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瓷韵高致”——汪开潮&叶可思陶瓷艺术作品展在乐清市中心公园三禾文化俱乐部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指导,乐清市三禾文化俱乐部主办,乐清市瓯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雁艺术博物馆承办,展期至11月20日。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乐清市各有关部门领导、企业家、艺术界翘楚等。三禾文化俱乐部秘书长包建武主持会议。

三禾文化俱乐部秘书长包建武主持会议
汪开潮,景德镇学院教授、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其陶瓷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汪开潮教授为开幕式做了精彩的致辞,他表示,陶瓷艺术在乐清文化与景德镇文化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次展览是两地陶瓷文化的一次交流与碰撞。

景德镇学院教授、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汪开潮
叶可思,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等身份,他的青花山水作品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广受好评。叶可思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在陶瓷艺术上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此次展览,两位艺术家精心挑选了各自的陶瓷艺术作品,每一件都堪称匠心独运,展现了他们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仅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

展览的开幕活动同样精彩绝伦,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为现场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色彩。演奏家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精湛的技艺演绎古典乐章,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律的艺术世界。整个开幕活动不仅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让观众享受了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中雁艺术博物馆馆长冯晓京
中雁艺术博物馆馆长冯晓京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他表示,举办本次陶瓷艺术展,是希望传承与发展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是一场艺术盛宴,展示的是中华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既传统又现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无限可能在这里得以充分又优美的表达,大美山水在汪开潮、叶可思他们的笔下转化为青花绵延令人沉醉。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览让温州和乐清的朋友们更多的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喜欢并热爱陶瓷文化,让陶瓷书法和青花山水在瓯越大地上薪火再传而生机勃勃。

展览现场
展厅内热闹非凡,嘉宾有序参观,展览布置精巧。参观者沉醉于精巧展厅中。与汪开潮、叶可思两位陶瓷艺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嘉宾们络绎不绝,却都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有序地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展览布置匠心独运,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策划者的巧思与对美的追求。
展览现场
紧接着《“瓷韵高致”——汪开潮、叶可思陶瓷艺术座谈会》在三禾文化俱乐部二楼举行。艺术名家、文化学者、政商代表齐聚一堂,就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谈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了他们对陶瓷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

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叶可思
叶可思表示,陶瓷虽然起源于我们中国,但他是世界文化遗产。俞敏洪和他的团队这次到我们景德镇,前天才离开,他宣扬我们时就提到,陶瓷影响了世界贸易格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一半是为了运输陶瓷,他可以作为日用,也可以作为观赏把玩,所以陶瓷的性质很特殊,他赋予了做陶瓷人身份的不同转化,在物质上,匠人精心制作完美的器皿,给我们抒情般的生活添加诗意浪漫,另外,艺术家从事陶瓷行业创作作品,从精神上给予愉悦,如果他内心的独白能观赏者达成默契,他就生发出力量的升华!
我们做陶瓷,也是一种美学生活,景德镇从事陶瓷行业的人群都很幸福,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辈给我们搭好了平台,而且还搭的很高,因此,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一、我们不能给祖宗留下的遗产抹黑,要守好这份遗产;二、我们要守住这份遗产的同时,还要努力的把这个平台再往上搭一点,也给将来我们的后辈留下的启示;三、我们要对得起喜欢陶瓷,喜欢景德镇的同志们,把好的作品分享带给大家,这是我们从事陶瓷行业者的初心!
我喜欢思考,人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对话,怎么表现。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观山系列,是我对当下山水的一种入世体验,红椅子是我的寄托,唯识系列中,我在寻找山水的秘密,这些都和技法没有关系,我在总结一些纯粹的表达,我想如果脱离了技法存在,纯青花语言构建表达是什么,我一直在探索!
景德镇学院教授、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汪开潮
汪开潮指出,陶瓷书法是两项国粹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代长沙窑开始有比较完整的瓷上书法,古陶瓷器书法的成熟,是由宋(金)元明的磁州窑完成的,化装土和釉下黑彩的使用,促成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诞生。而“白地黑花”书法的出现,则把古瓷器书法推进到与传统书法“白纸黑字”具有同样视觉效果的高度。从明代晚期到清代,古瓷器书法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期,而成就这种局面的是景德镇窑,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多以精美的小字为主,在书法的笔墨表现力方面并未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有书法家尝试陶瓷书法创作,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景德镇市书协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门类。
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书法展首次吸纳陶瓷材料入展,本人作品有幸入选进京展,这是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必将推进陶瓷书法的更快更好地发展。近年来本人和景德镇陶瓷书法工作者积极探索书法与陶瓷的有机融合,在作品的器型、工艺、形式、材料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并积极推广传播陶瓷书法,多次策划陶瓷书法展览,多次举办陶瓷书法公益培训班,近期正在筹备全国第四届陶瓷书法作品展。这次带来的作品既有表现传统笔墨的作品,也有近期独创的开片文系列作品,希望借本次展览将陶瓷书法做一个传播,也希望乐清的书法家也来参与陶瓷书法的创作与探索。

