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建华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十月二十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悄然迎来天府之国蓉城的成都市残工委组织的47名残疾人工作者的开班学习。活泼多样的强化理论辅导、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经验分享,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残疾人工作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的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做法多多,其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并走在全国前列名符其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后,又深入学习理解了“基于共同富裕的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联数字化改革有益经验和创新理念”、“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等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使蓉城学子们普遍感到提高了政治站位,提升了思想认识,丰富了理论知识,改变了固有观念,拓展了工作路径,尤其使新时代残疾人工作专业化能力素质得到了大大提升。
通过参观见学浙江省残疾人之家,从科技赋能、社会助残、特殊艺术等多个维度学习借鉴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通过实地见学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学习了解“双赢”合作模式创新发展;通过上门见学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学习探索残疾人规范管理以及民生保障,使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浙、杭残疾人工作新经验新做法的强烈震憾!
每个教学环节,大家总是踊跃向专家、学者提问,彼此研讨交流,力争把每个问题学通弄懂,入脑入心入工作。同时,课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互相解惑释疑,直至疑惑消解。好学风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对专家教授授课的最好回馈。因此,大家好学上进和主动交流的良好氛围受到浙大培训部老师的一致好评。
结合课堂授课和实地践学的收获,结合浙杭和成都两地的实际,大家在学习收获与成都市区(县)经验融合分享会上主动畅所欲言,互相集思广益,彼此荐言献策,为以后本辖区残疾人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弄清了实现路径,明确了实现措施和办法。
残疾人事业是特殊的事业,是光荣的事业,更是崇高的事业。这次浙大参训的蓉城残疾人工作者们纷纷表示,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以时不待我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大力创新发展成都残疾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建华,在职研究生学历,6次荣立三等功,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政法委两级执法监督专家库成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合编《部队基层官兵素质教育丛书》共8辑,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00余篇,文学专著《中国第一哨》获得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