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
城步县长安营村天王菩萨的传说与思考
·
萧宇亮
·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长安营村的龙塘冲口,有一座天王庙,里面供奉着3尊“天王菩萨”。每年的农历六月,村里都举行“抬天王菩萨”巡游活动。
关于“天王”的来历,当地有一个传说。唐末宋初,湘桂边界地区生活着一位杨氏苗王,养育了11个儿女,最小的是个女儿,叫幺妹。幺妹十八岁那年夏天的傍晚独自下河洗澡,当游到河中时,忽见三条彩带向她漂来,一下子紧紧缠住了她的身体。幺妹顿觉迷迷糊糊,在河面上睡去。待她醒来,已经是半夜,幺妹赶忙回家。数月后,幺妹不知不觉的怀了身孕,一直怀了三年零六个月,一胞产下了三个男婴。苗王为三个外孙取名杨进安、杨进远、杨进书。待到五六岁,三个男孩活泼可爱,苗王请来当地最好的先生和把师,教习文韬武略。(编者注:湖南城步属古“大梅山”今雪峰山脉南段。当地称“梅山教”武师为“把师”,称梅山教药师为“水师”。)
到了成年时,正值辽兵大举南侵,朝廷四处征兵抗辽。苗王响应朝令,训练精兵数千,由杨进安三兄弟带领北上抗辽。苗军善战,所向披靡,半年后,苗军立功回朝。宋太祖在金銮殿设宴庆功,赐黄金千两,绢帛百匹,御酒三坛。三兄弟领赏回营,同饮御酒庆贺。当晚,三人毒发身亡。原来,太祖见三兄弟相貌奇异,本事不凡,料知不是池中之物,为稳固赵氏江山,痛下杀手。噩耗传回苗寨,苗王大怒,欲举兵反宋。宋廷恐南北受敌,与苗王议和,下诏谥封三兄弟为“白帝三王”,准建“三王庙”予以祭祀,以此抚慰苗族军民。于是,苗寨建起了“三王庙”,供奉“白帝三王”。传说“三王”饮毒酒时,大哥饮一点,死后是白脸,二哥饮一口,死后是红脸,三哥一饮而尽,死后是黑脸,供奉的“三王“也是按老大白脸、老二红脸、老三黑脸来塑像。随着岁月推移,“三王庙”逐渐被叫成了“天王庙”。
与天王庙紧挨着的是六皇陵,安葬着各个时期在长安造反称王的起义军领袖。不了解的人自然认为天王庙里供奉的是“武烈王”李天保等起义领袖。笔者也是在听了这个传说后,才略知天王庙的来由。既然天王庙的祀主有名有姓,那应该是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了。但查阅城步县志,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长安营一带古时为横岭峒,在唐宋之际属古徽州边地,古徽州的中心在今湖南省绥宁县。笔者也查阅了绥宁县志,也未发现丝毫有关的信息。由是,笔者对“三王”的来由产生了几个疑问,从而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三王”是否是产生于本土的神祀?
笔者认为,“三王”大概率是随着移民自湘西地区而来的。
从长安营一带的历史来看,清廷在镇压了粟贤宇起义后,当地人口大部分被杀、被掳,其余的人都南逃了,长安营一带基本成了一块无人的空地。为加强管控这块是非之地,乾隆六年,迁宝庆理瑶同知府到长安坪,并常驻游击署大营,隶属镇簟镇(设今凤凰县)管辖,改长安坪为长安营。同年拨银在此建城。因为隶属的关系,镇簟镇从湘西征调了大批兵丁和民伕来长安坪筑城。乾隆八年,城池修成,很多湘西籍人口在此安了家,长安营逐步成为湘桂边界的繁荣重镇。信仰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往往会伴随着人们的迁移而传播,当聚居的人口大都来自湘西时,他们的信仰也会在当地兴起。
据民国二十八年王宋甲编《湘西特部族鸟瞰》曰:查天王庙仅于湘西及贵州有之,尤以乾城之雅溪为最大最灵验,路旁立有下马碑,前湖南省主席何健亦曾送“威震苗疆”金匾。后庙神俱毁,现又在原址建庙塑像,作历史文物保存。由此推而知已,“三王”事迹应该是发生在古代湘西或其周边地区,在本地查不到相关史料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现在长安营村的不少人家祖上就是从湘西迁来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二、“三王”是否是飞山杨氏直系族裔?
