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乐平,湖南益阳市人。1982年招
飞入伍,从军25载,退役后定居衡阳,受聘于某央企,每多客旅奔波。工作之余,涉猎广泛,尤勤耕于诗词书画。已学习书法三十余年,隶、行、草三体皆能,隶书兼具《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之长,行、草书镕合颜真卿、米芾、孙过庭笔意,逐渐形成自家面目,先后师从欧伯达、崔胜辉等名家。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学会会员、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衡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为全国“百城万碑”书法公益行方阵成员。出版诗集《养心庐吟草》、书法技法书籍《欧伯达隶书千字文技法》(全国新华书店及网上有售)。

山居一首
张乐平
老树盘高岫,闲云卧远穹。
禽嬉花影馥,篱曲壑蹊通。
随遇安行止,无须问异同。
掬泉堪洗耳,又听槛前风。

永遇乐 水口山工运遗址怀古
张乐平
极目郊原,云林莽渺,岭峦争崛。
矿脉遗光,尘嚣幻影,忆处皆风烈。
壕坑旧址,井碴陈碛,或染当年人血。
念工潮,抡锤呐喊,惊雷欲撕天裂。
硝烟苦旅,恁般肝胆,已把初心传彻。
世运新开,诸金更冶,炉火犹酣热。
江山图画,凭谁圣手,还看湘南英杰。
应留得,铅都故事,高歌阕阕。
茂名岭南书画院雅集
张乐平
集雅岭南院,他乡遇故知。
频添梅鹿酒,又话武陵枝。
落笔邀风雨,与君倾喜悲。
纵情长快意,不觉暮云迟。
【注】梅鹿酒:梅鹿液,为当地特产,号称广东茅台。
中秋作句
张乐平
金风起河汉,月照万家圆。
细听秋声里,乡音似旧年。
临江仙 夜过雁峰美食街
张乐平
入夜喧声惊客梦,霓灯醒了长街。
小摊次第酒帘开。
醉风吹巷陌,涌动万饕来。
土产纷纭烹特色,酽香氲上红腮。
食牵忧乐不须猜。
好闻烟火气,何必向瑤台。
谒隐山胡安国冢
张乐平
大野星垂隐山处,肃然青冢兀丘原。
铭碑仰有风云驻,落照低无人马喧。
策领群伦勘物理,宗开一脉正心源。
身名不朽谁堪问,千载湖湘自可言。
念奴娇 迎国庆并寄衡阳诸吟长
张乐平
国逢华诞,正金风万里,八荒澄煦。
寿岳秋高分轸翼,欲向紫霄腾翥。
七彩人潮,五星旗海,一派欣欣处。
楼台歌榭,酒酣催热箫鼓。
叹此千载衡州,狼烟书剑,胆血兴龙虎。
史迹斑斓方过眼,鼎革新添鳌柱。
埠启欧非,物流云网,历历惊如许。
今朝豪气,翰池还拟谁赋?
菩萨蛮 洪罗庙社区写意
张乐平
山偕江水朝东翥,江山古有奇闻处,
山下隐神鳌,江中犬化桥。
小街春扑面,物产琳琅现。
今岁话康庄,邀君举酒觞。
见桂花睌开
张乐平
渐数花期去,应开君未开。
极香原在晚,今夜与风来。
菩萨蛮 益阳明清古巷写意
张乐平
江山一带城垣突,重檐复槛连云叠。
古巷错如鳞,焕然人气新。
放眸寻旧忆,石上斑斓迹。
浸有此乡愁,都从心底流。
念奴娇 再登益阳三国古城
张乐平
西流资水,带青螺绿屿,益阳风月。
望眼连云江岸处,矗起当年城阙。
蜀帜吴旗,关营鲁帐,次第遥相叠。
垒痕楼垛,漫留忠勇余烈。
千载恍若眸前,青龙鳞甲,磨亮关刀雪。
险宴扁舟孤影赴,睥睨几多豪杰。
成败荆州,庙堂遗算,一夕联盟裂。
尽昭肝胆,灿然今古难灭。
注:传说关公单刀赴会前,资江浮上一条青龙,让周仓在其鳞甲上磨青龙偃月刀。随后化为"青龙洲"。
游十里桃花长廊
张乐平
十里芳菲溢,桃蹊漫粉红。
莺声花浪戏,复啭小桥东。
一剪梅 春访洪山镇
张乐平
色漫香氲无际涯。
黄是油菜,红是桃花。
燕莺声里数村庄,桥下溪流,墅上烟斜。
次第宏图构迩遐。
路开文旅,富引农家。
春晖大野惠风来,醒了金山,靓了娇娃。
题葡萄图轴
张乐平
水墨淋漓处,明珠紫气开。
信非篱下种,只合在瑶台。
念奴娇 登雨母山
张乐平
莽林无际,叠烟青风绿,峦浮峰翥。
斜照镕金溪浪卷,遥带潇湘衡浦。
险栈云台,莺踪鹭影,洞隐修真处。
飞天来石,料当横越荒古。
凭此高致葱茏,恁多痴恨,散作风吹絮。
访得林泉酬倦客,揖别朱门衙署。
空幻神摹,清凉境里,且听青冥语。
赤松仙渺,怅然难与归去。
题山居图轴
张乐平
帘栊卷高岫,阶隐壑溪深。
画色犹堪撷,嚣声未与邻。
煮泉添茗舌,沐雾洗心尘。
懒散无余事,便谐鳞羽吟。
念奴娇 观爆破英雄罗亮泗雕像写怀
张乐平
援朝抗美,怎恁般悲壮,汗青凝血。
入得疆场身许国,证有衡南豪杰。
铁甲钢轮,枪林火网,人鬼森然决。
英雄惊起,一声轰爆天裂。
百战终究归来,名藏伤隐,默守村头月。
锈迹勋章能识汝,功业昭然传彻。
桑梓云溪,塑雕青冢,漫驻忠魂骨。
于无声处,胆胸犹荡风烈。
一剪梅 与湘潭吟友游衡阳九观湖
张乐平
九曲湖光画境生。
藻鉴舟闲,嶂影千层。
隐蹊转处豁然开,垂钓渔翁,振翼鸥鸣。
衣带熏风吟啸行。
寻韵葱茏,客自潭城。
酣然诗酒挈情真,情醉衡湘,酒醉诗朋。
登衡阳东洲岛
张乐平
清风送我上东洲,径转林芳江自流。
一带烟光分水陆,几重台槛载春秋。
不曾常下陈蕃榻,当以虔登夫子楼。
借得前贤吟啸处,放歌渚岸可盟鸥。
答友人一首
张乐平
闻琴知雅意,落叶动秋风。
远讯千山隔,灵犀万里通。
龙声非浅泽,凤迹在高桐。
客路萧萧处,烟云又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