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
文/周娟
曾经我教书奉行的理念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弱智孩子,如今来到中学后,我的思想也发生改变了。因为我发现有的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他们有的擅长抬水,有的擅长打扫卫生,有的擅长管理班级,有的擅长体育运动,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因材施教,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本领,将来也许因为特长,而与众不同。
但是我又不能全放手,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是却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我在寻找契机,寻找能够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的动力。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是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茁壮成长的同时,朝着理想奔去。曾经所教的小学生,我奉行的理念也许说的过去,但是在初中这个要成绩的校园里,我还是戴上了有色眼镜。因为读书的用功程度,直接与分数高低有关,与智商有关,与态度有关,与自学的能力有关,还与上课听讲的效率有关,我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同时,发现自己也在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在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很多时候,我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在反思,希望能出成绩。
教育的意义,对孩子们而言,关系着前途命运,决定着未来的方向,但是作为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教他们做人。因为每一次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孩子并不理解,反而有的孩子仍然错误百出,让老师苦口婆心,仍然收效甚微。
我喜欢教书育人,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使命,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羽翼丰满之时,助起爬进更高的学府,进而去接受更优秀的导师教育。我一直都认为,教育好孩子,是此生必做的事情,哪怕青丝变白头亦无悔,所以从来都是呕心沥血的付出。
我知道,有些孩子,终究差了点,但是只要学,只要不放弃,终究不会太差,将来的人生也不会太差,因为努力上进的人,终究人生不会差。
在农村一线干得时间越长,越来越发现,教育的责任之重。很多留守孩子,他们的未来,全系在教师身上,父母不在身边,爷奶也不会教,自觉性又差,遇到负责任的老师,也许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如果未幸遇到恩师,那也许就是另外一种人生际遇了。所以,恩师难遇,遇见了,就要珍惜,努力去改命。
教育的舞台,给了我们老师很多选择的权利,我们老师要努力工作,把育人为先,享乐在后的精神发扬光大,学习张桂梅校长,一身献教育,无悔育后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仍无悔选择。
为育英才而生,为爱付出,默默地坚守三尺讲台,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 作者简介:周娟,笔名宁馨儿,湖北随州人,语文教师,随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特聘签约作家。作家故事栏目撰稿人,作家故事杂志湖北分社社长。平生爱教书、爱写作、爱生活。文章曾多次在《巅峰之滇》《涢水听潮》《神农文艺》《作家故事》等多个平台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