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诗歌的诗意与诗境》作者:姜汉芸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诵友们,大家晚上好!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这风和日丽美丽的夜晚,我们在线共同读诗,共同探讨如何欣赏现代诗,是十分有意义的。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杨建工作室、代新元总策划、杨建总导演的组织策划导演及邀请;非常感谢10位老师与诵友喜欢我的作品并倾情朗诵。
今天在线的很多是我的诗友。作为一位写诗的人和朗诵爱好者,今天主要站在写诗人的角度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探讨。今天分二个部分与大家交流:
第一部分:浅谈如何欣赏现代诗;
第二部分:聆听老师和诵友们朗读作品后我的感受。
一、如何欣赏现代诗?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文化的先河,是一种赋予情感想象,以凝练的形式,优美的音韵,反映社会生活感受的文学题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写道“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说明了诗歌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诗歌起源于劳动与宗教。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诗歌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到春秋中叶的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后历经不同朝代,楚辞、唐诗宋词等古代诗词达到中国诗词的顶峰。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新诗挣脱了格律诗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入了外国的自由体、阶梯式等诗歌样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就有了中国的现代诗。
(二)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具有情感饱满,想象丰富,形式凝练,音韵优美等特点。具体来说:内容上,情感丰沛,想象丰富。形式上集中凝练,注重建筑美感。语言上讲究音韵,赋予节奏感与韵律美。现代诗可不押韵,或压大体相近的韵。
(三)诗歌的种类:按内容和表达形式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1、抒情诗。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诗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的抒发和表露个人的主观情感。间接抒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的方式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理等等。刚才大家朗诵的我创作的10首诗大部分抒情诗。其中,有直抒胸怀,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叙事诗: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诗歌样式,叙事诗分为史诗,长篇叙事诗,小叙事。1)史诗:宏大的历史题材,如古希腊的《罗马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
2)长篇叙事诗:篇幅在50行以上。我的《苏东坡——在历史的天空中闪光》360行是典型的长篇叙事诗。
3)小叙事诗: 最多不超过50行,短的只有数10行,往往只是汲取社会生活某个侧面作为题材,比如我写的《血染的风采》,就是典型的叙事诗。这里呢就不一一赘述。
(四)欣赏现代诗我们还可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对理解其诗意和诗境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你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就找不准诗的基调,读不出世人所表达的是的背后的情感。
2、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现代诗往往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阅读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画面、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3、诗的意像与意境意向:诗的意向概括来说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括了作者的情思。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意象=物象加情思。我会在在后面的点评中融入作品讲解。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通俗的说,意境就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意境等于意象加氛围。
4、还包括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5、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等等
(五)除此以外,作为一个朗诵者,要读好一个作品首先是要备稿。常用的备稿六步:1.划分层次: 2.概括主题: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找出重点:6. 确定基调。由于我们是一个诗歌朗诵点评会,所以提纲挈领的分享了以上知识点,不可能用很多的时间去展开,仅供大家参考。
二、聆听老师和诵友们朗读作品后我的感受
(一)《当汉马邂逅樱花》。我首先要感谢杨建老师。杨建老师是中国十大诵读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也是湖北省朗协的常务副会长,他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朗诵会,并且亲力亲为来读我的诗,非常感谢!在杨建老师朗读的《当汉马邂逅樱花》中,悍马是一个力量和坚韧的象征。樱花是一个非常美丽和浪漫的一个象征,这样两个柔刚相济,而且具有武汉特色的主要意象营造了全诗的意境。向世界讴歌和展现了前进中的大武汉,敢为人先的大武汉,展示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我写这首诗的初衷。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全诗直述胸怀,运用了意象、反复、排比等修饰的手法。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文字,抒发对自己城市的热爱、骄傲和赞美。 杨建老师的朗诵大气磅礴,用他稳定的气息、具有穿透力的声音,热情奔放,激昂向上的情感基调,在二度创作中,极好的升华了作品。杨老师的朗诵激情澎湃,在节奏、重音等艺术技巧上都做了很好地处理。特别是奔跑、奔跑、奔跑;闪耀、闪耀、闪耀,用层层推进的语言艺术技巧,将全诗推上了高潮,将这座城市所具有的青春、活力、力量、拼搏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气磅礴的城市形象和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的气概,表达的淋漓尽致。杨建老师朗读的这首诗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我们体会与学习。十分谢谢杨会长百忙之中的践行与支持!
