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灵之桥的人
——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其泉
刘爱英
走进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有一间“其泉调解室”,它是以刘其泉个人冠名的调解工作室,里面墙上挂满了锦旗与奖牌,及各级领导视察的照片 。多年来,“其泉调解室”秉承着“没有拉不开的架、没有调不好的怨、没有解不开的结”的理念化解了一个个矛盾,被誉为当地的“金牌调解专家”。刘其泉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坚守初心 勇于担当
作为有三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刘其泉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将调解工作视作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以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调解事业的无比热爱,倾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客家样板,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华章,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了司法干警正面榜样,给身边每一个人传递正能量。
今年7月中旬,在当地发生了一起员工突发疾病死亡案。用工方与死者家属,就死者是否工伤及赔偿金额发了激烈的争执。家属求助于商会,商会又求助于“其泉调解室”。在刘其泉的调解下,双方很快达成了和解协调,避免了一起官场的发生。
【南康丰城商会特送锦旗感谢刘其泉倾心调解】
2021年元月,南康发生了一起“工地意外死亡”纠纷案件,在刘其泉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作了高度评价和认可。2014年一家具厂火灾当场死亡三人事件、2015年一所钨矿山体滑坡造成三人死亡事件、2015年台资企业破产数百名员工劳资纠纷上访事件、2016年一所中英文私立学校转制引发百名老师赴市上访事件、2018年一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60余户业主上访事件、2019年当地“10·13”火灾死亡三人重伤四人事件等一大批急、大、难案件。
【当事人特送锦旗以表感谢】
从2007年以来,“其泉调解室”共计调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900多起,涉案金融4.5亿,调解成功率99%。2022年11月,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在赣州调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期间,亲临南康区综合中心指导,称赞其泉调解室——“小小工作室,发挥大作用”。
刘其泉之所以调解成功率99%,关键他总结了一套非常管用,贴近生活的调解方法和技巧,采取以情动人、打开心结;以理服人、理清诉求;以案说法、明确责任;互谅互让、化解矛盾的方法,真正做到情、理、法有机结合,着力推进了调解工作的开展。
攻坚克难 维护稳定
多来年,刘其泉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调解工作第一线。他主动靠前,稳控事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调度、了解情况、作出判断,防止事态升级,控制在萌芽状态;他身先士卒,主持调解。始终怀着为民的心,带着一份真情,不厌其烦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工作,让当事人平复心理,感受温暖,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做到情、理、法相互交融,让每个案子体现公平正义,做到案结事了,有效维护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民营经济活跃,经常会出现涉农民工工资的矛盾纠纷,刘其泉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民工挣钱不容易”,遇到此类纠纷总是第一时间上前,热心做好调解。2020年3月,南康某家具厂受疫情影响,经营不善导致破产,拖欠60余名农民工工资近百万余元,引发群体聚众上访,造成了较大负面社会影响,刘其泉立即牵头组建专家团队,迅速介入开展协调对接,安抚农民工情绪,选出3名农民工代表参与调解,并帮助企业做好资产拍卖清算,最终分批次完成了60余名农民工工资支付,有效缓解了他们暂时的经济困难,让他们在冰冷的疫情期间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温情。
2018年10月,当地某乡镇一企业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同楼另一家具厂,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三人受伤致残、十余人轻伤。事故发生后,众多受害人家属情绪激动,多次聚众前往区市两级信访部门闹访,扰乱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刘其泉多次组织涉案人员开展调解协商,因涉案人员多、时间跨度长、法律关系复杂、刑责与民责相交叉、社会影响重大,刘其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引导各方互谅互让争取尽早案结事了,最终顺利解决了此案。
近几年来,刘其泉化解了一大批陈年积案。2022年2月,刘其泉成功化解一起跨世纪积案。当事人几十年来不断到北京、省、市、区上访,并提出许多无理要求。为此,当地政府多次成立专案组化解矛盾,都没有成功,后经刘其泉长达半年多与上访人沟通协调,终于化解这起跨世纪积案。2023年6月一位村民上山帮人砍树摔死了,死者家属到省、市、区上访,当地政府怎么做工作他都置之不理,后经刘其泉调解,成功化解了矛盾。从2023年元月到至今,刘其泉多次赴北京、广州、海南、吉安等地,找相关人事了解核实情况。在他的努力下,诸多意外死亡、群体访等急、大、难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当地生产生活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锐意进取 不断创新
针对基层调解力量薄弱的问题。刘其泉同志提出在乡镇(街道)由政法委员牵头、吸收司法所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派出所民警、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村干部、律师等参与,组成了19支共计100余人的“和事佬”调解队伍。采取以律师与乡镇对接办法。每个乡镇安排3-5名律师,每月进行一次人民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采取区法律顾问团成员参与乡镇(街道)挂点的原则。每季度对挂点乡镇(街道)进行一次矛盾纠纷调解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极大提高了调解员的工作水平。复杂案件区联调委派员下沉指导,参与调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事情不出乡、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工作效果。
刘其泉十几年多年无私奉献,得到了各级的肯定。他其先后获得“南康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康区优秀共产党员”“南康区优秀政法干警”“南康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南康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赣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赣州市十佳为民干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人民调解员,你们是社会和谐的守护者。你们以耐心为基石,倾听着每一个矛盾双方的心声。在喧嚣与争执中,宛如宁静的港湾,接纳着人们的愤懑与委屈。你们用一双敏锐的耳朵,捕捉那些被情绪掩盖的真实诉求,让每一个声音都有被听到的机会。你们的付出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