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7讲作业
投稿作者:
宁静、大橘为重、根生厚福、李凤英、赵偲含、段志军、汪凤森、洛杰英、李广恒、潘如琴、青青子衿、
〔黄钟·红锦袍〕重阳(中原音䪨 萧豪)
文/宁静
惟今日意气高,登峰群岳小,登峰频览眺。沧溟正浩浩,酣畅共天老。千里秋红,一江丹碧,欲放歌天下好。
2(重阳节)[黄钟.红锦袍]韵秋(中原音韵.萧豪韵)
文/大橘为重
赏丹枫桂蕊飘,长峰茵岭俏,登高频览眺。菊芳错落耀,香漫蜜蜂绕。叠翠流金,香浮丹碧,赞乾坤灵秀好。
3〔黄钟·红锦袍〕金秋雅韵四部曲
文/根生厚福
(1)金秋修心
恰金秋爽意扬,赏丹枫焰漾,看晴烟似荡。心随雁影翔,人在卷中徉。静处翻书,闲时吟唱,望秋风心最爽。
(2)天赐福祉
望山川翠色稠,喜清风拂袖,爱繁花若绣。田园处处幽,天地韵长留。雨润千家,云舒霞荡,感天恩泽润吼。
(3)金秋悟禅
值金秋瑞气鸣,赏丹枫盖岭,叹黄花弄影。心随霭韵兴,情向晚钟鸣。意守空灵,神悠澄净,看世间喧闹醒。
(4)诗中红锦袍
忆诗中锦袂扬,韵斑霞灿荡,意悠花竞放。骚人笔下芳,墨客韵书香。古韵悠悠,新声流转,赏红袍诗意长。
4〔黄钟·红锦袍〕·重阳(中原音韵先天部)
文/李凤英
桂香浓郁满园,重阳观菊展,游人成一片。登高眺望远,思念故乡苑。敬老尊贤,传统承继,国泰民安愿显。
5〔黄钟·红锦袍〕·满城花
文/赵偲含
千丛云灿若霞,汴梁城似画,看珠垂菊挂。流光七色花,红紫映青瓦。如织游人,同声夸赞,醉里吟诗弄雅。
6[黄钟·红锦袍]那年(中原音韵·车遮韵)
文′段志军
(那年)爱悠悠自行车,(港口镇)揽来天上月。(如今)青丝浮玉雪,纸鹤茧手结,不忘柳昏夜。一路风尘,千家灯影,似飞蛾来去也。
7〔黄钟·红锦袍〕晚秋
文/汪凤森
柳丝疏百草枯,雁飞寻伴侣,蝉归求暗处。苇芦恋竹茹,红蓼爱秋雨。(田间)籽粒成熟,(农家)机车开路,笑声中收稻谷。
8〔黄钟·红锦袍〕广东气候(中元音韵)
文/骆杰英
广东气候适宜,寒冬无雪滴,平源霜却密。春天晒暖日,临夏雨雷济。秋吃凉风,游山寻凤,玩水装龙庆国。
9〔黄钟·红锦袍〕采秋光
文/李广恒
(看)那红枫叶挂霜,(在)篱前将菊访,(举目)晴空瞧雁荡。(又到)南山觅果香,(回眸)西岭看丹黄。(赞)十月金秋,(家家)署粮盈院,(热情主)有客来邀共赏。
10(一)[黄钟•红锦袍] 忆往昔
文/潘如琴
忆辰昔柳叶芳,绿阴幽径往,笑盈花朵盎。流年似水状,梦里故园香。竹影馨妆,清风徐送,尽显云祥亮赏。
(二)【黄钟宫• 黄锦袍】绘春光
文/潘如琴
(观)那须柳影动微,(与)湖边亭鸟戏,(举头)蓝天无限迹。(步入)东园赏水溪,(转身)北陌赏桃蹊。(叹)三月初阳,(处处)芬芳林院,(好风光)引友来游乐喜。
11(一)〔黄钟·红锦袍〕.小院秋色
文/青青子衿
(你看那)桂花香菊蕊黄,葡萄呈紫绛,(还有那)池塘金鲤(吹)浪。满园景色芳,邀好友分享。(快把)鲜果拈来,(再把)酒杯斟满,月下秋光共赏。
(二)〔黄钟·红锦袍〕·秋山景
文/青青子衿
(那一天)上秋山菊满坡,(还有那)核桃松子果,冷风吹叶落。长空雁阵(飞)过,(卧)观万里云朵。(人生如)四季更迭,秋来秋去,(又是)满目枫红似火。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7讲
主讲老师:宁静
散曲漫谈(17)
明代咏物散曲的艺术特色(一)
明代咏物散曲大致分为气象类、植物类、动物类、生活类、服饰体貌等五大类。
(一)气象类--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历来是诗人、词人所偏爱吟咏的对象,明代散曲家也不例外。明代咏物散曲家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吟咏,或是直观地描画,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壮观,或是在吟咏过程中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冯惟敏是明代散曲创作巨匠之一,共创作小令五百三十一首,套数五十套。在他的散曲作品中,有五十一首咏物散曲,主要是气象类(18)、体貌类(18)占据主要地位。
