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把握
-----《道德经》启示录之六十四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64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 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第64章译文: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露先兆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就处理妥当,处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主观妄为的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败;因此有道的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遭受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思绪流萤:
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是说局面安定时易把持、事情未露先兆时易谋划;事物脆弱时易分开,事物细微时易消散;做事情或处理事情,如能在尚未发生时,就早做预判地将有些事情安排妥当,便会有好的效果;本文述之“把握”,意在探讨人预判客观的重要性及其效能。
“把握”,本义指掌握、执持或思想上的斟酌、理解;《淮南子·原道训》曰:“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国语·楚语下》曰:“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晁错《论贵粟疏》曰:“其为物轻微易藏,在於把握”;《文选·王褒》曰:“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处把握而却寥廓”;柳宗元《贞符》曰:“运臂率指,屈伸把握,莫不统率”;魏巍《冬天和春天》曰:“在指挥上,我一次比一次觉得更有把握些”。
人生的修炼,需要把握;俄国作家契可夫曾感慨:“活过来的人生,要是一个草稿,能再重新撰写一次该有多好?!”可是,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没有预演、彩排,更没有如写作一样的打草稿,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要了解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领域去发展;也要顺应天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才是天道;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逾矩”,万般皆游戏,唯有性命真;无论平凡还是伟大,生命都会被赋予不菲的价值;而且,养成好的习惯,培育好的性格,才会演绎出好的命运;多看书、多思考、多反省,升华生命的品质,完善生命的价值结构,追求人生的开心、快乐、自由和幸福,坚信信仰和善良,勤奋创造,尊老爱幼,掌握平衡,不走极端,独立自主,不仰仗他人,保持平凡,不求卓异,原谅和宽恕自己,怀抱梦想,持续向最美好的地方跋涉攀登,就能逐渐储备心灵的财富、精神的财富和物质的财富。
人生的准备,需要把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青春期,这个阶段也是最易迷茫的阶段,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就可能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倾听心声、做好规划、严格自律,去追求正向光彩的人生……脚步不停,不能只顾赶路,也要时而停下来,看看方向,做好斟酌,这便是人生的“把握”,即早做未来打算,早打基础;当然,人生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总要不断地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循序渐进,规避乱冲乱撞和乱涂乱画的状态,按照小目标隶属大目标的方向,一步步去努力前行;并且,虽然让人跌倒的是泥泞,但让人站起来的却还是泥泞;没有一段人生不是在泥泞中打滚过、在沙漠中干渴过、在沼泽中沉陷过的历练,就不算经得起考验,更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人生的选择,需要把握: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选择是再所难免的事,倘若处在十字路口,选择了其中一条,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选择;未到生命的尽头,永远没有人知道这一次选择所带来的真正意义;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无论穿过树林、越过沙漠,还是翻过高山、渡过大海,在这条路的终点上,总会折映着人一生所追求的答案;所以,请相信自己的选择,善对自己的选择。古往今来,我们的每一天都镶刻在历史的里程碑上,无法涂改,这是不会改变的自然法则,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走出昨天的阴影,走好今天的每一步,让明天少走歧路,让人生少有污点和遗憾;无论对与否,我们都应将其沉淀于心,作为明天的参照和人生的导航。
想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就要先把握和确定目标;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年轻时从本宁顿学院毕业,想在电讯行业找一份工作;于是,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萨尔洛夫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这里干哪份工作呢?”她回答:“随便。”萨尔洛夫笑道:“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接着又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标铺成的,建议你选择自己成长的一个目标”。这件事说明,一个人走向社会时,就要确立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是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否则,就只能“混日子”地活得混混沌沌,仅是“走一步算一步”地活着而已。
人生常有昏暗之时,既需要一路摸索的定力,又需要敏感的判断力去把握时局,进而持续走向光明的境界。比如,有一个书生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书生走投无路时,钻进了一个山洞,山匪也尾随追进山洞,最后捉住书生,抢走了书生身上的钱财和火把,然后让书生跟着出洞,可黑暗中走来走去,却走不出山洞,最后山匪力竭而死,书生没了火把照明,仍在黑暗中继续摸索,不时碰壁,跌得鼻青脸肿,但能感受到透进洞里来的微光,他迎着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出了山洞;这个事例说明,人生身处黑暗时,难免有磕磕绊绊,可想走向光明,就需要冷静地做出判断和把握细微末节地向前不断探索。
人生也如乘坐一列火车时的感觉,前看是风景,后看是回忆,瞻前顾后的体会中,权衡利弊地把握着人生;人人都喜欢在火车上坐在窗前,默默地看风景,而心情也会时而触景生情,时而思绪万千,时而浮想联翩、时而木然地望着窗外发呆……也许只有这时,哐哐噹噹的钢轨撞击声,才能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存在,但时间却跟着火车飞奔,一点一点地溜走,进而就会让人联想到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变老;如迎着火车前行的方向而坐,窗外景物源源而来,疾驰而去;如背向火车行驶的方向而坐,景物飞快地远去,来不及看清,也来不及思索;这好像迎面是展望,背面是回忆;或许是因为人生就像解一道道的数学题,未来是未知的,是还没有答案的,需要一步步地去艰难求证;而过去,是一道道破解了的数学题,但人们往往只记住了结果,艰苦的求证过程却被忽略了;人生也像是一趟没有回程的火车,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哐哐噹噹地跑到终点了事,而应是丰富多采;既要做人生的数学题,也要看窗外的风景;既要朝前看,也要回首从前;那些忙于工作、赚钱、奔命,忘记了时间,来不及静心看风景的人,有一天生命的列车忽然到达了终点,会不会也同时发现了有许多的遗憾呢?当然,或许有或没有,因为人的旅程都不一样。
人生的把握,与人的认知、理解相联系,如出现错误理解,就会随之出现把握的错误。比如,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万民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愈来愈重;这时,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躺在病榻上,说出自己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着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而花谢了,是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听后立即全身轻松,很快病就痊愈了;这看出,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的理解,却影响着人生的状态。
人生一路,需要把握的内容无处不在,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会把握好每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进而收获不失误的人生前行。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