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鞓红牡丹原产青州,北宋开始名冠天下,近代已无人知晓。冯蜂鸣发现鞓红文化,并考证出鞓红就在青州偶园,树龄300多年依然茂盛。从此,鞓红牡丹及其文化,遂被当代所识。
冯蜂鸣研究成果《鞓红即青州红》一书,特邀冯志伟诵读,于此发表,以飨诸君。

(上图摄影:彭向东)
欧阳修 • 花开如蛱蝶
也许,欧阳修自从他的花谱问世之后,喜欢牡丹的心绪有增无减,只未再做深入探索,以至他的牡丹眼光只能远望老梅的项背。也许,正是老梅这次“奉和”,醉翁揣摩之后茅塞顿开,即刻就抛弃了25年来的旧识,再也不觉得牡丹花里,谁是王、谁是后了。而是众芳之中唯推一品,那就是鞓红。
欧阳修在汴京时,他的好友王观文,为他送来了露水依然湿润的各色牡丹。欧阳修感兴顿起,以诗答谢。因便又有了这一首: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
(举正嘉祐三年)
(节选)
我时年在二十余,
每到花开如蛱蝶。
姚黄魏红腰带鞓,
泼墨齐头藏绿叶。
鹤翎添色又其次,
此外虽妍犹婢妾。
【注:
观文王尚书:即王观文尚书。
举正嘉祐三年:1058年。欧阳修52岁。
西京:洛阳。
蛱蝶:蝴蝶。
腰带鞓:鞓红牡丹。
泼墨:“叶底紫”牡丹。
齐头:“左花”牡丹。
添色:“添色红”牡丹。】
这里选取的,是诗中叙事的一段。翻译如下:
我在洛阳时,才二十多岁,
一见牡丹开放,我就变成追花的蝴蝶。
牡丹中最上乘的是,姚黄、魏花和鞓红,
其次是,绿叶遮掩的叶底紫和左花。
再其次,是鹤翎红和添色红,
其余的也算丽人,却等同于侍妾和侍女了。

(上图摄影:彭向东)
欧阳修因为太爱牡丹,所以就总想为它们选美。他这次排名,跟他27岁那次“次第之”,基本一致。只是第一甲里,撤出了“细叶寿安”。鞓红名列第三。
上次排序时,欧阳修还引用别人的话说,姚黄是牡丹之王,魏花是牡丹之后。事过25年,欧阳修的心思大致未变。或许,这是他的群众观念罢,因为坊间最喜的,还是姚黄魏红。
魏红就是魏花。魏紫是魏花里的变异品,当时魏紫尚未出世。
因为欧阳修的话,别人太重视,“姚王魏后”的说法,也就被记在他的账上。结果他就经常被非难。王十朋是欧阳修身后的人。这人做过状元倒不重要,紧要的是德才都不缺。因被赞为“当代伟人”。就是他,竟对欧阳修的“姚王魏后”极有不满。于是来了个《点绛唇》。前片写了牡丹的幽美,后片如是说:
忆昔西都,
姚魏声名堪惆怅。
醉翁何往?
谁与花标榜。
“惆怅”是愁闷,伤感。“标榜”是吹嘘;夸耀。
王十朋说:
想起当年洛阳牡丹中,姚黄为王、魏紫为后的名声,我实在是愁闷,伤感。
欧阳修现在哪里?他不在,谁还为姚黄魏紫,吹嘘夸耀?
给予欧阳修这般尴尬的,更有他同时的朋友。梅尧臣就是一个。
梅尧臣比欧阳修年长5岁,曾与欧阳修在洛阳共事,同时也做了生死之交。
梅尧臣看过欧阳修的选美名单后,随即用《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对欧阳修好一顿批驳,而且,很有些凶狠毒辣:
(节选)
曩公为花曾作谱,
端相用意随蝴蝶。
拟王拟妃姚与魏,
岁岁年年千万叶。
独将颜色定高低,
绿珠虽美犹为妾。
从来鉴裁主端正,
不藉娉婷削肩胛。

(上图摄影:彭向东)
梅尧臣对欧阳修说:
从前,您的《洛阳牡丹记》,是为牡丹作的花谱,
那时您对花的欣赏,是顺从了蝴蝶,只看色相。
“曩”读作“囊”的上声,从前的意思。“随”是顺从。
下一句:
您把姚黄魏红比作了君王与王妃,
这么多年了,千万人的说法,与您相和。
“叶”读作“协”,相和的意思。
再下一句:
然而您这是,单纯把颜色外形的漂不漂亮,作为确定高低优劣的标准,
您难道不知,绿珠虽然娇丽,却仍是偏房吗?
绿珠是西晋美女。过去形容某人又有才,又有钱,叫做“才比子建,富比石崇”,绿珠就是那个石崇的妾。
写到这里,梅尧臣话犹未尽,又来了两句:
自古以来,识别、评价人和物,最首要的,是看他的品性是否端正,
绝不能凭借外貌优美,就说他是否优秀哇!
“鉴裁”是审察和识别优劣。“藉”是“借”,此指凭借。
梅尧臣这最后两句,分明是在教导欧阳修:
醉翁啊,那溜肩细腰、娉娉婷婷,却无格调的,就算美人吗?当然,俗人也可以这样认为。可是就连石崇,都让这等美人做偏房呢。您是雅士,怎么还把那样的称王又称妃呢?
按说,梅尧臣说到这里,已经言至意尽了。可他仍要再弄上一句:
作诗坐使刘曹怯
“坐”是自然。“刘曹”是刘祯和曹操、曹植,都是建安文学的杰出者。
梅尧臣说,我只要写诗,就让刘祯和曹氏父子都有些怯。
刘祯和曹氏父子,都是老梅之前800多年的人了,他们怎么害怕?很显然,老梅这是拿来古人比作欧阳修的:
醉翁兄,我的诗,让您不安了吧?

(上图摄影:彭向东)
欧阳修何等幸运!他的身边,竟然还有比他高的人。这人,竟然直举胸情地排揎他,指摘他,甚至痛斥他。真不知,他是怎样修来的福报。
也许,欧阳修自从他的花谱问世之后,喜欢牡丹的心绪有增无减,只未再做深入探索,以至他的牡丹眼光只能远望老梅的项背。也许,正是老梅这次“奉和”,醉翁揣摩之后茅塞顿开,即刻就抛弃了25年来的旧识,再也不觉得牡丹花里,谁是王、谁是后了。而是众芳之中唯推一品,那就是鞓红。
欲知我的根据,请看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