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人作者_李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五六月份。在鱼米之乡的皖南河流和稻田里。常能捡到鸭蛋,当你发现水中第一枚鸭蛋时,你就定眼,在这片水域仔细搜索,又有几个浅色的鹅卵石,拿出水面一看,鸭蛋!不用说那几个都是鸭蛋。你就兴奋吧!疑问吧?这水中咋还长蛋?下面我就骚叨一下。
这鸭蛋,肯定是鸭子下的蛋。那么是谁家鸭子下的蛋,又如何下在水里?
在江南水乡,那年代,有一种职业,叫赶鸭。顾名思义,就是把鸭子赶着到处跑,跑着跑着,鸭子就长大了,卖钱了。这就是赶鸭人。
一年只赶两次鸭,一是春季,一是秋季。春季时间是紧跟早稻插秧时捉(买回)鸭苗,在棚子里养十五到二十天,待秧苗返青深绿时,赶鸭人就可以上路了。一般是两人赶三千到四千只鸭,一人挑赶鸭人睡的棚,这棚高1.6米,进深1.6米,宽2米,顶是半圆弓形。整个都是用竹和篾编的,非常轻。用狗血把整个棚刷一遍,再用桐油漆一遍。狗血属阳,可驱魔鬼。因为鸭赶到哪里,夜晚就把赶鸭棚放在那里,人就睡在那里。大部分都是田野和远离村庄的地方。用桐油漆的篾,不漏雨,还防腐。另一人赶鸭,专走田埂水沟无路之地,鸭吃水生动物,如小鱼、小虾、小蝌蚪及稻田里的害虫等,种稻的农民也喜欢。因为鸭过田,吃害虫,踩压杂草,鸭粪还给稻田施肥,一举四得,这第四得,是鸭子长肉了。
这赶鸭的队伍浩浩荡荡,嘎嘎喳喳,都是吃食的欢乐。当路过村庄周边时,这气势,就有可能把村庄里的老鸭,裹挟进了鸭群,也许是鸭的语言,鸭的邀请。一路抢食,不知不觉,这老鸭就不知回家的路了!赶鸭人赶的鸭都是小仔鸭,三个月后长大成形,时间就到了六月天了,野外生存环境恶劣,已是很艰难了。赶鸭人就近把鸭子卖给了供销社,因为那时都是计划经济,国家统购统销。
那时的鸭苗,是八分钱到九分钱一只,三个月后,鸭重三斤左右,收购价每斤三毛,供销社卖出价,四毛一斤。赶鸭人,一只鸭毛利八毛,成活率90%以上,2700至3600只鸭,毛利1770至2880元。那年代,一人一月伙食费也就八、九块。两千多元可是大收入啊!你放心,这是生产队的集体收入。
而我们在水中捡的鸭蛋,都是路途中被裹挟的一年、两年的老鸭,是它们生的蛋。那年代的鸭走路一崴一崴,那是吃动物蛋白质太多了,得了痛风病。现在的鸭,走路屁股一摆一摆,这是骚,是激素饲料吃多了。臊得不能闻!还烤鸭?要说好吃,还得是当年野生饲料喂出的老鸭,怀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