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0月17日,地处城里的实达中学的9位大先生在孟国泰先生和吴方生主任的带领下,到地处乡村的育英学校观摩指导课堂教学。在观完育英学校教师张峰的道法课后,大家纷纷写下观后感,表达了对张峰老师的钦佩之意,形成了一道“城师围着乡师转”的人文景观。今选张波和辛利花的观后感,让大家一睹这一景观。
张波:
从作茧自缚到破茧成蝶
近期有幸聆听了多节三标课堂的示范课,其中张峰老师的道法课更让我收获颇多,深感震撼,也让我对“三标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张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设置了学习目标,并且她干脆利索地完成了“释标”环节,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也让在场所有的人对本节课充满了期待。
其次,在“达成目标”环节中,张峰做到了放手,放心,放胆,把课堂交给学生,她让孩子们先进行自主学习,当个体学习遇到困难时向对子进行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全力以赴的完成学习目标,做到了真学习,这个环节张峰诠释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在这节课中这种关系得到了彻底的颠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而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最后,张峰用“真金不怕火炼”引出了“反馈目标“环节,这个环节她用“五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盲点”以及“四题: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借题发挥”这个有力工具对孩子们对学习目标进行了反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输出与内化,让学生真正的去到那里!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三标课堂的魅力和价值,也深刻感受到了三标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三标课堂的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曾经我以为我懂什么是“三标课堂”了,现在我认识到以前的自己只是看见了“三标课堂”而不是看到了“三标课堂”。孟国泰先生告诉我们,人不能作茧自缚,固步自封,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三标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三标课堂”大先生。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加入到“三标课堂”的实践中来,愿我们都可以破茧成蝶,获得成长,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辛利花:
“三标课堂”的魂在哪里?
前天下午在我校与“小老师”共同学习了《诚实守信》的内容。紧接着在今天又听了育英学校张峰老师的《预防犯罪》,并参与了简短的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照了自己的“三标课堂”,我的课堂是明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环环相扣,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对子互教,对子互批,最终达成目标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要定时定量定要求地完成,不仅如此还要有要渗透“满分意识”,还有“满分策略”的引导。在这节课中彰显了三标课堂的魅力,也感受到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
张峰的“三标课堂”是这样的: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置了基础目标、能力目标和应用目标。这三个目标的设置,以及达成目标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基础目标,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在实现能力目标的路径上主要是做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卡点。张老师引入了对子起立,互教和组内的交流与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小老师可以快速地做出正确的答案,击掌并坐下!
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是一种种学有所获的快乐!我在思考“三标课堂”的魂在哪里?
在回来的路上,不由自主得向孟先生请教,这个课堂的重、难点怎样呈现呢?他说到:“小老师在互教的内容就重点,就是难点……”是啊,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以生为本,尊重个体,一切从个体出发,引导学生自育自学自理自评,做自己的主人”的“三标课堂”之魂!
当小老师们可以自觉主动地学,主动地研究,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这不就是新时代建设强国急需的人才吗?这样的课改是形势所迫,是国家所需,要想建设成强国,就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教育工作者的身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有机会去贡献祖国!
接下来,我要在教中学三标,用三标,让“三标课堂”真正服务于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为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辛利花(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