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挺散文二题
陈锡挺
秋 枣 飘 香
金秋时节的一个周末,我与同事们去郊县枣树园摘枣。绿水青山映衬下的枣树园里,但见贵妃枣,麻枣,灵枣,酸化枣等数十棵枣树上沉甸甸的硕果,枣香沁人肺腑。
来到一个枣树园主的农家里,屋里和房屋外面堆满了各色品种的枣。据枣主介绍,春天淡黄色的枣花撒在翠绿的叶间,散发出幽幽的香味儿,蜜蜂嗡嗡嗡不停地在枣树叶间飞来飞去,十分令人陶醉。枣树晚春开花,夏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中秋挂果,秋天五彩斑斓,硕果累累。
据说在万物勃发的春天,枣树是最后一个萌芽开花的树,嫩绿的叶子从粗糙的树枝萌生,就像老人干瘪的大手,拖着一簇充满期望的幼苗。不争春的脾气,在小时候总是觉得别扭,颇有成年人看不惯父母固执保守的感觉。但一到暮春时节,它小小的,星星似的花朵散发着诱人的馨香。春光明媚时,密密麻麻的枣树叶子早已爬上了整棵树的枝头,柔和的春风轻柔地抚摸着叶子,嫩绿的叶子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微风起处,树叶随风飘荡,发出“沙沙”的声响,给人以悦耳的享受。当声声春雷唤醒阵阵春雨时,枣树便尽情地吮吸着大自然赐给它的甘霖,在春雨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焕发着蓬勃的青春。
初夏的骄阳,凋落了枣树黄黄的小花,一个个小馒头似的果实,挂满每一个叶桠,青青的小枣天天都在长大。夏季是枣子挂果的旺盛时节,这时,大大小小的枣子白绿相间,挂满枝头,只见那一颗颗翠绿的枣子,活像一颗颗圆润的绿宝石,在骄阳的照射下变得晶莹剔透,树上沉甸甸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自然成了农家门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阵立秋的凉风,蜷曲了生命旺盛的绿叶,眨眼间,又是一个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金色九月。这时,一片片的树叶都由原来的翠绿变得金黄。秋天的枣园赛过天堂,红透的、半红的、青色的枣儿灯笼似的挂满每条树枝,每棵枣树似乎都承受不住重压,弯着腰,枣儿触手可及。初秋的艳阳,慢慢印染着肥硕的枣子,这个季节的枣已经有了些甜味,此时远远地便能望见农家院里院外的枝叶间,那一团团绿玉紫红的枣挂在树梢,千颗万颗压枝低垂,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中,我与同事们来到秋色宜人的农家枣园。但见那里的枣树大大小小,不计其数,郁郁葱葱的枣枝上,挂满红玛瑙般的枣子,一串串如玑似珠,显得晶莹剔透。漫步枣林,低垂的枣子会碰到你的头,你只需张嘴,枣子就跑到你的嘴里。秋天的枣子红一半,青一半,摘一个,咬一口,又脆又甜,此情此景美不胜收。有诗曰:“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垄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房脊晒红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枣熟了,挂满了枝头,风儿一摇,从树梢上落下来,也摔不碎,地面上红红的铺了一层落枣。
据说,在民间流传着诸如此类枣的俚语:“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一天一个枣,不用大夫找”等。而每逢重大节日,更是缺不了枣。腊八熬粥,枣是不可缺少的;春节蒸花糕,意味着来年的幸福和吉祥;哪家的儿女结婚,枣更是吉祥的象征,男方的床上席下则掖着枣、栗子和花生,而女方的嫁妆里也少不了枣,有的还把枣和栗子缝在被子里,希望一对新人早生贵子。

冬天,枣树没了绿色的外衣,也没有了强健的树枝,唯一剩下的只有那些脆弱的枯弱枝干,这也许是枣树最无聊也最难熬的时候了。这时候枣树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受风吹日晒以及雨淋的洗礼,默默地等待来年再次属于它的春天。尽管如此,可人们仍然时常品尝着红红的大枣,甘甜的液汁沁润着心脾。尤其这秋枣的飘香,却永远承载着我与同事们的记忆,难以忘怀。
翠竹青青

“翠竹青青哟披霞光”。这是四十几年前流传在大江南北的一首老电影《春苗》的插曲。这首歌虽然有点老,但它亦是那个年代四川农家竹林美侧面的真实写照。秋高气爽的周末,我沿着崎岖不平的浅丘山路,前往农家去领略竹林之美。
