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风华正茂
——写在建国75周年
文/高熙//朗诵/马大姐
建国75年了,我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祖国这片蔚蓝的天空下,生活着的十四亿个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他们勤劳、勇敢,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他们为腾飞的中国描绘着一幅幅斑斓的美丽画卷……2024年,我们将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借此机会,把他说给你听!
75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还在忍疾挨饿,今天,中国早已告别贫弱,走向富强,中国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新中国成立前,许多日用品都需要进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看今朝,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从历史的变迁看中国,这是一条举世惊叹的跃升曲线……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万千气象。流动的时间中,凝固着奋斗的历史。七十五载风华正盛,中国经济破浪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有国才有家,和伟大祖国一样,我的家乡古冶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古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孕育了非凡的历史文化。用历史的眼光凝望这片神奇的土地,古冶自古就是冀东一带文化遗存最为丰厚、政治风云波澜壮阔的区域,这里北靠燕山,南望渤海,西连京、津、唐,东邻滦、迁、秦皇岛,是唐山的重工业区。也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重地。
古冶是农耕文明时期唐山最早的手工业发源地之一。史载,远在辽、金、元,地属边域的古冶,便以土法炼铁,制造刀矛。至明、清,炼铁制具已成盛事。是中国封建经济早期炼铁起源地之一。“千斤冶在州城西,南七十里,孩古社地……”。
古冶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炭成为洋务实业家兴办煤矿的首选之地。此后历经百年,古冶发展成为名传遐迩的工业重镇。伴随着开平煤田的开发,逐步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中国北方工人运动的重要基地。据记载,自1914年林西矿工人为增加收入而举行罢工开始,至1948年解放前的护矿斗争,34年间,古冶煤矿工人在中固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几十次罢工斗争。唐山1922年、1934年、1938年曾发生过三次震惊中外的声势浩大的产业工人大罢工,在全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冶成为当年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斗争的主战场,镌刻着鲜明的红色印记。古冶的革命斗争深受上级党组织的关注和关怀。从1927年至1946年,唐山地区党的领导机关一直设在古冶,古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党的历史写下过辉煌的篇章。
传统文化凝聚着乡土情结,红色文化蕴含着奋进不屈的力量。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与积淀,赋予了古冶博大丰厚的人文光彩和绵延不绝的深远文脉。层峦迭嶂的森林公园、高耸入云的金山佛塔、威严挺立的民族英雄节振国塑像、人文色彩浓郁的屈原纪念馆等都深深蕴藏着古冶乃至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觅始祖青铜兴业史,看今朝家乡盛世图。
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彭真、李运昌、刘宁一等在东三矿一带组织斗争、点燃革命火种的历史足迹,秉承着民族英雄节振国和众多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将丰沛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化作文化血脉相传、相辅相成的群体记忆。
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最坚韧的不是铜墙铁壁,最难击垮的也从不是千仭之城,而是流淌在骨子里的文化血脉与民族精神。
我的家乡——古冶,在自然与文脉的相互塑造交融中,涵养出一方人文精神,开拓、创新、奋进、发展……七十五载风华正茂,古冶和我的伟大祖国共同铺展着瑰丽的画卷,从时光深处走来,向着璀璨的未来迈进!
作者简介:高熙,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喜欢阅读的80后。
作者兼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