子了。”我母亲真是好样的,她“忽”地站起来,面对任胡子不服软:“任经理,老岳推的水烟全县农民都说要得,你啷个说要不得?你说别个反映他推的烟不香,我就问一下两个经理,这一年国家遭了天灾,人都莫得吃的,又拿啥子香油来打烟梱?烟啷个会香嘛。”我母亲一屁股坐上矮凳,还气呼呼地冒一句:“毛主席说没得调查研究就没得发言权。两个经理在这儿,今后尺八是把情况弄清楚了才好说人喔,勾子要坐端才服得到人。”一席话哽得哑了场,我父亲在暗中赞扬了一句:“老婆子,你整丁对了的。”任胡子回过神后笑骂了一句:“岳云茂的婆娘歪哦,把老子都抵到下不了台。”他大度地挥下手:“没得香油嘛,打个报告来,批十斤给你,再说还是要把梱打香点,为贫下中农服好务。”宋经理冷冷一笑:“今天这个会我看都过不了关,要多学老三篇,改造自己的灵魂,好久弄透彻了好久才算及格。”她望了一下阴暗灯光边的我母亲,撇下嘴:“嘴巴翻得快就是本事?我劝你们穿钉鞋打拐棍莫要劳粗把细。”我母亲象没听见,望着灯上的蛾子发怔。终于散会了,已是二更过,我父母与这些老店员踩着空旷的街道回家,月色很美,宛如仙境。
甲辰年千里迢迢到郴州一游,我站在离嘉禾县很近的门口,遥望着浙江海盐余华栖息地和加拿大古华暂居地,感谢二华,为大中华带来了批驳苟且偷生的利器,和放射诗与远方的人性光芒!
秋日的岳麓书院
车从郴州开上高速,到湖南省会长沙,司机讲要开好几个小时,其时上午,乌云沉沉,我不禁担忧,时间够吗?
我准备去朝思暮想的岳麓书院。
这个大名,在我几十年的人生里如影相随。
小车送我到达长沙高铁站时,已近下午两点,火车送我出站是下午4点40分。两个多小时,去城外的岳麓书院,时间够吗?
我与夫人快速的商量好,她推行李去车站大厅等我,我打的直奔书院。一路红绿灯,一路拥堵,一路车流,一路着急。还好,半小时抵近岳麓书院外的湖南大学大门。
我忙着走进小广场,习惯性的瞄一眼书院正门,心想:楚地自古人才辈出,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集聚。书院的大门有一副集句联:上联是“惟楚有材”,源自《左传》;下联是“于斯为盛”,出自《论语》。岳麓书院萌芽于唐末五代(958),北宋开宝九年(976),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延续前人文脉,正式创建。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赵恒御赐“岳麓书院”匾额,此院逐渐成为讲学、藏书、祭祀之所,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800多年前,朱熹长途跋涉,从福建来到湖南长沙,与时任岳麓书院主教的张栻讲学辩论。开讲时,座无虚席,盛况空前。这次长达两个多月的“朱张会讲”,开创了不同学派在岳麓书院自由讲学之风,成为求同存异的典范。“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道济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从古代思想家王夫之,到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再到革命先辈邓中夏、何叔衡、唐才常……从岳麓书院走出的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成为历史天空中的闪耀群星。岳麓书院之所以走出如此众多的实干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传统中,有着强烈的经世致用色彩。从早期湖湘学派的“实学”色彩,到王船山“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从魏源批判考据学开启晚清务实之风,到曾国藩“禁大言以务实”、左宗棠“弃虛崇实”等,湖湘文化中经世务实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旧址,时任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制匾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意在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1918年6月,湘潭青年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与蔡和森等寄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一起实践建设"岳麓新村"的构想,同时积极筹备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寓居岳麓书院期间,深受实事求是这一学风的熏陶,"实事求是"也成为他日后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武器。1926年在岳麓书院基础上办起了湖南大学,成为当今的一个文化象征。
我进门,在悠悠闲闲的人群里,急匆匆的拍照,参观,打量。大约看了几个主要景点,心里默念着一座亭:爱晚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它屹立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1944年,爱晚亭在“长沙会战”中毁于日军战火,随后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提议重修爱晚亭,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爱晚亭现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我心里急着寻路,担心回高铁站时辰不够,一路向安静的游人问路走向深山。我在心中,一千遍的呼唤唐诗人杜牧,你的远山寒山,白云深处,枫林晚,二月花……已成为中国诗史几个亮亮的文化符号,辉耀古今,万代不灭!