走进农家竹林,仿佛进入竹海,粗细不一样的竹子琳琅满目,它们根连枝叠相伴成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观处心潮澎湃,激荡不已;风起处,竹浪翻滚,婀娜多姿,好似嫦娥下凡,动人妩媚;风落时,又给人以幽深清远,文静贤淑之感;秋阳下,农家房屋前后竹海耀金,扑鼻芬芳伴着秋天山花的溢香,给人以美的享受。
那些错落有致青翠的竹子充满着灵性。据乡亲们说,在那些竹林中,一定有几根是“竹娘”。那么何为竹娘呢?据乡亲们的理解,那些长得特别健壮的竹子即为竹娘,竹娘是要很好保护的,因为来年春天在它们的身边就会长出竹笋来,且竹娘周围那些竹笋,长出的竹子比其他要粗壮得多。我发现在有的农家竹林中留着一些树,问乡亲们为什么留着树?乡亲们说在竹林里稍微种上几棵粗直的树,当遇冰雪或自然灾害时,可为那些腰身细长的竹子乘力搭架,防止它们倒塌下来。那些在冰雪天里倚靠在树木上的竹子,就一定会安全地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其实,在天府之国农家房屋前后左右的一些崎岖不平的地方,大多可见青翠欲滴的竹子。作为四川的父老乡亲,他们深爱着这片竹林。竹除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还可编制竹篮、簸箕、箩筐,以及编制竹床、竹垫等。
乡亲们说,从前在农村,编制背筐、箩筐等是十分普遍的事儿。虽然常见,可也不是那么简单之事。首先要去竹林里挑选不大不小,适合编制背筐、箩筐的竹子,选择好竹子后就砍竹子,紧接着便是花竹子。花开竹子后,就要根据编制背筐、箩筐的大小制作篾条,制作篾条是一个艺术活,没有一定的技术是难以完成这项工艺的,有很多初学者在花竹子时,一不小心手指曾被竹子花得鲜血淋漓,且花的竹子宽窄不平,厚薄不匀,根本没办法编制背筐、箩筐的事大有人在,此乃第一道要完成的工序。接下来就是根据编制背筐、箩筐的大小开始进行精心编制,如果成了师傅,就一定能编制成各式各样与竹有关的工艺品在国内畅销,有的还出口国外。
在农家了解到,农家竹制家具堪称一绝。在巴山蜀水的一些农家,竹制的“懒人床”,就是人们所说的竹沙发,单个人躺着便可休息,每当劳累疲惫之余,便可躺在竹沙发上面,微闭着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波又一波从万千竹林的竹叶间发出来的沙沙响声;乡亲们说,尤其在竹沙发上喝酒之后,农家竹林的声音听起来如梦如幻,飘飘欲仙,仿佛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乡亲们还说,秋后有些凉意之时,坐在竹沙发上后可准备一条小毯子披盖在身上,同样可从甜蜜的睡梦中享受大自然之美。
记得从前的夏天,我曾钻过竹林,摸着那些竹节儿,感觉是一种透凉之美;冬天的时候,竹节传递的却是一种柔韧之美。当然那整根竹竿儿蕴藏的青青的生命气息,往往会令我心情荡漾,心旷神怡。
于是,我越过栈道,竹林隐于浓郁之中;丘陵、奇石、幽洞、峭崖、梵寺,掩于翠绿之下。
云腾雾绕,秋风拂衣。那首“翠竹青青哟披霞光,春苗出土哟迎朝阳”的老歌仿佛回荡在来年春天,伴随着那竹笛长歌,欣赏着竹林的清幽,令人飘飘欲仙,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陈锡挺(陈挺、东文红叶),男,四川乐至人,高级政工师。全国邮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学会四川分会理事、德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华通信报》《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中国快递报》《天津邮报》《快乐老人报》《四川政协报》《江苏邮政报》《陕西邮政报》《四川通信报》南京《百.家湖》等数十家中、省、市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文及新闻和理论作品,曾数十次获各类文学、新闻及理论征文奖,并被中国文联《纪实文学选》等收编作品。
(本文音乐和插图来自网络)
作家村文学联盟
《西部作家村》
社长总编:詹仕华
副社长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常务副社长:程欣文
执行副社长:孔令华,李义忠,陈锡挺,珺羽,鲁小月
秘书长:李义忠
编 审:平原
执行主编:李义忠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 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 委:谭金强,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李斌,万刚
策 划:平原
业务总监:珺羽
每周一、周四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