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读书会
文/王枵今(甘肃)
今天,在这个五彩斑斓秋日收获的季节里,迎来了民主党派读书交流会,我很荣幸能被特邀参加。
记忆最深刻的是我拜读《悲惨世界》这本书。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 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一个十分善良的苦役犯,冉阿让悲惨的一生。
《悲惨世界》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品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佳作。
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冉阿让经历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悲惨遭遇。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五年徒刑。在服刑期间,他四次逃跑未果,导致刑期加至十九年。但因为他有前科,出狱后一直不被社会所接纳。后来虽然受到迪涅主教的关照,但冉阿让的好意还是一次次被人们误解。在他的坎坷经历中,还遇到了一个命运同样悲惨的人芳汀,他们的遭遇体现了穷人的悲剧。虽然出狱后,他受到米利埃主教的感化,决心改过自新,发誓做个好人,化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但是社会并不容许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马第案件为了拯救无辜的人,自首后又被捕了……
《悲惨世界》的描写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书里还穿插了社会的其它阶级人物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悲剧和政治残忍。
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从来都不是一个故事而已,他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故事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浪子回头的冉阿让,还是博爱宽容的米里哀主教;无论是贫苦柔弱的芳汀,还是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的德纳第夫妇;无论是飞蛾扑火般冲向爱情的珂赛特,还是思想独立,敢为人先的马吕斯,甚至是对冉阿让穷追不舍,最后幡然醒悟的好警察沙威。他们都在雨果的笔下被刻画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读完这本书,合上书,文章描写的悲惨世界依然浮现在眼前,再往下看,脑海也只是一片空白了,那如涩茶般的悲伤仍然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主人公那荡气回肠的话语仍然萦绕心间,整个人陷入对主人公难以言明的伟大精神而感动,文章中的善与爱把书中的黑暗照亮,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但他的精神是多么可歌可泣,他用本性的善,内心的美,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良知,他如同正义的化身,为社会底层人架起了一把伞。他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荣华去救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甚至可以放弃名利去帮助一位受苦的老人,甚至可以不惜自己钱财把它们全部捐献给穷人,他的灵魂永远是那么伟大。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悲惨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巨著,就是因为它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慘”。作者想告诉我们: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一切的不幸。所以,读书,并不是要达到某种境界,某种高度,而是对生活中“善与恶”的理解。
一本好书,收获百味人生,雨果用他的笔感染了我,冉阿让高尚的灵魂震撼了我,冉阿让的善心犹如一颗发芽的种子,普照了我的心灵,让我认识到,做人应当做回自己,遇人、遇事、遇物不过高要求,给人一个微笑,一份宽容;我便从生活点滴做起,遇到捐赠捐助时,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和热心;善待老年人,碰到身体有残疾的人给予关爱和照顾,路边碰到需要搀扶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买菜时会把年迈老人的菜全部买走,把不用纸箱重叠起来让拾纸箱的老人便于拿走;用爱传递温暖,让真情永存。
感谢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的学习平台。有位哲人说过,幸福是隐形的,我们感觉不到,而痛苦是显形得,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多读点书吧! 卞之琳有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充实自己的生活,从读书学习中获得养分,让多读书点亮生命。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飞天杂志刊物》、《农村青年》、《新青年》和地方刊物《黄河象》、《秦直道》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