如【双调·鸿门奏凯歌】《喜雪二首》3:
荷当阳明圣君,喜燮理多贤俊。正四时风雨调,育万物阴阳顺。呀。净大地绝纤尘,拍长空结片云,碾世界千山玉,铸乾坤一绽银。来春,享富贵无穷尽。吾民,赖天恩有处分。庆三白方朔夸,凑四幅王维画。吟不就灞上诗,压不倒袁安厦。呀。折一朵浩然花,啜一盏党姬茶,摇一把山阴棹,访一回安道家。银槎,紧紧系浮山下。瑶华,飘飘在冶水涯。
这首曲词咏雪不见雪,却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看到雪在随处挥洒飘逸,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也”。郑骞认为冯惟敏的好处在于“写景状物与夫描写社会上的种种形态,能尽态极妍,形容毕肖”。除此之外,享富贵无穷尽。吾民,赖天恩有处分”一句蕴涵了曲作家对百姓的关怀;而“灞上诗”“袁安厦”、“浩然花”、“党姬茶”等,则是借孟浩然骑驴寻梅、王子猷剡溪访戴等典故来感叹白身的不遇。冯惟敏虽赋一身才情,却在科举场上屡屡失意,所以常借创作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而借用典故可以使散曲的内容更为充实,意蕴也更加深厚,能让他更加切合地抒发一己之情。
又如【南正宫玉芙蓉】《苦雨二首》2:
冲开七里滩,淹倒磻溪岸。钓台沉何处投竿,三时不雨田苗旱,一雨无休水潦宽。民愁叹,号天怨天,这其间方信道作天难。恰才庆雨泽,岂料为民害。一时间旱齐来,墙倾屋倒千家坏,水浸风磨五穀灾。多奇怪,时乖命乖,叹吾生毕竟是老穷胎,
该曲词描写了“雨”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苦风》、《忧复雨》亦是如此,饱含着作曲家对百姓深切的同情,为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农民发出痛苦的呼唤,这与《喜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三时不雨田苗旱,一雨无休水潦宽”写出了雨的“喜怒无常”,难以琢磨,百姓除了愁叹之外,别无选择。和其他文人不一样,冯惟敏不是冷眼旁观,而是躬耕陇亩,亲身体验百姓的苦乐,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如此的契合人心。“一时间旱潦齐来,墙倾屋倒千家坏,水浸风磨五灾”具体地描述了干旱、洪涝对百姓造成的伤害--房屋倾塌、颗粒无收、流离失所,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刻画地如此真实。“多奇怪,时乖命乖,叹吾生毕竟是老穷胎”,也是对自己一生困顿潦倒的境遇发出了感叹。李昌集在《中国古代散曲集》里对他作出如下评价:“冯氏散曲,过于前人处,首先在其有一种现实生活气息,有昂然奋发的志向和抱负,而并非一味地沉湎在'超旷’之中,其'无累’之情并未堕入彻底的虚无主义,耿直之怀、有为之念与追求一己的身心自由和至真的情感依恋,使其散曲中产生了有血有肉的感人文章。”
康海著有《东乐府》散曲集,共存小令二百五十八首,套曲四十二套,散曲作于“谢事山居”以后。当时宦官刘瑾专政,他思慕同乡康海的才能想要招揽康海,被康海拒绝。后来因为要救好友李梦阳,康海不得已向刘瑾求情,“瑾大喜,为倒迎。海因设诡辞说之,瑾意解,明日释梦阳”。后因此事而受牵连被撤职,彼时风生水起的李梦阳却对此不闻不问,这让康海心灰意冷、看清了世态炎凉和宦海沉浮。他将自己的一腔愤怒和委屈都诉诸于散曲创作上,所以他的散曲多是愤世嫉俗--抨击黑暗污浊的官场、揭露人情冷淡的世风。从他的散曲中,可以感受到作曲者的懑和委屈。从他的咏物散曲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平。
康海共有十三首咏物散曲,其中就有五首是写雨的,如【双调·折桂令】《苦雨》坐南轩细雨如筛,倦引瑶觥,怎步苍苔。看了他实不不去了重来。云黯淡青山失色,雾冥蒙好兴先裁。意绪难挨,诗酒空开。万里泥途,三径何哉。