莽山小天台
去郴州才听人说去莽山。
这引起我的好奇,首先这山名嘿怪,莽山蛇岛狼山,以猛兽之名入山,好像就看见伏行的让人生畏的花皮大蟒,满岛瘆得慌的毒蛇和暗夜闪幽幽绿火眼睛的群狼。我把这念头告知陪伴者,他一拍我肩,对了,这莽山就是从蟒蛇脱胎换骨而来,莽山潜伏烙铁头蟒,蛇身粗扛,袭击动物。当地为招徕游客,担心后怕,将蟒改成莽了,也符合莽莽苍苍大山的形状。
我们去的那一天秋风瑟瑟,摆渡车将我们送到连绵不绝群山豁口,说到了。下车一看,远方云雾缭绕的山地之上,矗立问天千年的五指峰,一柱擎天的金鞭子,五指峰如一串省略号,省略远古的兵戈哀伤,省略近代的大地狼烟,省略地对天的仰望,省略五指伸开的苍茫……金鞭子更似一个惊叹号,稳稳当当的屹立郴州一座老气横秋的山中,将人类的雄浑与不屈,表达得淋漓酣畅!
更妙的事物还在后面。
朋友们说要去走小天台。我暗想,天台这地名吉利着呢?四川有,浙江有,这湖南也有,且去看看。
眼前耸立几座巍峨的高山,气势恢宏,顶天立地。记得李白写过“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把它放到此时此刻,完全契合我辽远的心境。
此山世称小天台。
我驻足突兀的山嘴亭子处,向对面崛起的山峰看去,山形如刀口,切向天空,山腰被匠人用机巧的手,浇筑了一道绕山前行的半空栈道,平平直走,可翻几个山口,如此循环,直到夕阳落山处才停止。
我与夫人边走边笑谈,老天厉害,造就天地浑沌之小天台。今人艰辛,修筑一条通向希冀的栈道。夫人说,怎么修的哦?我瞄了一眼陡峭的山顶,又俯瞰脚下万丈深渊,说,应该是从山顶系上保险绳后,用掘进机在指定位置打孔,固桩,浇梁,一个个,一排排,向着山体的远方伸展,最后在钢筋水泥浇筑的支架上铺出人行道,再架栏杆,半空栈道大功告成。我们慨叹人工奇迹的壮举,也诉说栈道完工的来之不易。
就一路走走看看的议论。
也一路欣赏奇妙的风光。
我忽然想起蟒蛇,它躲躲闪闪在山岩下那片森林?那条溪流?那堵洞穴?那道腹地呢?
没有人能回答。
我眺望远峰之上的落日,昏昏沉沉,也不能回答我。
夫人笑着观山望景。
我明白了,人生各有位置,那就各得其所吧。
(甲辰年深秋于绵阳越王楼)
万华岩溶洞幻影
郴州市大山之间隐伏一座溶洞。
叫万华岩溶洞。
我们下车前行,忽见前方几十亩水塘訇然而现,水绿莹莹的,水生植物随风摆动。再看,水塘连接山势浑厚的洞口,原来通向地下河流。
我们进洞,乃一宽阔平坝,四周围椅,供人休息。我与夫人小坐,抬头见洞顶,山骨有力,山痕遒劲,椅旁水声大作,系地下河奔流而出,它一直涌到洞外水塘,忽忽坠岩,朝山间河床翻滚。
我们起身,沿着人工砌筑的水泥道缓缓前去,溶洞长约九里地,人步行观赏,也有漂流活动。洞中三大瀑布神秘莫测,溶岩景观鬼斧神工,两边岩壁钟乳石若飞禽走兽,似万树千花凡尘不染,溶洞景观岩石阳刚十足,赤壁倒悬,险峻无比。洞中连洞,处处晶莹剔透,千脉柔情:举目四望,石狮、石鹤、石树、石花、石钟、石幔、石田,象水底龙宫;似瑶池果树、鲲鹏展翅、巨蟒捕食,如观音坐莲、玉女垂帏,可谓奇景芬芳,别具一格。岩洞精品,当数尊称世界瑰宝的塔松傲雪、湘南风貌、石蛋生笋、艺术宝殿和水下晶锥等,系万华岩溶洞五绝,它们属世界上首次发现,其价值不可估量。
万华大概就是万花的意思。
我发现钟乳石反人类想象力,也反地球万有引力。在亿万年的引力下,钟乳石顶尖的水珠欲下坠,却掉也不掉,天长地久,这水珠附着石尖,形成奇异的石幔石帷……我疑心时间凝固,指针不动,苹果不落,万物静止。其实人要学好物理课,应多到地下溶洞来思考:破坏与反破坏!夭折与反夭折!
