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给第四十届教师节
—— 母亲执教及生活中的点滴记忆
文 / 陈 奇
已跨世纪的母亲,在执教五十五年后,于2003年陪我姐俩按兴趣爱好,各自选学报班。
入学后,母亲像个孩子般的兴奋,又以80岁的高令又重新迈进了吉林省老年大学诗词班做起了学生至今永生难忘!
记忆中,从2003年起每周二我和姐姐相邀一起陪老妈上学的情景仍厉历在目。
到学校后我们各自按爱好选学课走进了教室。放学后又一起相邀穿过朝阳公园去红旗街的饭店等着仍退休后坚持在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工作的学生姐夫一起共进午餐然后各自回家。
我和姐姐陪老妈上学又坚持了十年,90岁高令的母亲在校学习期间多次获得了校优秀学生的光荣称号!
记得有一天母亲在屋里写作业,大姐在厨房做午饭,因一首诗的平仄韵又讨论了起来,双方各执一词在探讨中,突然滿屋子的油烟味呛的大姐才醒过神来,想起光顾探讨诗词歌赋的压韵倒置油锅着起了大火有惊无险。
晚年的母亲经常提起她在吉林女中上学时受老师的影响喜欢学史地课。执教后也是以史地课为主一直教学在第一线。
七七年恢复高考后,母亲倍感执教的春天来到了,更是精神焕发,凭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又被学校安排在高考第一线教学。
一天,我下班后,发现不大的屋子里坐着几位学生在听讲,母亲看到我下班回家了就说:今天多做些饭,我还有两个重点需要给学生讲完,让他(她)们吃了饭再回家,别饿坏了
母亲执教的生涯中年令最大的学生已80有余的高令。可谓桃李满天下!
母亲喜欢旅游,总想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亲眼目睹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姐妹们一商量决定陪老妈实现梦想!
我们一行几人陪老妈先后到过了华东五市,山城重庆,在亲戚的陪同下又去河南安阳林州参观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
去厦门小住隔海相望期盼海峡二岸早日统一回到祖国怀抱的那种眼神,时至今日仍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直到95岁时,我和小妹一起陪老娘从海南小住后直飞深圳和大姐一家汇合。
三年疫情期间,母亲也经历了三阳重创,随着年令的增长无法再远游。闲时,我就翻出当年旅游的照片陪母亲一起重温祖国的山山水水!还记得常问起母亲:越王勾践是在哪个年代哪个地方留下的故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谁写的诗呀?母亲都会一一做答。
今年的七月八日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从北京新华社退休五年后的学生和老伴一起千千里迢迢回家乡省亲。告诉我想老师了,下飞机后一定先拜访恩师。
没想到6年不见(数年如一日的每逢节假日和老师相互问安)和已65岁的学生四目相对,便一眼认出,师生都红了眼眶。
如今跨世纪的母亲还在陪着我们姐妹三家四世同堂,可谓其乐融融,每日在享受天伦之乐!
作者:陈奇 写于2024年9月10日清晨

作者简介:
陈奇(笔名高山流水)
退休后在吉林省老年大学艺术团合唱团团员
参加的诗社群:
青蒲诗书画协会会员
长春金秋诗社会员
绿园区作家协会会员
长春新诗协会会员
本人一生酷爱文学创作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