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楼远眺趣事多
刘孟领
在邢台市古城中心,矗立着一座享誉中国四大名楼称谓的名楼——“清风楼”。一千多年来,它像一位庄重而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历史名城,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讲述着灿烂的文化,演绎着有趣的故事。
在近年来“文化兴市”有声有色活动中,无论是甲辰龙年春节期间的大型话剧《瓷都赋》,还是国庆期间的民众喜爱的《邢州秘宝》,无论是快乐周末的群众演出,还是巧逢盛大活动,这里都是古城文娱活动的中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观看品赏,为邢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邢台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示着邢台的独特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邢台人民的心灵。
在邢台古时十二景之中,清风楼号称“郡楼远眺”。《顺德府志》记载着邢台名士李京写下的诗文:“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帘卷行山来著景,窗开陆泽起寒烟。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在《顺德路大开元寺护国仁王佛阁法堂记》元代碑文中,发现建于唐代的清风楼,是当时的四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河北邢台清风楼)之一。清风楼上镶嵌着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来邢州,并在此留下了春夏秋冬四季石刻山水图,而以“清风”倡导廉政闻名华夏。
在清风名楼的千年岁月中,流传着好多有声有色有趣的历史故事——夏知县巧卖清风楼、清风楼里猫王斗鼠精、还有清风楼大门洞不能堵等等。
这么有名的清风楼、国家级的文物,谁敢卖?夏知县就敢。1920年夏天,邢台知县夏仁沂,接到直隶政府公函,是要捐款的,数目还挺大。夏知县知道,中华民国初建,军阀连年混战,谁来了都是要钱,税如牛毛,老百姓实在是穷得不行,可是上级命令又不能违抗。为此他茶饭不思,坐卧不安,只好望着清风楼发呆。功夫不负有心人。卖楼的法儿,叫夏知县给想出来了,夏知县亲书请贴,叫衙役送给了好南关北大街“全盛里”的东家,说县太爷在光真楼饭店请他吃饭。“全盛里”的东家李老真,开着英美烟草公司挣了钱,是全城首富。他虽然家里财帛无数,但终究是个土财主,缺的是势力。这回县太爷请他吃饭,受宠若惊。饭局中,县太爷敬酒,他哪里受过这号待遇?一会儿他自吹自擂了起来。趁李老真这高兴劲儿,夏知县把他领上了清风楼。李老真好不畅快!夏知县趁机说明上级要钱的公函,李老真痛快地接受支付。随后夏知县说:“我本县也不白要你的钱,我把清风楼卖给你。”李老真急了:“夏知县,你见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愿意为公为民捐款。”夏知县挺受感动,大声说:“我要告示全城的人,这清风楼就归你李老真。叫全城人都知道,是你李老真救民水火,义买清风楼。可有一样,这楼你只准修,不准拆。”“李老真一口答应,签字画押,交割款项。就这样,大功告成:李老真得了个虚名,夏知县交了差,老百姓又少遭一次难。从此,“夏知县巧卖清风楼”的故事就远近传开了。
接着听清风楼里大白猫智斗老鼠精。话说明朝那会儿,清风楼里存放着历代许多有名的古书,朝廷还派官员管理,以便各州各县的读书人来查书、借书。有一年,楼里出了一只红毛大老鼠,咬坏了好多珍版古书。管理员急中生智,就找来好多大花猫放进书楼里捉老鼠。可是这些猫不中用,没捉住老鼠,反被老鼠吃了。老鼠夹子也不管用,有人拿来鸟枪也没法瞄准,管书员只好禀报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的母亲说,“你把咱家那御赐的‘雪里玉’大白猫抱去试试吧。”你还甭说,大白猫还真行,趁大老鼠精上窜之时,一下咬住了红毛老鼠的脖子。老鼠拼死挣扎,白猫死咬着不放,折腾了起来。最后,老鼠精脖子出血,气绝身亡。管书员赶紧打开库门,抱起了“雪里玉”,跪告知府,说道:“大人,‘雪里玉’除了老鼠精,保住了书库,为顺德府立了一大功!”
再说说邢台清风楼大门洞的故事。传说,清风楼是老邢台的文脉,楼台正中的门洞万万不可堵塞。
400年前,明朝崇祯年间,知府汤一湛把清风楼底下的门洞堵了,此后三十年间邢台士子无一人中举。这还不算,崇祯十六年,清兵攻掠顺德府,城中百姓数百家被杀绝。清朝顺治十六年,知府郭础重新打开清风楼台之门,才得人才复出。传说的真假无需考证,但从中可以看出邢台人对清风楼的感情和重视,也能一窥它在古城人民心中的地位。还好,岁月沧桑人非物是,这座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在见证历史变迁后留了下来,气度犹存。
清风楼下, 每天跟过庙会一样,熙熙攘攘,歌舞升平。它不仅留下了邢台的文脉,更给了邢台人民一个通向悠悠历史的大门。它是邢台古城的政治中心,也是“城市原点”所在,清风楼前广场城市原点标志上的青铜器装饰纹及城墙、水纹等图形,无不暗喻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悠久历史,特别是西周、“邢侯簋”的铭文,更显示了古都3500年建城史的璀璨文化。作为邢台古城文化的代表,清风楼吸引来众多游客,更多游客称,“如果没有见清风楼,就等于没到过邢台”。
这才叫:
【郡】连神州生机勃,
【楼】阁悠久故事多。
【远】近闻名清风楼,
【眺】东望西山水歌。
【趣】卖宝楼为民义,
【事】出蹊跷任君说。
【多】见广识古邢州,
【多】多益善赞祖国。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