(二)《巴黎的夜晚》朗诵者黄小洪。本首作为一首抒情诗,全诗分三个层次。诗歌的情思主要通过充分的想象、拟人、对仗、排比、前后呼应等手法,使得夹带情感的景物连绵不绝,用意向的流动表现巴黎的美。同时,通过右岸的辉煌,左岸的咖啡馆,以及与艺术大师的散步漫谈、埃菲尔铁塔像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华贵的女子等独特的想象,再现了塞纳河的美丽与巴黎的浪漫,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小洪朗诵的《巴黎的夜晚》充满了浪漫与自由的气息,她声音甜美,声音温暖清晰,二度创作做了一些反复的处理,使作品更具有韵律感。比较好的再现了再现了塞纳河的美丽与巴黎的浪漫。小洪的语气如果再自然一些 ,语流语速更细腻一些会更好。
(三)《深切的缅怀》朗诵者豆豆。诗歌抒发了对LKq总理的深切缅怀。既是抒情诗也是叙事诗。全诗运用了设问、意向、排比、起承转合、比喻等表现手法,将对Kq总理的怀念及人格魅力的敬重跃然纸上。豆豆老师将这首诗演绎的很好,基调把握准确,语言流畅自然,声音吐字伴随着缅怀的感情线滚动送出,情感丰富,节奏把握准确,表达恰切充分。很有感染力。
(四)《只要我们认真活过》朗诵者懂易朗诵的是一首哲理诗,抒发了对生命和生活的理念与态度。全诗采用了比喻、意象、拟人等手法。如白键欢乐,黑键悲哀等独特的意向赋予了人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的态度与理念。懂易朗诵的基调准确、情绪饱满,语言流畅,亲切自然。很好的阐述了这首诗的所要表达的理念。
(五)《上海、上海》朗诵者陈巨江。上海、武汉同饮一江水,是在中国能称大的两个城市。2022年初上海的疫情突发,前期出现了一些混乱。我们一直注视着上海的疫情,有一天我看到到网上发布了上海乐团的演职人员在各自的家里演奏云中交响乐曲《红旗颂》,乐曲震撼人心,这个画满与音乐即刻触动了我的内心,这是各方力量的汇集,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于是我写下了《上海、上海》这首诗。此诗以宏伟庄严的线上交响乐《红旗颂》为意象,采用叙事、排比等手法表达了我们驰援上海的心声与战胜病毒的决心。这首诗由马贺林老师首诵,谢东生会长声频序言,上海朗协的会长至感谢词,制作的作品首先在上海朗协发表,表达对上海的关注与驰援。同时在湖北省朗协、总工会读书会、武汉音乐之声各平台发表。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陈巨江老师的朗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沛,抑扬顿挫,用感染力与号召力的语境很好地诠释了作品。
(六)《二月品梅》朗诵者沈修琴。二月品梅,借景抒情,用梅花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诗的最后几行“最让人动容的,不是美如夏花,不是暗香浮动,而是严寒中的怒放,而是风霜雨雪里的波澜不惊”。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理念。沈修琴朗诵的《二月品梅》很有感染力,声音清晰饱满,停留断句都不错,深情的赞扬了梅花的高洁和在寒冬中依然不屈地绽放及风霜里的波澜不惊。转场的前一句可做重音的处理,但语调不要太高就更好了。
(七)《叶落哪里》。朗诵者高浪在朗诵时注重了通过初冬黄叶飘落的意向营造了深秋的意境,借景生情,托物言志,诗中有感叹、有回忆、有坦然、有立场,描述宇宙中生命无限循环再生的过程,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活要活得国色生香,落要落得缤纷美丽,既使飘落,也是翩翩起舞,既使碾落成泥,也要滋润大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思考。高浪的音色很好,朗诵的《叶落哪里》语言清晰委婉,抑扬顿挫,情感充沛,把我们带到了深秋的意境。这首诗的基调深沉宁静,但不能是悲情,高浪的语言若自然一些,会更好。
(八)《夏日的江滩》朗诵者周桃英。两个恋人漫步在江滩,陶醉在美丽江风的柔波里。在朦胧的夜色中轻声的呢喃,享受恋情的美好。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着重于意境的营造,运用想象、拟人、虚实结合营造出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通过意境空灵优美的画面,为人们带来爱情美好的享受。这首诗的风格应该是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来表达初恋的羞涩与爱情的美好。周桃英朗诵的《夏日的江滩》,讲述在夜幕降临时,漫步在寂静的江畔,望着那片碧水蓝天,心情格外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隔岸灯火通明,静谧的美更加柔和怡然。朗诵充满了情感和表现力,声音自然,情感丰富,比较好的表现了诗的意境。
(九)《年轻人啊,莫躺平》朗诵者洪燕。这首诗直抒胸怀,以朋友式的,循循善诱的语言,真诚地跟年轻人谈体会:告诫年轻人“躺平,是对自己人生的自暴自弃,奋斗才是青春的魅力,只有奋斗,幸福的人生才有可能伴着你。” 洪燕音色很好,朗诵的《年轻人啊,莫躺平》声音清晰,字正腔圆,字字珠玑,停留断句都有体现,如果再自然一点,亲切、平和一点会更好。
(十)《信仰的力量》朗诵者杨建松。这是一首叙事叙情诗,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创作,表达了对英烈的崇敬、仰望和缅怀。诠释了先烈们为国献出宝贵生命来自于信仰的力量。本诗采用了大量的排比,起承转合,全诗基调坚定悲壮昂扬,既是对先烈的缅怀,也是表达我们不能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遗忘。杨老师声音宽厚明亮,开阔坚定;吐字清晰饱满,语势舒展;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让人身临其境,特别将坚定悲壮昂扬的语境,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处理,很好的地展现了作品的内涵。也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
今天的朗诵会非常成功,10位老师或朗诵爱好者,给我们很好的精神享受,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特别是两位杨老师百忙中亲临线上,用语音条现场诵读,他们积淀很深的朗诵艺术素养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最后再一次感谢代总、杨会长组织的这场诗歌朗诵会,感谢朗诵老师们精彩的演绎,感谢主持人的精心主持,感谢台前幕后的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祝大家健康快乐,幸福满满!
背景歌曲女声三重唱《故乡的目况》由武汉炎黄歌友汇屈艳玲 熊志英 牛贵满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