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观音菩萨一直是慈善与智慧的象征。而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龟山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块被当地人视为观音菩萨化身的奇石——观音石和观音泉。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更隐藏着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小山村,聆听那些关于观音石和观音泉的古老传说。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龟山村,村西有一条百二台阶石崎的古山道。早时,交通不发达时代,担负着山高富、下洋沿海及埕边一带村庄的交通使命,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据了解,该石崎中间的“路亭”也就纪念槟城华侨修建百二台阶的纪念亭“槟侨亭”是惠南片区,也就是今天的泉州台商投资区唯一现存的早时“路亭”。说到古山道石崎及“路亭”就会联想到,在这古山道石峙的半崎路亭边有一块大石,状似观音名曰观音石。在观音石边有涧泉是观音赐甘露,故谓观音泉或观音露,旱情缺水,尚有涧泉溢出,从不干涸,是饮用良好水源,清香甘甜,健身佳品,益寿延年。那“观音石”与“观音泉”的传奇故事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
在古代,有一座云雾缭绕、仙气缭绕的灵山,名曰“龟山”。此山不仅风景秀丽,更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而闻名遐迩,那便是关于“观音石”与“观音泉”的传奇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人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河流干涸,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祈求上天降雨的声音响彻云霄。观音菩萨听闻此事后,慈悲为怀,决定亲自下凡解救苍生。
观音菩萨脚踏祥云,手持净瓶柳枝,缓缓降临于龟山山峰之巅。她环顾四周,只见大地龟裂,生灵涂炭,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悲悯。于是,她轻轻一挥手中的柳枝,顿时,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甘霖普降大地,万物得以复苏,百姓欢呼雀跃,感恩菩萨的慈悲。
然而,观音菩萨深知,一时的降雨虽能解燃眉之急,但要让这片土地永享甘霖,还需有更持久的源泉。于是,她决定在龟山山峰上留下两件宝物——观音石与观音泉。
观音菩萨将手中净瓶中的一滴甘露轻轻洒落在峰顶的一块巨石之上,那巨石瞬间变得晶莹剔透,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便是“观音石”。此石不仅美丽非凡,更蕴含着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力,能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
随后,观音菩萨又挥动柳枝,在观音石旁划出一道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这便是“观音泉”。此泉之水,源自观音菩萨的净瓶,具有神奇的力量,能治愈百病,滋养万物。百姓们纷纷前来取水饮用,果然身体康健,疾病渐消,生活也日渐富足。
还有一个现代故事机缘巧合,与“观音石”“观音泉”有关。龟山村自古以来村民以土地为生,山地多耕地少,农田大部分在百二台阶石崎的坑底。农作物的收成由气候条件决定,如果风调雨顺庄稼就会好收成;如果旱涝灾害就会减产甚至绝产,是个“靠天吃饭”的村庄。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中午,生产队长和民兵营劳动之余,在半崎路亭的“观音石”“观音泉”旁边休息,叹息着靠天吃饭的困难。突然间观音石显能,金光闪闪,发出声音“弟子在坑底建一座水坝吧”在生产队长和民兵营长的耳朵边回荡。正是由于这次观音菩萨的提示,生产队决定在坑底建设水坝,经过了全村社员将近一年的建设,一千多米的大堤,畜水量一万立方米的水坝终于竣工。终于解决了坑底下这片农田用水和抗旱问题,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那些往事,见证了观音石的传奇故事。
而当今,龟山的观音石与观音泉、百二台阶石崎古山道、半崎“槟侨亭”、水坝成为了这里人们最珍贵的历史宝物和美好的回忆。这里流传着一段段美丽的传说,激励着人们心怀善念,感恩生活。
【作者简介】曾耀聪,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惠安县第十八届人代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