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79)
王玉华
1940年至 1941年,由于蒋介石民国政府的封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政府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七七事变”国共合作全面抗战开始一直到1939年,我党边区的财政90%来自外援。当时财政收入分为两块,一部分是国府拨给八路军的经费,虽然经常缺斤少两,好歹是有一点。另外一大部分靠的是开明进步人士的援助。
但自从武汉失守后,蒋介石看到八路军没多大后劲了,就命令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皖南事变后,不光不发军饷,还对我抗日边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蒋介石想把共产党往死里整。
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说: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时候是1940年和1941年,没衣穿、没油吃、没有纸、没有菜、冬天连个被子都没有。

延安“宝塔山”
在延安,由于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抗日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在边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期间,有—天下雨打雷,延川县代理县长李彩云在会堂里被雷劈死了。
有个老农就说,怎么没把老毛劈死?这话一传开,延安公安处把这个老农抓了起来,说他是反革命,要枪毙他。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西北局书记高岗得知后说,不能杀,我来问问是什么原因。
陕甘宁边区原有150万人口,中央红军来了后,加上各地干部、青年齐聚延安,最多时增加了12万张吃饭的嘴。边区农民的救国公粮任务逐年增长,到1942年,陕北农民已经身负20万担公粮的重任。
边区本就地瘠民贫,老百姓种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自然会抱怨征粮任务太重,一时便说出气话。高岗把情况向毛泽东主席做了汇报,说农民不是反对你,确实是负担太重了。
高岗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是不是把救国公粮从20万担减到16万担,4万担缺口可以通过搞大生产,号召军、民、党政干部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这样可以缓解陕北农民的负担。
毛泽东主席接受了这个建议,那位老农也获得了自由。边区开始制订生产计划,领导干部带头上山开荒,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全民动手解决吃饭问题。
1941年的淄西地区也是如此。日伪军于从1941年3月21日就开始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严峻形势下,县委县政府不断地变换地址。
1941年秋,淄川县委、县政府、县大队(独立营)、县公安局及八路军兵工厂迁至今淄川区岭子镇东牛角村,坚持领导抗日斗争。淄川县委县政府针对敌人的残暴行径和严峻形势,在9月17日在淄西峪口村召开干部群众大会,深入发动抗日,部署“三秋”抢收抢种和反日伪军“扫荡”的准备工作。

峪口村淄川县委驻地旧址
第二天凌晨,日、伪、顽军千余人,从王村、章丘、普集、博山、莱芜向淄川县委、县府驻地峪口村包围过来。在此严重形势下,县委、县府当即作出应急部署:县大队分兵阻击;金寨区区长李守真和县府王科长负责组织群众转移;县委、县府机关干部进行突围。县委书记边一峰和县长赵一川带领全体干部、战士英勇奋战,突破敌人包围后,经西牛角,东牛角,东、西桃花泉,林峪,南石口峪,一路辗转来到了马棚村的西山上。

1941年“九一八”大扫荡淄川县机关突围路线图
大家又累又渴,因为不掌握村里的情况,只好暂时住足在卧虎山西边的山岭上。
县公安局长晏兴堂回忆时说:“一九四一年九一八大扫荡时,我们损失比较大,当时赵一川、周鹏斋,边一峰等带着一个连,突围到了马棚山,因不了解情况不敢下山。邵大娘曾几次冒险到山上去给同志们送饭。两天后,我们的部队才突围上了铁道北。”向北转移到了长白山一带。
据《邵奉昌回忆录》记载:战斗中“部队被敌人冲散,转移到我村西山峪中,躲藏几天没有吃上饭。……我母亲得知这一情况后,假装出坡,终于找到了藏在西山峪中的几十名同志,我母亲除了安慰他们外,急忙回到家中做饭,再返回送去。”

邵奉昌回忆录中的原文片段
在峪口反扫荡阻击战中,县大队副政委许光汉等3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侵占五股泉后,对附近的东、西牛角村和镇门峪、珠宝峪、峪口、黄连峪、吴家宅子等村,进行了7昼夜空前残酷的烧杀掳掠,共杀死和掳去我干部,村民100多人,并将几个村庄抢劫一空,焚烧殆尽。
此时,1941年夏天去鲁中军政干校学习的翟干臣和小鲁结业归来,正遇到日、伪军在淄西进行大“扫荡”。俩人不知道县委转移到哪里,就四处寻找,来到镇门峪时碰到上了县修械所的高宜绪同志。翟干巨向他打听县机关的去向,高宜绪说:“这次转移得很急,县委没留下地址。”

