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赣县》首发说开去
陈桂南
《人文赣县》付印之前,文瑞先生从上海来电,希望我为著作配插图,感谢文瑞先生的信任,参加这个研讨会,心中即高兴也惶恐不安,唯恐拙作拉低了著作的学术高度。
关于《人文赣县》学术与史料价值及意义,许多专家、学者已作了很好的评介,很高兴借即将举办的《人文赣县》首发研讨会的机会,与时隔20多年未见面的文瑞先生相聚。
与龚文瑞先生相识于20年前,其间因文瑞先生忙于日报文艺副刊编务,而我也因工作忙碌而与文瑞先生交集不多,但从友人处得知文瑞先生有新著面世我总是向友人借阅,文瑞先生笔耕不辍,且多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史料、民俗、地名文化等内容,其作品充分彰显了文瑞先生对这块土地的深沉的热爱,其多部著作采用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即有史料学术的严谨,又有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这种创作风格下的著作,不仅让阅读者拓展了对赣南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了解,还给予了阅读者文学审美联想,也拨动了情感共鸣之弦,这些著作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了解赣南、了解历史、了解家乡意义非常重大,也是赣州中小学校绝好的乡土教材。
文瑞先生的为人、品格、创作态度,我想说一件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的事:
2022年底,市委领导指示文旅局,赣州古城有记载的“八景台”为何未见有美术作品表现?希望组织画家创作。
最终这件任务落在我头上,虽然我对古城的大多老街巷都进行了采风写生,但八景台目前存留的只有重建的“郁孤台”与“八境台”,另有“拜将台”遗址,其它5个台几乎都是只有地名,甚至只在史书上一个台名而已。
时间紧任务重,对这只有名称的五个台位于古城的方位、建台的初衷、台的功能、台的建筑型制等等一无所知,在茫然中我想到对宋城文化及地名文化有深入研究的龚文瑞先生,但已多年没联系了,远在上海的文瑞先生是否愿意花时间来关心我的创作?没想到文瑞先生对我创作中的提出问题都予热情耐心解答,创作的每个环节、景物描写的每个细节,文瑞先生都不厌其烦的查阅资料、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一个多月的讨论、修改,“八景台”终于成稿,文瑞先生还在百忙中又以“八景台,永远的歌谣”为首次用画笔再现的八景台撰文,图文均在人民网、学习强国、赣南日报、赣州宣传等十多家媒体平台予以刋载,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赞扬与较好的宣传效果。在此,向文瑞先生的指导帮助表达衷心的感谢!
文瑞先生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乐于扶持文艺人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他作品中积极向上的风貌均是我今后学习、待人、生活与创作的楷模。也祝文瑞先生健康快乐!多出精品佳作!
(陈桂南:1977年恢复高考首届美术专业毕业;现为江西省特级教师;市政府首批特殊津贴专家;南昌理工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客座教授;赣州美术馆特聘画家;国家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专家库专家;连续多年受聘全国美术创新课例和教育技术论文评审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