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结合一些典故,补充论证晋代以前的梧桐是现在的泡桐。
先看梧桐招凤。
唐代李善注《文选》“空穴来风”来源时。引《庄子》的佚文有“空阅来风,桐乳致巢”之句。这是最早提到"桐乳"的句子。如何解释“桐乳”呢?李善又引晋人司马彪的注:“桐子似乳,着叶而生,鸟喜巢之”。着叶而生,谓今日之梧桐了。此为宋代《埤雅》“其子似乳”的由来。然而,宋代写《桐谱》的陈翥认为是古时梧桐即现今泡桐的果实,“厥实状如乳”。谁的说法准确呢?
今梧桐果实

今时梧桐的果实单看只像乳头,而泡桐的桃状果实,却像整个乳房的形状,因此。陈翥的说法为是。
另外,桐乳致巢,是说因桐有乳而引禽鸟来树上为巢,而非司马彪所说的以“桐乳”为巢。虽然司马彪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麻雀等小鸟确实会钻入今之梧桐果里停下,啄食梧子。我小时候看到,泡桐树上常有大丛的细小枝叶簇生一起,密密实实,落叶后望去,便如鸟巢一样。每见此情景,我总是很惊奇,其他树没有这种情况。这由植原体引发,生物学上叫泡桐丛枝病,也叫鸟巢病,是由植原体引发的。想必当年庄子见此,不明其中原由,才会误以为是桐乳招引凤凰筑巢来的吧。
梧桐引凤的说法,也应同此有关。泡桐又高大,又孤拔,自己还会搭“鸟巢”,怎么会不招引凤凰呢?
陈翥是如何回答梧桐引凤的缘由呢,他说,"谓凤凰非梧桐而不栖,且众木森森,胡有不可栖者,岂独梧桐乎?答曰: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肥,枝干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也。又生于朝阳者多茂盛,是以凤喜集之。即诗所谓‘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者也。"而前面我们已论,陈翥说的梧桐正是泡桐。
要说的是,古人生物学知识匮乏,见到不识鸟落于泡桐之上,因其色相异常,便认为凤凰。直到宋代,苏轼见一小鸟落于桐花上,便起名叫幺凤。他说,“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其实,那不过是一种类似燕子的小鸟,学名蓝喉太阳鸟。 这种鸟体型小巧,只有十厘米左右,颜色五彩艳丽,性情敏捷避人,吸食花蜜。
古人诗词中常用的梧桐寂寞说法,也同梧桐招凤有关。宋李煜有词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为什么用梧桐来寂寞孤独呢。原因有二。
一是知音难觅。梧桐招凤。梧桐在而凤凰不来,物失其类,不寂寞而何?
二是秋时梧桐落叶。凤凰梧桐同类,梧桐落叶恰似凤凰落毛。俗语云,落毛凤凰不如鸡!
故而李煜的"寂寞梧桐",乃是李煜人生命运的象征。作为皇帝又是词人,为人高贵、格调太高,高出世尘之外。没想到"一旦归为臣虏”,怎不有孤独、寂寞、离别、闭锁、单相思、少知音之感,当然会拿梧桐来象征。
下来再看泡桐制琴。
泡桐宜制琴瑟,是有实证的。中国琴瑟专家王鹏修复了几十床老琴,他说, 传世老琴中泡桐面板的占了8-9成。
当然,古琴用料,桐木之外亦甚众。《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所说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分别是四种树。椅,紫葳科梓属的楸树;梓,梓属的梓树;漆,漆树科的漆树。另外杉木,松木也可制琴,今故宫藏琴,各种材料俱有。但在古人看来,桐材古琴最好。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琴》:“琴材‘以桐面梓底者为上,纯桐者次之,桐面杉底者又次之,琴取桐为阳木,梓为阴木,木用阴阳,取其相配,以召和也。’”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种类有六七种,不是所有泡桐都适合作琴的。古人认为,只有白花桐和紫花桐适合作琴。
《齐民要术》曾明确记载:“白桐……成树之后,任为乐器(青桐则不中用)。於山石之间生者,乐器则鸣。”明说青桐“不中用”,白桐任用制琴。 这和古人使用的丝弦有关,丝弦的震动能量不大,青桐木质重,很难带动。
“桐”释义有一条,直接替代“琴”,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可见由于泡桐木质疏松、共振好,适合制作各种丝弦乐器。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清明”条下亦言,“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说明至少元时仍以泡桐制琴。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蔡邕制的焦尾,是泡桐木的。
许多古书则从乐理角度论述了泡桐中紫花桐作古琴更好的道理。
田芝翁《太古遗音》云:“惟桐之材,其心虚而理疏,理疏则虚,不特其心而在体。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 抚则滑…”
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琴辩》中提到
桐木不宜太松。"桐木太松而理疏,琴声多泛而虚。宜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亦以掐不入为奇,桐木年久,木液去尽。紫色透里,全无白色。更加细密,万金良材。”
《琴书大全·琴材篇》的第三卷中说,桐木有三种,分别是紫花桐、白桐/冈桐、青桐。书中认为紫花桐宜为乐器,可以做琴瑟之类的乐器;白桐又名椅桐,似冈桐,可为琴瑟。青桐则不堪用。
另外,为何古人又特别强调山上的泡桐(《尚书》所说"峄阳"之桐,《齐民要术》所说"山石之间"之桐)特别适合作琴瑟呢?
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泡桐,密度不同。生长于岩石上的泡桐,营养不充分,故而生长慢,年轮密,木质相对坚实,不至于弹奏起来,泛而空。紫花桐亦被称为冈桐,古人认为它最适合作琴。
现代古琴使用钢弦,则适用青桐,而不适合泡桐。因为青桐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纵横交错的纤维结构,搭配钢弦使用容易有温润圆融的音色特征,有一种特有的雅静。
泡桐古琴

从上两图可以直观看出,泡桐纹理疏松,而青桐紧密。
现代的泡桐品种经过多次改良,更加速生,长得很快,密度普遍偏低,配合钢弦,则声音更易显空。
一个是现代梧桐,一个是古代梧桐,分别用来作古琴。人说梧桐宜制琴,是正确的啊,但一定要知道同名梧桐,古今种类有别。至于现在市面上有人宣传青桐古来作琴,泡桐向为低劣之材,就纯为无稽之谈了。
(图片来自网上,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