笔者以为,“三王”并非飞山杨氏直系族裔。
据传,长安营筑城后,曾鼎盛一时,城内有八庙一庵一阁。其中既有天王庙又有飞山庙。这就说明“三王”并非出自飞山族裔直系。湘西南的杨氏苗族聚居区,古时普遍建有飞山庙,供奉的是飞山公杨再思。杨再思生活时期早于传说中“三王”活动的北宋时期。如果“三王”为再思公飞山派下直系后裔的话,依据尊卑有别的原则,在同一地方不太可能立庙另祭,只要将“三王”陪祭在飞山太公左右即可,没有必要再建一个“三王”庙了。由此看来,“三王”应是出于飞山系以外的神祀。
三、“三王”是否姓杨?
从搜集相关资料看,天王庙或称三王庙,在湘、黔、渝、鄂的边地都有,但以湘西为多。据《辰州储志》载:天王爷是辰州人,杨名者,兄弟三人,皆为宋骁将。《凤凰厅续志》言:三天降袖之始,本龙种也。为靖州穆姓外孙,嗣于渭阳杨氏,状皆魁猛,命名金龙、金彪、金綦,即三王也。石启贵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记:查天王,原系乾城县(今吉首市)砂子坳人。杨老有女,曰穆,长未择配,貌美异常,天旱时浣衣雅溪钻潭中,龙神现身,与之交孕,遂生三子,英武俊杰,有母无父,后人称之龙胎而生,因是始定,父姓龙姓母姓杨,三王则称龙福金、龙福银、龙福雅。
从以上资料看,有说姓龙,有说姓杨,莫衷一是,但即使父系姓龙,母系也是姓杨,这就佐证了“三王”与杨姓的血脉连系,姓杨姓龙,只是各地传说中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罢了。
四、“三王”和飞山杨氏族裔是否有关系?
笔者认为,“三王”和飞山族系至少有亲谊关系。
据《辰州储志》载:天王爷是辰州人,杨名者,兄弟三人,皆为宋骁将。葬于靖州黔阳托口。这说明天王三兄弟与杨再思族系至少具有亲谊关系。因为,宋时靖州是飞山苗的领地,如果没有瓜葛,大概不会将受朝廷猜忌而死的将领葬于自己的领地上。传说中,“三王”是杨姓苗王之女所生。当时,今湘西的大部分也是飞山十峒的管辖范围,杨姓的苗王或峒主,大约出自飞山一脉,至于是飞山族裔的哪一代,则无从考证。
五、“三王”是汉族还是苗族?
笔者以为,“三王”应是苗族。
传说中“三王”武力值爆表,所带兵马,可以“三十六人杀三千”,率苗军北上抗辽,杀敌有动。也有一说认为,“三王”是汉人,因武功超群,曾镇压苗民,苗人惊惧而敬之。本人认为,第二种说法不成立。大部分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都认为三王出生于乾城县(今吉首市)雅溪,乾城县属苗疆腹地。据民国 28 年王宗甲《湖南乾城县乡土调查报告》所述:“乾城县山川险阻、素为苗族负隅之区,在(清)乾隆前,汉人足迹尚少,多系游官而来。朝廷向以汉人私入苗地最为严禁。那么普通汉人连进入苗区都不可能,何以能在苗区成婚生子?因而“三王”无疑是生长于苗疆区域内的苗人。
长安营村天王庙的神奇传说,引发了笔者的一些疑问与思考,由于史料的缺失,无从论证。姑且一论,以作引玉之砖。(2024.10.22)

·
【作者简介】萧宇亮(楚地山风),湘人,曾学于理工,谋生于通信业。喜安静读书思考,思绪游走在现实与远方之间,以诗酒为乐。有诗、词、赋刊发于多家国家级、省级刊物。
·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萧宇亮作品-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