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雪有约
周基云
有朋友年轻时拼搏商场,积累了些财富。偏偏此兄是个雅人,酷爱读书交友,退休后在附近寻了一处幽静的小岛,在岛上打造了“读书斋”。好早就发信息给我,准备在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临时,约上三、五挚友旧朋,煮酒论英雄。还把“读书斋”内部设施、四周的环境,小船停放的状况,都用视频发过来。我平时不喝酒,也少参加聚会。对于这样的邀请,却找不出理由推托,实在难以拒绝他的诗意倡议。当然,前提是如果时间允许、不影响工作。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四美具,二难并”的感慨。一种解释是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是难得的贤主和嘉宾。雅人有雅趣,雅事配雅情,才相得益彰,横生趣味。冰天雪地,“偷得浮生半日闲”,围炉煮酒,谈天说地,暖意融融。聚会的朋友,虽说达不上王勃那样的层次,趋风附雅来一场“英雄会”,没有心里负担,没有琐事羁绊,纯粹赏雪会友,倒不失为人生快事。
宋代慧开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把“风花雪月”罗列为人间四种美景。(此出处有争议,另当别论)。“风花雪月”逐渐引申为形容爱情或浪漫情感的常用词汇。它常常被用来描绘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浪漫场景。或者用来形容轻松愉悦、富有情趣的活动或场景,如欣赏自然风光、享受悠闲的轻松时光,夜晚共赏明月等。当然,也有用在贬义的语境中。这样的赏雪会友,显然不适合贬义。我觉得朋友相聚,谈风论月倒是恰如其分。
物以稀为贵。“春风”、“秋月”、“夏风”、“冬雪”均为怡人之景,且较为难得少见。否则,为何不把“久旱逢甘雨”的雨,列为四景之一呢?毕竟雨是常见之物。尤其在合肥这个四季分明的城市,雪一般要在隆冬时节才有,算是稀罕的一景。一冬无雪的情况,好像也出现过。所以,“雪”往往被视为冬天的使者。作为耳目一新的点缀,新奇而珍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何其大,真有夺天地造化之妙。倘若司空见惯,反而觉得平常。记得明代外交官员陈诚出使中亚时,写了一首《夏日遇雪》,颇为有趣,现在全录下来: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四时常见冷,六月不知春。白发添衰鬓,青袍恋老身,到家论往事,骇杀故乡人。他的家乡在浙江,当时的老乡,没有机会了解域外的世界,怎么理解中亚的风情呢?惊讶是理所应当的事。可能只在《窦娥冤》的戏曲中,见识到六月飞雪吧。我们觉得少有,才惊为奇观。常态化了,就会被怨为“苦寒之地”。过多则滥,过大则灾。即便在合肥,也是“为瑞不宜多”。我的人生经历中,就有两场雪让人怨声载道。一场是1983年上高中时,大雪封路,期末考试都没有举行。平时我回家从小路走,个把多小时就到家。那次,雪大看不请路。只感到天地间,茫茫一片雪白。从学校回家,只能随人从大马路上走,根据马路的轮廓,还要手里拿一跟棍探路,才能慢慢向前走。记得走了四、五个小时才到家。2008年那一场雪,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出行影响很大。雪景变成雪灾。除雪救灾成了当务之急,那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所以“中庸之道”有智慧的亮光。物极必反,反倒不美。
朋友的初雪相约,使我想到白居易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估计都有相同的心境吧。白居易还有一首《夜雪》比较有名:已讶寝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当然,古往今来,咏雪的名篇,不计其数。只是不知道今年的初雪,会是在什么时间到来,会下成什么状况。其实,看雪、赏雪、咏雪,都是其次。畅叙友情,拉拉家常,交流人生体验,快意人生,才是聚会的主旨。我倒隐隐的有些期待。
作者简介:
周基云,男,1966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现在合肥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高刘派出所工作,爱好写作,为合肥市公安局写作协会会员,曾有零星作品在相关媒体或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