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
杨自坤
1968年的春天,我踏入了郯城五中校门、八级二班的一名新生,语文老师是王庆江。
本人自幼体弱内向。1966年小学毕业时,班主任孟宪成老师给我的评语是:不活泼,工作不大胆。注:因为那时按学习成绩,老师和学生、学校领导把我推选为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
住校后都是生面孔,无所适从,见老师更是拘谨。
王老师第一次走进我们的课堂,笑容可掬、言语和善、循循善诱…顿感有了依偎…天地君亲师。
(退休后的王庆江老师)1976年的春天,我在临沭一小当临时代课老师,和同事王庆海老师闲聊:我的初中老师王庆江和你一个辈分?他是我大哥呀。啊…!
1994年 ,我的女儿在临沭一中读高一。半年后他的班主任(政治老师)调走了,新来的班主任不适应,情绪低落…唉!遗传了我的缺点…。
无奈求助我的老师、在临沭一中任教的王庆江。王老师夫妇很热情,出面沟通…。女儿上大学前,王老师夫妇和女儿的班主任一起到场祝贺。
(中年时的王老师和爱人房学兰老师)女儿毕业后,也走上了三尺讲台…我常告诫她:以王老师为榜样。
多年来,她教学、在婆家、对左邻右舍、门卫…都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我没听到多少指责。
听我的侃友、临沭一中老教师李同兴讲:王老师的令尊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王老师的后代们都知书达礼…王府闻名遐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从他们一家找到了答案。
(中年时的王老师和子女一家人)他和二炮司令员靖志远(临沭籍、父亲是南下干部)是同学。李同兴老师和他见面时、开玩笑地对我说:六十多年前,您老师王庆江和靖志远一起通腿睡觉(冬天御寒学校提倡)。夜间饿得睡不着,从书包中只找到了三瓣蒜,两人分吃。靖志远年龄小,多分给他一瓣,蒜辣心,更睡不着了…苦、并快乐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也感同身受…往事如烟、岁月如歌。
王老师和靖司令员虽出身书香门第、高干家庭,但他们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即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能不令人敬仰?!
夕阳似火、晚霞满天;人生易老天难老: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相见无语、原来是同窗!贫贱交、怎能忘?书声琅琅,梦回学堂。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师徒踏青的好时光…。
感谢上苍的恩赐:有缘认识王老师、可亲可敬的一家人!
(老年时的王老师夫妇)2020年暮春于临沭
参考资料:
《卖春联》都市头条24—05—26
《卖春联后记》都市头条24—95—28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