翟干臣烈士
为了躲避日伪军围剿,翟干臣和高宜绪商量着,先与修械所的6名同志一起利用晚上的时间转移到夹出村的保垒户当中去。
黄昏时分,大地一片乌蒙蒙的,远处不时传来零落的枪声。翟干臣、小鲁、高宜绪和修械所的6名同志,一起来到了夹山村。
半夜里,村外突然响起了枪声,翟干臣翻身下床,提着匣子枪奔了出来。他爬上房顶向村外望去,只见一片灯光火把,无数伪军荷枪实弹,在日本鬼子的催促下,向夾山村包抄过来。
翟干臣见情况紧急,赶忙下房把同志们叫醒,说:“敌人要包围村子,必须赶紧撤,不然就出不去了!”
高宜绪说:“咱们集中在一起突围目标太大了。”
翟干臣果断地说:“咱们分成两伙走,从这里先到牛角石屋,然后到西厢集合。”
说完,俩个人各带几个人,趁敌人还没进村,从村后撤了出去。
翟干臣带领小鲁和修械所的两个同志,在一个山沟里躲了半夜。拂晓,他们从高处看见敌人撤出了村子,便按照原定路线去要厢村找高宜绪。当他们沿着山路向前行进的时候,突然从侧面树林里传来了两声枪响。子弹带着尖厉的哨音,从他们头上飞了过去。
原来,敌人的大部队撤走之后,专门留下一些伪军埋伏在密林中,以逮捕我们从此过往的干部。
“不好,我们被敌人发现了!”翟干臣一边开枪还击一边说:“小鲁,我在这里顶着,你起快带着修械所的同志的北撤!都集中在这里,谁也出不去,快走!”
小鲁和修械所的两个同志撤走后,不一会,小鲁却又提着枪跑了回来。翟干臣问:“你又回来干什么?”
小鲁说:“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咱们一块和敌人拼吧!”
正说着,三面都发现了敌人,原来鬼子兵前来增援了。翟干臣说:“小鲁,快向西边撤,这里无法隐蔽!”
俩个人边打边撤,最后撤到了一堵很高的石墙下面。墙外是一条约有十几米深的大沟。鬼子和伪军包围上来了,他们在石墙上迅速找到隐蔽点,居高临下地和敌人干了起来。“啪啪”几枪,翟干臣把跑在前面的几个伪军打了个嘴啃泥。后面的伪军看事不好,掉头就往回跑。

翟干臣同志勇杀敌寇(李向亭画)
一个日本军官举起战刀吼道:“谁的,退后,死了死了的!”
伪军无奈,又回头向石墙上面打起枪来。翟干臣一抬手腕,又撂倒了前面几个,伪军们吓得趴在了路旁的棘荆丛中。
日本军官见硬攻不行,便命令伪军向着石墙喊话:“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吧!”
声音刚落,翟干臣“叭”地一枪,喊话的伪军就一命呜呼了。日本军见状,气得哇哇直叫,又举起战刀吼道:“开枪,统统地死了死了的!”
翟干臣瞄准日本军官就是一枪,只见他踉跄了一下,把战力甩在了一旁,手捂胸口倒了下去。
鬼子和伪军越聚越多,炮火和子弹密集袭来。翟干臣沉着应战,毫不畏惧。小鲁过来对他说:“我们的子弹快打光了,怎么办?”
翟干臣一撸袖子说:“打光了就和他们拼,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俩就赚一个!”
又坚持了一阵子,翟干臣和小鲁的枪声逐渐稀疏下来。这时,伪军中有人喊道:“八路的子弹打光了,捉活的有赏!”
翟干臣对小鲁说:“现在已经没有子弹了,快把枪枝砸毁,不能让敌人得了去!”
俩人刚把枪枝毁掉,伪军们已经冲到了石墙下面。翟干臣和小鲁把石墙上的大石块掀了下去,只砸得伪军一片鬼哭狼嚎。没被砸死的伪军,在伪军官的督促下,又一次冲了过来。
翟干臣见敌众我寡,逃脱已无可能,他满面表情严峻地对小鲁说:“我们是共产党人,决不能落到敌人手中!”说完,他面不改色地从石墙上跳了下去。
翟干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小鲁。接着,他也纵身一跃,跟着跳下了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