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古城老巷
文/翟红芳
流火的七月难得的雨后凉爽,我临时起意,进城转转。说起“进城”,感觉是很遥远的一个词汇。九十年代前,凡是采买重要东西,办重大事情,总是要进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不断长大,到处都是商圈,城外生活工作的人,便很少进城了。偶尔路过,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似曾相识,怀旧的人们还在记忆里搜索“福康服装大楼”“唐城百货大厦”“光明电影院”的样子,至于城里的老街古巷更是在记忆里影影绰绰了。
坐地铁来到永宁门,夜幕已经降临,王府井、SKP的灯光已经亮起,永宁门广场的入城仪式已经开始,车水马龙的城市似乎也放缓了节奏。纳凉的人们三三两两走进环城公园,我和先生则被城墙门洞里的街唱吸引。五个年轻人组成“大城小调”乐队,一个弹电子琴,两个弹吉他,一个打手鼓,另一个拿着麦克风深情演唱。门洞里围了很多观众,陆续有人扫二维码点歌。不同方位架着手机,还在进行着抖音直播。民间乐队演出,是古城一个新文化现象,吸引了不少游客。
听了几首老歌后,我们便沿着顺城巷向西步。“七彩云南”玉器店飞檐翘角,金碧辉煌,仿佛顺城巷热情的门迎。走进幽深的顺城巷,一侧是古老的城墙,另一侧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是一个接一个的咖啡馆、酒吧。“串酒葆龄”酒馆最西安,门前一串黄灯笼,网罗了西安的名胜和名巷,向游客傲娇地展示着西安的文化。悦新居·秦淮韵是一家看上去既古典又现代的酒店,外墙上贴着对联“西安人滴城墙下,奏是西安人滴歌”。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打卡。
夜生活刚刚拉开序幕,“马乐烤肉摊”就火爆异常,店门口座无虚席,就连对面城墙根下摆放的桌椅也坐得满满当当,还有好多人坐在小凳上排队。店门口“一串烤肉更懂长安”,是个金字招牌,很是抢眼。每一口美食都是文化的传承,本想坐下来品品回坊味道,长安文化,无奈一座难求,只有遗憾地离开了。
走到高老庄火塘民谣酒吧跟前,火辣辣的民谣已经从酒吧飞出,隔着玻璃看到一群年轻人兴奋得又唱又跳。不喜喧嚣的我将目光投向“东家米酒坊”,古色古香的门店装修甚合我意,人也不是很多,看着店门口的米酒文化,才知道明清以前的酒,皆是米酒。顿悟“李白斗酒诗百篇”喝的是米酒,武松过景阳冈喝的十八碗也是米酒。不过米酒也是酒,不胜酒力的我踌躇再三,还是没有迈进。
有逗留才有文化,顺城巷的文化总得坐下来细品。于是走进“市井悟饮”要了两杯酸酸甜甜的果酿。边喝边打量店里的文化。花和果在这里手工进行了酿制,就有了许多香甜的搭配。一把蒲扇上写了十几种暖冬饮和价格,一把折扇上写了几十种清凉饮和价格。墙壁四周都是关于长安的唐诗和长安城建筑图片。大家还可以在店里用五个章子自己制作永宁门的文创产品。我问老板,顺城巷的店面布置是不是都很有古城文化。老板说:“顺城巷是一条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每一个店面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角落都力求让游客感受古城的历史气息”
沿顺城巷走到含光门向北,转过湘子庙,就来到德福巷。这里曾是隋唐时皇城的一部分,现在这里却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王公贵族的脚印和现代人的脚印在这里交相重叠,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和谐对视。穿着汉服的男男女女在青砖铺就的街巷来来往往,千年历史,一朝穿越。“长安冰酪”小店的圆桌前,西施托着香腮;街巷茶座旁,拴马桩触手可及;酒肆里店小二跑得正欢;恍惚间,孟郊打马而过,春风得意马蹄疾。忽看见街巷对面霓虹闪烁,“节奏主题音乐酒吧”里传出摇滚歌手热辣滚烫的的歌曲,小年轻喝着啤酒,啜着咖啡,现场直播。撸猫馆门口,一只猫在小沙发上酣睡,一只猫在吊床上打着呼噜,一个古装少女录着短视频。
“咔嚓咔嚓照相馆”里人头攒动,让你一脚跨进了八十年代。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半导体、录音机、缝纫机、傻瓜相机、留声机、拨号电话、台式电扇、老影星剧照、《铁臂阿童木》动画片、米老鼠、唐老鸭布偶……怀旧的你,忍不住咔嚓咔嚓,留住远去的岁月,曾经的回忆。
踏出怀旧照相馆,一下子又回归现代。火锅店的香味弥漫半条街巷,烧烤店前男男女女喝着啤酒撸着串。汉服妆造店里也是热闹非凡,似乎古装更配古巷。文创店人也不少,一件件文创产品是历史的注脚,古巷的名片,很受游客青睐。
“停下脚步,在古城老巷喝杯茶”。这是德福巷尾的招呼,无论你喝与不喝,老巷就在这里,热情等你,并热气腾腾吆喝一声“老巷茶见”!
走出德福巷,穿过粉巷,来到南大街,现代气息立即扑面而来,中大国际、永宁国际,到处灯火璀璨。相比较,老巷的灯光就黯淡得多。大概老巷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制造明亮。老巷就像西安的元老,静守一隅,笑看历史风云,胸中自有丘壑。
不过西安是个国际化大都市,不端元老的架势。老巷的发展也可以看出,西安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不断探索和融入现代元素。如今的老巷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使得我们的古城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城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