一条地下河滔滔不绝的伴随我前行,我惊异它的勇气与呐喊,在暗无天日的溶洞,奔流不息的水声曲曲折折的寻找出口,寻找光明,甚至寻找悬崖,它渴望在高山的纵身一跃,在粉身碎骨的刹那间,获得重生!
旅途三男女
甲辰秋,远赴湘南一带游学。路遇几男女,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心里一动,偶笔记之。
某男,自称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头发乌黑,潇洒覆顶,近观焗油,根部露白,阴阳相间,始觉唐突。入景区,一路滔滔不绝,指点迷津,示人慧根。见山,可从珠穆朗玛峰顶级说起;见水,可从青海沱沱河溯源;见房,可从清朝四合院开讲;见烟囱,可从基脚纠正偏向。他进庙可为菩萨穿金身,亦可在市场为一小事据理力争,他妙语连珠,又知晓天下,头脑精明,又盛气凌人。见大事,他占据要害;见小事,利不让一分;穷真相刨根问底;明事理云遮雾罩。
叹之,天下精明翻过山者,可称愚笨!
某男,个头高拔,头发花白,迎风凌乱。目光浑沌,尚存眼神。观山望水之间,他与丑妻走在人前,一旦发现拍照美景,忙呼女人站之,拍之,傻笑之。念念不忘一句,凡事赶早,不露酸相。某日返程,客车停火车站某偏僻处,一行人等匆匆忙忙寻找,七弯八绕才看见车牌号,心中吁一口大气。上车时,看见高高的某男站第一排座位前,俯瞰众人于他身前鱼贯而入,有旅者吹捧,啊啊,你好凶哦,都坐头排了!咋个找到车的?某男自得的一笑,哈哈,我是那个?我好聪明哦!
我与夫人恰好坐第二排,闻之,淡淡一笑。某男出站拿着导航手机奔跑,身无负担,快行如飞,抢的就是头排,这有什么稀罕?
某女,年过七十,披肩发,被匠人烫成小花卷样式,星星点点,亦正亦邪。她不多与老伴交流,眼神无光。此次出行,老伴秃顶,沉默寡言。我们团队男导游正值中年,身材高个,头发茂密,黑框眼镜,更显文雅。一路上谈天说地,口才了得。某女坐前三排就一直盯着看导游,苍老脸庞竟显红色。某天,我坐车窗前看外边,某女精心梳理花卷,一身黑色套裙,脖系粉红围巾,独自站立于停车场看手机,导游在场地点头抽烟,某女磨磨蹭蹭走去,叫导游看手机上什么图片,导游呼的喷一口烟雾,侧身看几秒,笑着说了什么,某女甚是高兴。某女后来几天一见导游就眼中放光,盼着走拢多聊几句。该分别了,我们下车进入火车站时,导游与我们一一告别,转身离开。某女眼神黯淡得很,尤如夜半时光。
我写这一段是说,人,怪物,不分男女,不分老嫩!
卧铺车偶遇
秋日下午,我与夫人在朋友们的礼送下登上从长沙开回成都的卧铺车,买的下铺,放平四肢,心中惬意,几天采风活动的疲惫逐步消散。列车在祖国西南的山地运行,车窗外的群山急匆匆的后退,像奔赴一场莫名其妙的约会。接近黄昏,我躺在卧铺,望着奇奇怪怪的山峰放大与缩小,思考着星球与个体的联系……
倏忽,一位妇女站在狭窄的走道问我:“老师,这上铺住的谁?”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妇女穿一件浅红的夹克衫,牛仔裤,蹬一双运动鞋。她的右臂空空荡荡,软绵绵的袖子插在衣兜里,不协调。我认真看了一下,她的右手缺失。随她而来的一个男人推着小旅行箱,不停的抱怨:“我日妈又遭了,坐硬座好安逸,跟到人吹牛,一晚上就吹过了。日妈补两张卧铺,还睡上铺,有求的用?冤枉花我两百多元。”他一口重庆腔实在明显,用不着分辩,便可知他是渝北一带的人。男人长绿豆眼睛,嘴又阔大,像怨妇似的心痛着钱,喋喋不休的埋怨甚至数落着断臂妇人。妇女面容姣好,她叹气着看了一眼下铺躺平的我,一只手灵巧地放下小旅行袋,顺势坐在靠窗的独凳上,不作声。怨气男说:“休息一哈儿,我们到9号车厢跟老乡摆龙门阵,这卧铺我不想睡了,去车厢换一下,我去坐硬座。”断臂女盯住男人怪异的脸,忽然说:“要去你去,我不去。我就住这里。”很决绝的面庞。怨男怒气冲冲:“日妈去吹一哈儿牛又啷个了吗?走嘛!”他忽然口气软下来,拉着断臂女的衣服:“去吹哈儿牛嘛。”女的提高声音:“你长嘴巴做啥?自己去吹,我懒得去。”男人怏怏不乐的望着窗外:“还求你去不去,日妈怪物。”女人不说话,望着万物从窗外退回深不可知的模糊的远方。我默默的想,都说重庆人脾气劲爆,口中不干不净,今天一见,此言不虚。暮色降临,我见女的用牙齿咬住旅行袋,单手取出毛巾,化妆品,牙膏,左手轻快的收拢,上洗漱间了。返回,用左手抓住窄梯往上爬,艰难的倒在上铺,出一口大气……
