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北高原苹果红(散文)
作者:季志林
渭北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我和几位同事应约前往旬邑县土桥镇,参观陕西美源现代农牧业有限公司。旬邑县位于咸阳北部山区,这里黄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是陕西有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陕西美源公司则代表了旬邑县果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蓝天白云之下,我们漫步在果实累累的园区之中,眼前的景色十分迷人,那红似玛瑙,青如翡翠,黄比琥珀的苹果挂满枝头,一种秋色凝重,秋韵深长,秋气清新,秋收繁忙的感觉扑面而来。果园的主人蒋琪昌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关中汉子,他如数家珍般的向我们介绍了园区栽培的苹果新品种:秦脆、瑞雪、瑞阳、瑞香红、维纳斯……这些品种多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果树专家培育而成,非常适宜渭北的山地环境,而且品质各具特色。蒋琪昌一边介绍,一边热情的摘下苹果请我们品尝。这些新品种果然不同凡响,个大、色艳、果形好、果面光滑干净,简直就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的一件件艺术品。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色,或含糖度高,或水分充足,或酸甜适宜,或突出特有的香味,但共同的滋味是汁浓、香甜、细脆、可口,尝过之后令人赞叹不已。
蒋琪昌是陕西乾县人,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电子专业,已经在经营电子产品方面小有成就。前些年,他爱人在这里流转了150亩土地,但由于经营不善亏损较多,无奈之下他放弃了在电子市场的经营,于2016年春季建起这片果园,经过反复论证选用了一批优质矮化品种,由于这些品种嫁接在矮化砧木之上,所以又称为“双矮苹果”。园区管理极为精细,一排排果树格外整齐,树形规范,修剪到位,结果枝分布均勻,果园通风透光好,而且采用了滴水灌溉、果园生草、施生物有机肥以及果实套袋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所产的苹果品质好效益高。这些年来,不少果农总是抱怨苹果市场低迷,价格太低,销售不畅,增收困难。但是我觉得不能光从市场找原因,还应该看到生产环节存在的不足,譬如不少果园过于密闭通风透光差,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其原因在于管理粗放修剪不到位。而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板结严重则直接影响了苹果品质的提高,这些才是导致果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苹果是中国四大水果之一,优良品种优质产品始终深受消费者青睐,十四亿人口的市场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就在一些人对果品销售发出抱怨的同时,蒋琪昌却足不出户轻松的将产品发往国内高端市场甚至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我们在园区参观时,正值苹果采摘季节,订购苹果的电话、短信一个接一个,以至于蒋琪昌不得不反复向我们作解释,这充分说明优质苹果还是十分抢手的。
“果园管理确实不错,平时有多少人在园区干活儿?”蒋琪昌介绍完后,我进一步问道。
“日常用工四十多人,主要从事果树修剪、病虫防治、清园除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采摘以及选果装箱等工作,实行计时工资制,每小时薪酬10元,农忙时每天增发10元误餐费。旬邑农民非常勤劳,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乡亲们干活我很放心!”
“如此说来,村上的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
“是啊!这些员工都愿意到我们园区务工,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在园区上班方便照顾,家里有事随时可以回去。旬邑是老果区,员工们多数懂得果园修剪整形等技术,妇女们疏花疏果非常熟练,许多活儿不用专门教。”
“看起来你和员工们相处挺好?”我又问道。
“非常好,旬邑人不但勤劳能干而且厚道,敬业精神极强,大伙儿把园区看成自己的果园一样。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前期只投入没回报,一度出现资金短缺,甚至给员工发工资都有困难,尽管我十分着急,但贷款拿不到手也没有好办法,于是把这个情况给大家说明白,员工们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有人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存款借给我用,大家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如果咱把果园搞不好,真的对不起这些乡亲们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苍天不负有心人,蒋琪昌的成功,既是自己艰苦创业的结果,也得益于员工们的全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了。
时值深秋,面前的果树依然十分旺盛,硕大的树叶又厚又绿,这是肥力充足的重要标志。蒋琪昌告䜣我:他们每年夏季自己动手配制生物有机肥,原料为油渣、黄豆、红糖等,粉碎后加上生物菌进行发酵熟化。苹果采摘之后,急需对果树补充营养,此时也是果树根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及时补充有机肥有利于根部吸收转化。而他们的施肥方式也很独特,将发酵后的液体有机肥通过滴水灌溉施入园中。
果园深处,十几个员工正在采摘苹果,树行之间铺设了一条轻型轨道,采摘的苹果装筐之后便由小轨道车缓缓送出,有效减轻了员工的劳动负担。技术密集型的园区管理,恰恰是美源公司与众不同之处,蒋琪昌虽然不是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但他善于吸收和推广先进技术,这无疑是他的成功之道。
从果园出来,我们来到果品包装车间,几位员工正在精心选果,只见个个苹果色泽鲜艳,果个均匀,果面干净。所有苹果全部采用礼品盒包装,看来是要发往高端市场。于是我又问蒋琪昌近期销售如何?他眉飞色舞地回答:“我们的苹果不愁销售,普通商品果批发价每斤5.5元,精品礼盒包装价位更高一些,因为回头客很多,大都通过电话预订,我们每天只管向客户发货就行了。”
这就叫做“酒好不怕巷子深”,从生产到加工销售,蒋琪昌把小小的苹果产业做到了极致。
“既然你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销售,那么你又是如何实现出口新加坡的?”我这个人过去下乡有个习惯,了解情况必须“打破沙锅问到底”。
谈到这里,蒋琪昌毫不掩饰心中的成就感,他带着自豪的口吻说:“其实这是个意外收获,我有一个客户,女儿在新加坡读书,曾经得到新加坡客商李智慧的多次帮助,他没有更好的方式答谢人家,便托人捎去100箱陕西美源苹果。李智慧是新加坡很有影响的农产品经销商,也许他认为中国苹果与日本、荷兰等国还有差距,收到苹果后随手将一部分送人了,不料这些人品尝后纷纷打电话,对苹果品质赞不绝口。他这才想起自己应该亲口尝一个,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苹果无论是品相还是品质都可以和美、日、荷等国的产品相媲美,这位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中国苹果的经销商彻底服了,从此,陕西美源苹果理直气壮地打进了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
蒋琪昌讲到这里时,一脸轻松,但我能体会到,能把果品质量做到这个程度,他的付出是常人不能比及的。
在攀谈中我感到蒋琪昌还是个大孝子,他的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园区距家乡一百多公里,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更牵挂自己的父母,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他干脆把老人接到园区,果园的空气好风景好,而且他能时刻照顾上,老人舒心,他也放心!
同蒋琪昌的一番交谈,令我感触颇深。和同龄人相比,蒋琪昌经历的曲折和艰辛可能会更多一些,尤其是创办苹果园,投入大,回报慢,自己带着员工干,一年四季十分辛苦,没有坚韧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但他无疑属于成功者,陕西美源果业以其优质产品和良好的信誉蜚声渭北大地,这为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农村振兴战略,而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的腰包不硬一切便为空谈。而蒋琪昌走过的路,不就是一条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致富之路么?
2024年10月25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