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如意 满满好运
文/黄振涛
柿子成熟季节,最温馨的祝福语很容易想到:柿柿如意,满满好运。
老人言:“别拿运气当本事。”对此,我浅显地理解是,运气是天,本事是地,天地合一,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运气与本事可以互补,即使本事小点,运气好依然事事顺意,心想事成。而本事再大,运气欠佳,也不一定顺遂心愿。
我这前半生,为人普普通通,本事平淡无奇,却运气不错,靠好运气过日子,随遇而安,风平浪静。遇到的都是好同学、好领导、好朋友、好同事。
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不到一年,赶上恢复高考制度,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让我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两场败仗下来,已身心疲惫。当时人民公社招录民办教师,我在一所土教室,娃们爬着土墩墩,我教着一群土孩子。
3年后,我考上了中师,赶上国家解决民办教师人数多、待遇低的问题,师范院校直接从民办教师中招生。毕业后,便是公办教师。“曲线救国”的道路虽充满艰辛,却依然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老父亲虽一字不识,敦厚诚实中又不乏睿智之目光,看到计划生育政策之弊端,告诉我,娶农村的能多生几个娃。当第二个儿子降生时,父亲欣慰地说了一句:“这就对。”便呼噜、呼噜睡着了。
通往罗马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少有坦途。我像一位赤手空拳、光着双脚的“斗牛士”,顶着烈日,冒着风霜,在荒漠中艰难跋涉。通过在职函授,分别取得咸阳教育学院中文专科和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宛若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除夕之前在土地庙里捐了门槛,自我慰藉许久。
不甘寂寞,想在四堵墙外折腾一番,便产生“转行”心思。当从教育局提档遇到难题时,我找一位远坊亲戚曾任县委副书记的人帮忙,他在便签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不足100字,凭着这张便签顺利办理了提挡手续,13年的教师生涯划上了句号,我成了教师阵营中的“逃兵”。
在检察院工作,我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法律专科毕业文凭。在办公室、政工科、反渎局、反贪局预防科等部门工作过。工作办案之余,深入学校和党政机关讲法治,预防犯罪,撰写宣传报道和调研文章,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赢得普遍赞誉和尊重。遇到了开明领导,2009年12月,不费吹灰之力成为正科级检察员。
全家住进县城,先在一套100平米经济适用房里苦熬10年。冬天没暖气,夏日居住在顶楼如热火炙烤,酷暑难耐。晚上加班为公安局发证办填写居民身份证四联卡,两年时间,填写15万人的身份证,挣了4000多元。为《武功警韵》小报做了6年文字编辑,每月500元的报酬补贴家庭生活开支。尽管日子过得相当恓惶,前襟裹不了后档,但全家人和和美美,其乐无穷。
退居二线后,挚友推荐我在咸阳市检察院编撰咸阳市检察志,两个人一起工作,一起摸爬滚打,结下了深厚亲兄弟般的感情。每天在咸阳湖晨练,向着朝阳初升的方向行进,望着粼粼波光,心情澎湃。
三年后,志书出版发行。又是西部法制报记者朋友推荐我,去了西咸新区消防支队,从事文字工作。亲历一群英勇善战、雷厉风行的年轻人,他们献身人民消防救援事业,有着博大胸怀,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腔热血,他们有着“说干就干,干就干个踏踏实实”的大无畏精神。
2019年7月,我在礼泉县检察院工作,也是多年的好友举力推荐的,在此不到5年时间里,我从心底里爱上了礼泉人,他们会工作,会干事,会生活,会娱乐,情商始终满格电,我从中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与他们至今保持着密切联系。
莫道山穷水尽,又是柳暗花明。离开礼泉后,我到三原县检察院工作。说得确切些,就是在打工。置身于先进大家庭,这个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集体一等功的县级检察院,女检察长带领大家干事业,3名副检察长个个都能拿出手,他们独当一面,绝大多数人每天在不知疲倦中努力奔跑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努力工作真的不由人。每周一乘坐地铁去上班,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也许许多人无法理解一位奔七人的心理世界。
我多次孤身一人去清河,更喜欢去三原城隍庙,欣赏岳飞标准草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仰望石牌坊木牌坊榫卯斗拱,仔细推敲古建筑精美工艺,眺望晨钟暮鼓阁楼。惩罚恶人交予上苍,我以做个好人以自励。
我是知足型人,事事满足,时时满足,不过于计较,每天都置身于快乐和幸福中。而今,俩儿子在咸阳创业,孙子孙女在咸阳上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常漫步于沣河西岸彩色运动跑道上,任晨风吹颂,赏氤氲芬芳,闻鸟语花香,内心欣慰与喜悦。
一位大人物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感同身受。当年若不努力,干到退休,可能还是一位民办教师;当年庸庸碌碌,退居二线后会是一位坐在广场上想日发呆的小老头;当年若不思进取,老家屋顶漏雨,少了很多烟火气。
窃以为,好运来自于父辈的传承,好运来于岁月的积淀,好运来自于磨炼与修行。好人必有好报应,也许是不争的事实吧。
但愿我的亲人、尊师、领导和同学朋友平安”幸福,但愿人间好运多多,诸事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