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个 月 亮
作者:刘汉江
星期天在家无事,整理书橱时发现了一本笔记本,是我读书时代用来抄歌曲的本子,随手翻了翻,里面有一首当年抄写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字很丑,歌很美。
多年以前,我曾师从周文龙老师学习民族声乐,也就是唱民歌。我对民歌情有独钟,也会唱许多不同国家、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民歌代表作,当然,尤喜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国民歌。这首《半个月亮爬上来》是我最爱唱的歌曲之一。
不少人认为,《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歌是一首青海民歌,其实不是。这首歌是由“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根据流传在西北地区的民间小调填词整理而成的,词和曲都非常优美,自问世以来,广泛传播,经久不衰,是一首百唱不厌的经典情歌。我们从歌词和旋律的特征和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音乐元素来看,这首歌的起源的确应该是甘肃、青海一带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杂居的西北地区。
当年我学这首歌时,正处在青春萌动的年龄,对爱情已经有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渴求和向往。有一次,我约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孩散步,记得那是一个月光淡淡的夜晚,我们走了很远很远,都很矜持和羞涩,一前一后、漫无目的的缓缓前行,一路上保持着距离,几乎也没说几句话,紧张得连手都不敢拉。偶尔抬头看看天,天上有些云彩,还有个昏黄的不圆的月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段初恋无疾而终。许多年过去,很多的细节已经淡忘,只记得那晚淡淡的月光,那半个月亮。
用半个月亮暗喻初起的、朦胧的爱情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在月色里呢喃细语,互诉衷肠——半个月亮爬上来,伊啦啦,爬上来;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伊啦啦,快打开;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轻轻的,轻轻的扔下来,伊啦啦......歌词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姑娘和小伙子偷偷约会的场景和那种含蓄而又热切的表白。
我曾疑惑,为什么歌词里要用半个月亮呢?一个又大又圆的满月难道不更好吗?!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现在才明白,这正是王洛宾先生的精妙所在。用半个月亮来形容初恋,就让爱情有了一种神秘、朦胧的美感,或明或暗、若有若无,半遮半掩,欲说还羞,实在是妙不可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花好月圆,幸福美满,满月是圆满、团圆、完美的象征;而男女初恋虽然非常珍贵、浪漫、美好,但爱情通往婚姻的道路往往是艰难曲折的,存在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变数,情投意合、如影相随的开场却以棒打鸳鸯、劳燕分飞落幕。并不是每一份爱情都能成就婚姻,就像不是每一棵树都能长大,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果,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无论是远古还是现实。用半个月亮来形容爱情,既有对终成眷属的憧憬和期盼,也有对漫漫情路不知归处的那种无奈的迷茫和忧伤。
其实,人世间许多美好的爱情是半个月亮,也注定只能是半个月亮。这一点,王洛宾先生先知先觉,比谁都懂……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