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做,似乎是约定俗成的铁律。而恩师孟国泰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约定俗成、由来已久、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三大弊端:学后难用;学后不用;学后不会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做中学;做即学(教中学,教即学;创中学,创即学)”的理念。某虽不才,谨试言之。
先生此语,看似寻常,实则识破惊天,一句话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教育思想的最大误区,即“先学后做”——要求孩子们“两耳不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求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成为书呆子,成为小镇做题家”。
先生的观点,看似奇谈怪论,实则是与古圣相通的。伏羲一画开天,而鬼神皆惊;有巢氏造屋,而天下安居;神农尝百草,而造福万民;三位圣人哪一个不是“做中学,做即学”的典范呢?
先生的观点,看似奇谈怪论,实则是与贤达暗合的。庖丁解牛,可以游刃有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无他但“手熟尔”,无他,但“做中学,做即学”尔。伯乐善相马的秘诀不在学了多少理论,只是“先做后学,边做边学,越做越精”罢了。伯乐的儿子熟读父亲所著《马经》之后,就去相马,结果带回来一直蛤蟆,说是千里马,滑了个大稽。轮扁善于斫轮,长期为国王造车轮,名闻天下。其子虽然耳濡目染,经常听轮扁讲解斫轮和造车的理论,但因为不愿意动手,却始终无法精熟斫轮的技艺。
先生高呼,“做中学;做即学”,无异于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思想的深刻的拨乱反正。因为,教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的教育真的到了非变不可,不得不变的地步了。
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的变化吧。马斯克的星联以及包裹了地球,美国人的火箭以及可以回收,欧洲的光刻机步入了2纳米时代……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从实践中来的,无一不是从“做”中来的!所以,伟大领袖一再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先生急呼,“做中学,做即学”,无异于一剂猛药,猛药祛沉疴啊。君不见一代“先学后做”名将赵括,善于纸上谈兵,舌战群雄,难逢敌手,但由于只会纸上谈兵,终于落得兵败身死,误己误人误国,并贻笑千载。
诸位教育同仁,让我等戮力同心,认识到“先学后做”的三个弊端,走出这桎梏和牢笼,大胆践行“做中学,做即学”的理念,即使不能为往圣继绝学,那也能造福无数学子,无愧人师,至少,不至于误人子弟,毁人不倦吧。
先生急呼,“做中学,做即学”,不是创新,是反思,是发现,更是回归,更是返璞归真。曾子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知至而后意诚,意成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才疏学浅如我辈者,既然不能明明德于天下,那就从格物致知,从“做中学,做即学”开始吧。
作者简介
蔡剑桥,北大元培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国际考官、模拟联合国英语辩论大赛金牌指导教师。先后任北大培文山西附属学校教学校长、山东省水发教育集团总校长、海口市欣才学校执行校长。师从孟国泰先生,对其创立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三标课堂”和“高快学习法”有深入研究,是《大众教育学》《中国梦青春读本》编委会成员。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