卧铺车的黎明早早来到,车窗外笼罩黑暗,手机显示已到5点40分,我睡眼惺忪的望着灰云初露的天边,见断臂女坐独凳注视窗外,急速的灯光一闪,我发现她流下一颗泪。过一会儿,女人用一只手擦着脸,拾掇好行李,还用嘴代替手系好旅行袋,招呼上铺打鼾的男人:“下车了。”男人嗯一声,慢腾腾的闷声闷气的踩下梯子,昏戳戳的东走西走,口中抱怨肚子饿了。卧铺车停住,断臂女灵活的背上行囊,瞥一眼我们,幽幽暗暗的身影,晃动着走出过道下车,男人嘟囔着推动行李箱下车,一前一后。我望着窗外,天色昏黄,有些忧心断臂女,她今天去哪里?她后半生又去哪里?这个怨艾的男人能作她的拐杖吗?我夫人也醒了,她没有看见这一切,轻轻说一句:“老公,早饭吃面包鸡蛋哈,我去冲开水泡茶。”我心里一动,平静的和美的生活才是真的好。
游高椅岭
从没有听说过郴州高椅岭,仅此可见我的孤陋寡闻。
离开郴州市头一天,朋友们说请岳老师夫妇转一转高椅岭,我也不以为然。在我的故乡四川,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已让人啧啧称赞,那么,千里之外的高椅岭,又能带来什么惊喜呢?
高椅岭作为郴州丹霞地貌的组成部分之一,绿水不失秀丽,青山可观天下,它带着一股与世无争的隐士风度,静谧而安闲地坐着。我们看那飞于山腰的云梯,着实会给游客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从石斛一线天举头仰望,可见一线窄窄的天空。登上美丽坦的悬空玻璃栈道,回望刚刚踏过的蜿蜒山路,那千山万壑与红岩绿水尽收眼底。走在悬崖峭壁上的云梯栈道,欣赏高椅岭鬼斧神工的丹霞杰作,游者也许会发出感叹,它为何会如此靓丽而独特啊。答案在这里,高椅岭系大自然风水和阳光的交融的杰作。在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高椅岭还是一个凹陷的内陆盆地,一场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四周的山地晃动着隆起,盆地中心沉积起雄厚的红色砂砾岩。距今7000万年前后,高椅岭伴着一次次地壳的升起,被阳光、风和流水侵蚀、切割、下沉,红色地层凸起成为一片片形态各异的红色山群、水洼,高椅岭终于如旭日喷薄而出……红与绿,凹与凸,苦难和甜美,凝聚成这玄妙的神秘山水!在高椅岭栩栩如生的丹霞地貌中,最震撼的要数龙脊背了,神龙俯卧在景区的山边,高耸而突兀的一块山岩,亮丽的鹅黄色线条格外突出,恰似穿越两山之间蜿蜒而行的长龙。在滑入山涧的龙脊上行走,会产生莫名的心惊与胆颤,当然更多是刺激与心灵上的挑战。这里龙脊让人们直通云霄,也给勇敢者带来福气。
高椅岭丹霞地貌以“青春红岩”为主题,打造“丹霞飞天山、动感高椅岭”总体形象,景区内山、水、洞、寨、崖、坦一应俱全。连走遍天下的徐霞客,在游郴州时就赞叹“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并镌刻“寸土佳丽”,以志纪念。
高椅岭,一个美得“一塌糊涂”的地方!
作家简介:岳定海,四川盐亭人,定居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