温州市书协副主席、乐清市书协名誉主席林晓林
乐清市书协名誉主席林晓林分享,从自身经验出发,肯定了陶瓷书法创作的全面性与可贵性。他认为,书法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艺术,能够精通某种书体已是不易,而需要融合文学作词功底、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书法作品则更加难得,艺术性也更浓厚。他提到,叶可思的山水作品细节丰富,尤其是生态元素的控制和红色椅子的加入,使得作品既雅致又适合现代生活,极具美学价值。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胡念望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胡念望表示,汪开潮叶可思的陶瓷艺术作品展规模不大,却气势宏阔,将汉字书法与陶瓷工艺、水墨山水与青花瓷韵有机结合,很多人为之尝试过,最早在瓷器上出现文字出现东晋永嘉夏甓山窑址出土的瓯窑器皿上的褐彩釉文字,而完整将整首诗刻画于瓷器的则出现于唐朝长沙窑,宋代龙泉瓷与瓯瓷梅瓶上出现“美酒清香”等字,真正将篆书字体刻画于瓷器的纪年瓷最早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的瓷器,而尝试将山水画与瓷板结合的出现于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釉上浅绛彩瓷板画。近年来,国内不少书画艺术家尝试在将诗词书写、山水画创作与瓷器的烧制结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艺术融合之路,如杨学棒、金大翁、武千嶂等人。汪老师作为学有成就的文人书法家,以瓷器为材质进行书法、绘画创作,融入传统的青花料、釉里红,书法线条的自由挥洒与画面布局的灵动意蕴,更见书卷气与文房味,内容包括山水、梅花、兰草、奇石,形式涵盖对联、条屏、扇面、斗方等,借古开今,骨力洞达,雅润清新,气韵生动。叶可思的青花瓷画山水立意高远,虚实结合,清雅冷逸,空灵静寂,尤其是《观之山》《观之水》系列画面安排了一张红色的椅子,彰显了作者坐观山水、情寄山水、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无限默契的审美情趣与超然物外的潇洒意境。这个展览也是景德镇陶瓷艺术来温州展示交流的探索与尝试,希望能促动两地陶瓷技艺与书画创作的互鉴互动。

乐清市人大副主任陈亦殊
乐清市人大副主任陈亦殊着重强调了艺术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她表示,乐清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今文人墨客、艺术名家云集,一定要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陶瓷艺术不仅是技术的展现,亦是艺术家心理的映射、情感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在文化传承及中外交流中作用巨大。陈亦殊提出,希望艺术家们能够在陶瓷艺术中体现出乐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
会后冯晓京表示,这次展览得到乐清市三禾文化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原中共乐清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强先生亲切关怀并为展览题字,陶瓷文化学者吴昊先生欣然为展览作序,国家一级导演、文化学者、书画家王驰涛先生,上海书画院原院长乐震文先生,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卫东先生 , 大国工匠、青瓷守艺人李震老师,历史学家、原乐清中学校长叶文杰先生等无私的给予艺术指导。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陶瓷艺术的盛宴,更是对瓯越地区文化底蕴的一次精彩呈现。我们不仅见证了汪开潮与叶可思两位艺术家的非凡才华,更深刻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场艺术盛宴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