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赣县》:一部展现赣县历史文化魅力的佳作
刘豪杰
《人文赣县》是一部深入挖掘赣县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涵盖了赣县的历史沿革、人文贡献、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从古代到现代的赣县历史文化长卷,使读者沉浸其中,领略赣县在赣南乃至江西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作者龚文瑞先生,心系赣县,将其视为第二故乡。出于对故园厚土的深情,他多年来致力于赣县地方文史研究,以四十年厚积之学识,创作了这部力作,以飨广大关心和爱护赣县的读者。
一、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在历史叙述上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深度和广度。从赣县的起源追溯,可至秦统一六国之前,“在东周前,属古扬州境域;春秋时处于吴、楚边域;战国前期处于越、楚边域,吴、越、楚三国互相争斗,战国后期楚国胜出,吴越流民逃入大山深处,成为百越人、灨虞人”,详细阐述了历经朝代更迭的赣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建县伊始,还是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更替,作者都以严谨的态度梳理历史脉络,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赣县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书中对郡县同城共治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自东晋高琰筑土城后,赣县与郡(州、府)紧密相连,这种特殊的行政关系对赣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受命为南康郡守的高琰决定放弃雩都灌城,遂在汉水(今贡江)、豫章水(今章江)二水间的龟角尾处筑土城。……土城建成后,高琰把郡城从雩都灌城迁来,让筑城的百姓留在城内,让在河对岸不远处的葛姥城里的赣县县治也一并迁进城内,毗邻郡衙,在十字街的阳街上建县衙,从此开始了郡(州、府)县同城共治的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动、重大事件以及相关人物的介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赣县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与周边地区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这种历史叙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得以亲身感受赣县的沧桑巨变。
二、人文贡献的全面呈现
赣县的人文贡献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呈现。在文化方面,赣县是赣江的源头,拥有众多独特的文化符号,如赣巨人的传说、秦木客的故事等。“古代文献如《山海经》中多有百越族、灨虞人、赣巨人在赣县活动的记载,赣县甚至因此而得名”,这些古老的传说不仅丰富了赣县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教育方面,王阳明巡抚南赣期间在赣县兴办社学,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清末刘景熙将旧学改造成新学,为赣南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王阳明巡抚南赣期间,大兴教育,责成赣州知府邢珣在赣县一次性兴办了五所社学,为整个南赣八府一州全面推行乡村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清末民国初,浓口人刘景熙将旧学改造成新学,是引领赣南教育与时俱进的功勋人物。”这些教育举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赣县乃至整个赣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赣县在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人文贡献。例如田村的花灯节,这一自唐代传入的民间技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赣县民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田村花灯,是自唐代便传入的一项民间技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最早传入的只有五彩灯笼、宫灯、走马灯几个品种,后来逐步发展有花篮灯、风景人物故事灯、宝盖灯、牌楼灯、龟纹灯、麒麟灯、云灯、莲灯等 25 个品种。与各地流行正月闹花灯的习俗不同,田村的花灯节却是闹中秋,而且是‘三年一度’。”通过对这些人文贡献的详细阐述,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赣县在历史上对赣南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地理风貌与民俗文化的生动描绘
《人文赣县》不仅在历史和人文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还对赣县的民俗文化和地理风貌进行了生动描绘。书中介绍了众多的山水胜景,如宝盖朝云、马祖禅影、玉岩晓月等,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与赣县的民俗文化相互交融,构成独特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部分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详细介绍了客家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客家人对祖宗的崇拜、对天地的敬畏以及诸神供奉的独特信仰现象。“客家乡村对神的崇拜莫不如此。
更为有趣的是,客家人除了对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老母、吕洞宾、何仙姑等佛道两界的菩萨神仙敬重有加之外,还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地方神,比如赣州城水东的石固庙里的石固、赵清献,城隍庙里的岳飞、常遇春、王阳明,七姑庙里李渤之七女,七里镇仙娘庙里的天花圣母金霄、琼霄、碧霄娘娘,赣县储潭储君庙的储君……各路神仙一起供奉,哪路神仙也不得罪,哪个神仙也得罪不起。”这些民俗文化元素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是赣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描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赣县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探讨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赣县的民俗文化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可能会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兴趣的转移以及经济发展的压力而逐渐式微。例如,一些复杂的民俗仪式可能因为其繁琐性和时间成本,难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完整传承。
另一方面,民俗文化也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活力。以田村花灯节为例,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还是当地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通过对花灯节的宣传和推广,预计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动力,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关注到这些传统文化瑰宝。此外,民俗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对祖宗的崇拜所体现的家族传承观念,对天地的敬畏所蕴含的生态保护意识等,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价值观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家庭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写作风格
与阅读体验本书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生动流畅,既适合专业学者研究参考,也能让普通读者轻松阅读。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介绍文化知识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书中的内容。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十八罗汉遗经、储君护滩等,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还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赣县的历史文化。此外,书中的插图和附录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阅读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赣县的地理风貌和民俗文化。
六、总结与评价
《人文赣县》是一部展现赣县历史文化魅力的佳作,它通过对赣县历史文化的全面深入挖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赣县。无论是对历史文化爱好者、学者,还是对关心赣县的广大读者来说,这本书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它不仅是一部记录赣县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传承赣县文化的佳作,让赣县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赣县的历史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注:作者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人文赣县》责任编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