雨就像筛一样,悉悉索索、密密疏疏,去了又来,不曾停歇,使得苍苔湿滑、道路泥泞。一个“倦”字道出了作者的心绪,“云黯淡青山失色”表面是写阴沉黯淡的景色,实际上表现了曲作家心情的低落。表面看去是对雨的怨恨,实则是自己“意绪难挨”内心迷惘,不知何去何从。这篇散曲可以说是康海的愤世诉悲之曲。作者对仕途还有留恋,始终没有放弃致仕的念头,但是面对这黑暗的社会现实,他又耿耿于怀,这种矛盾只能借助于散曲创作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
当然,除了愤世之音外,康海也有些写隐逸闲情的散曲。那样的人生际遇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失望,想要寻求一种解脱,于是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远离尘嚣、远离勾心斗角。如《喜雨》:
【大石调·青杏子】膏雨润如酥,望东皋烟树模糊,崇朝已见西田足。
千家贺喜,三农有望,百成熟”,是写雨给百姓带来了丰收,农民喜笑颜开,与《苦雨》中表现出来的忧伤的情绪完全相反。“但从丰年爱吾庐,潇洒乐桑榆”,康海找到了让自己解脱的方式,就是安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样悠闲自在的农家生活。“有苗啊专待雨”,“时雨承天祚”,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借用“苗”对雨的期待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而曲末“自喜呼童赍酒壶,可胜似三品官衔万种禄”一句则体现了康海已看透了人世的浮华,功名利禄都只是浮云,还比不上喝酒的乐趣。但是这种理想的悠闲隐逸的生活何尝不是康海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抗呢?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壮志豪情,就如李昌集所说:“康海,则始终没有彻底抹去自己的'志者’形象,因而其散曲只言'志情’只不过是以反面的'泉石”田园’之志一浇胸中块垒罢了。”
任中敏在《散曲概论·派别》对康海的评价是:“用本色为豪放,摆脱明初阔葺之习,力为振拔,有功于明代散曲作风不少。惟贪多务博,殊欠剪裁,是其一失加之处,往往为俗所累,元人衣钵,未尽真传,是其二失;其中极热极怨,而表面以解脱之语盖之,时觉捉襟露肘,展其全集以观,无非世、乐闲两类之作,而志趣并非真正恬淡,根本有异于元贤,是其三失。”任中敏精辟地指出了康海的散曲创作无非是愤世嫉俗与悠闲隐逸这两类,但在第二类作品中他又没有完全释怀,没有做到真正的洒脱。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17讲作业》
宁静出题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黄钟·红锦袍〕题目。题目自拟。
2.韵部自选;
3.韵依《中原音韵》。
二、〔黄钟·红锦袍〕谱式
×平×仄仄平△,×平平仄上△,×平平仄去△。×平仄仄×△,平仄仄平上△。×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去上△。
三、注意事项
此曲又名《红衲袄》,与南曲不尽相同。
四、曲例
1.〔黄钟·红锦袍〕元·徐再思
(那老子)爱清闲主意别,(钓)桐江江上雪,(泛)桐江江上月。君王想念者;宣到凤
凰阙。(想著)七里渔滩,(将著)一钩香饵,(望著)富春山归去也。
2.〔黄钟·红锦袍〕元·无名氏
(那老子)彭泽县懒上衙,倦将文卷押,数十日不上马。柴门掩上咱。篱下看黄花。
(爱的是)绿水青山,(见一个)白衣(人)来报,(来报)五柳庄幽静煞。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 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 卫 袁桂杰
野 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郭利战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